月冷嵩山_第十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第4/5页)

站新军?

    因逸之的朋友早就向他透了底:原来,这位帮办大人和他的上司,当年也是改良变法的积极倡言者之一。于是便直言道:当年系康梁新党的朋友,戊戌政变后,因怕继续留在军中会连累诸位上司和同僚,故而离开。

    帮办大人听了,颔首露出赞叹,问道:“你老家,有什么同胞或本家的兄弟没有?”

    逸之有些不解。

    帮办大人说:“你若有什么本家的兄弟,不妨可暂先委屈借用一下他们的名字。将来有机会呈报升迁时,或可避些麻烦。”

    逸之道:“多谢大人点拨。梁姓家族在白坪是一个大族,之字辈的本家兄弟有好几十个呢!康熙五十几年时,我的一位高祖爷爷中了武举,平靖边乱后曾被封为副将。一百多年来,梁家后人一直衍袭了先祖演武风尚。我有个本家兄弟叫梁迅之,和我的年龄、长相都很相仿。”

    “哦?梁教官原是我大清武将之后呵!嗯,忠良之后,果然出息!好罢!眼下,你仍旧先委屈做一段日子的教官罢。等以后有机会,我再设法提升你带兵就是了。”

    逸之“啪”地立正,答道:“谢大人提携之恩!”

    子霖在府衙同知的任上虽时日不多,然因为人处事颇知谨慎,上下口碑竟一致道好!故而,去年春上张大人离任前,在上报百官业绩品行时,又专门提到了子霖在同知的任上如何谨职奉公、如何为官清廉等。去年腊月间,大表哥又来了一信,说他已经在京城给子霖报了个直隶官员子弟的名额,要子霖来年秋天务必进京一趟,应顺天乡试。信中说:眼下朝廷连年削减科举,听说很可能要立停科举。这次进京是个机会。到时候,不管能否得中,他都会相机行事,设法为妹夫另僻蹊径的。

    今年刚一开春,如茵便开始为子霖打点进京所需的各色礼物和行装来。

    子霈大哥得信后,兴冲冲地打了一张三千两的银票亲自送到衙上。另外,子霖娘也让捎来了三千两她自己的私房钱,让儿子用着京城的各处打点所用。

    这几年里,除了公务,子霖从未敢放松过读书上进。满心希望的仍旧是有朝一日能够科举得意,正经取仕。加上,常常和如茵切磋议论书经和制艺,以前最没有把握的八股,竟一天天地进益了。

    如茵清知,舅舅和大表哥两人的行事为人,事情若没有七八成的把握,也不会一定要子霖应这次的顺天乡试。却也不对子霖说透,只说:“中不中的,根本不用在乎它!不过借着能有机会进京探望探望舅舅、妗子和大表哥,聆听一番舅舅的教导和行事做人的规矩罢了!”

    话虽这么说,刚刚过了小满,如茵便开始着手打点起各样礼物来:珠宝字画、土特产,并亲手给舅舅、妗子和大表哥做的衣裳、靴子等。接着就催子霖提前进京——早些动身,可避开暑天行路的辛苦。子霖依言,请知府大人代为护理衙门,尔后动身启程。一路无风也无雨地,十分顺畅。如此,车马只走了二十七八天,六月中旬便赶到了京城。

    巧得很,舅舅这几天正好也在京城。临离京返回直隶署衙之前,分别给吏部和礼部的朋友写了两封很有份量的举荐信。又嘱托:“这两位是我的多年老友。拜见时,礼数也不必太过,太过反显得生分。只须多动些心思,把晚辈的心意尽到就行了。这些日子,除了读书,让恁大表哥带着你四处走动走动。一是早得些消息,二也学些官场上的规矩。将来不拘做什么,也能心中有数了。”

    子霖一一谨记。

    如此,舅舅虽说离开京城到了直隶总督任上,然因有大表哥在京城,子霖心下倒也依旧踏实。未开考之前,遵舅舅的话,跟着大表哥一边走动拜访、一边等着开考的日子。

    大表哥京城的朋友很多,三教九流无不交结。上至各部朝臣,下至宫里的太监,守宫的侍士,戏班子的生旦,琉璃厂老板和酒馆、客栈的掌柜等等,到处都有熟人。子霖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人竟个个都有着通天的本领!如此,到了开科时,子霖近水楼台,又因私下先得了“关节”准备得也充裕,故而,三场下来,竟是游刃有余。

    科试结束后,子霖听大表哥的:也不管结果如何,只管跟着大表哥依旧各家走动。果然,发榜的前一天便得知要中的消息!发榜时,挤到跟前一看,虽未魁居榜首,却也名列榜上前几名!

    舅舅给朋友的举荐信也很灵验,放榜没几天便有了结果:按子霖仍想回河南的心愿,一下子就被正明公德地放了个河南提刑按察使巡道衙门四品巡道之职!

    这可真是太出乎子霖意料了!以六品直接跃升为四品,除了武官,文职官员中是级少听说的呵!

    离京前,子霖跟着大表哥,分别赶到舅舅的朋友家中,认了长辈和恩师,再次谢恩、领教了一番。临行前,又分头告辞了一番。最后,又宴请大表哥和几位帮忙的朋友们吃了答谢酒,每人又送上了一份谢礼。末了,大表哥也为他张罗了一桌饯行的酒席。启程时,众位新结交的朋友,一直把子霖和大表哥送到去天津的火车站,约下来日再会后依依分手。

    子霖和大表哥一起,给天津直隶总督舅舅报了喜时,舅舅见老朋友们竟如此地肯给面子,心下自然高兴得很!

    见过舅舅之后,子霖方才得知:这个差使,若是放在前几年,凭他一个新科举人的功名、从六品的文职,想要署上这样的实缺,那是连做梦也没有的事!子霖自然清楚科举的规矩:一般的生员,就算侥幸中了举人,还要等到三年一次的会试。即使会试得了进士功名,然后成年累月地在翰林院效力,末了放下来,不花上大把的银子,也休想得到好的实缺。舅舅说,眼下天下动荡、内外交患,国家朝廷求贤若渴,正值用人之际。所以,竟打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