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第3/5页)
位南面的朋友在信中约下,三人在中岳庙西的九龙宫门外会面。这两位朋友是南方的革命党,受上司之托,专程和逸之联络反清大计的。 为避免惹出不必要的麻烦,逸之特意扮成一位外地的客商:戴了一副大墨镜,浓密的连腮胡子,头戴一顶压得遮住半个脸的凉帽儿。肩上背着一个褡裢,身穿隐花蓝缎的直缀长袍,外罩着一件元色坎肩,脚踏一双双梁的软底靴子。因见时间还早,便混迹于人群中四处闲逛着看景致。 蓦地,在人群当中,他觉得眼前一热:天哪!是如茵——她身边跟着一身富家公子打扮、满脸春风的吴子霖,子霖背上驮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儿!那肯定是他们的孩子啦!骤然之间,逸之觉着自己的心一下子狂跳起来!一张脸儿顿时热涨热涨的,胸口也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撞了一下!他立时捂着作痛的胸口,急忙转过脸去,装做观看身边的一块石碑。可是,他发现自己此时全身颤抖着,牙齿也咯咯地响个不停!实在忍不住,再次转过脸时,如茵和子霖两人刚好从他身边高首阔步地径直去了! 她根本就没有注意到离她只有四五尺远的自己! 凭着一枝冬青树枝的遮掩,他大口地喘着气,目不转睛地望着他们一家人越去越远了… 他把头抵在石碑上,再也抑止不住满眼的泪水滚滚而下! 她看上去好像很快活、也很幸福罢?她早就把自己忘了个干干净净?! 那一瞬间,他几乎就要管不住自己啦!他想追上去、再看看她,再听听她说话的声音!他甚至涌出想要堵住她,拦住她,告诉她自己还没有死!甚至涌出想要把她抢走的强烈渴念…可是,他抑制住了自己的冲动。 这时,他想起了当年在南方时,当他从大表哥的信上得知如茵竟在自己“暴毙”不足一个月的日子里,就热热闹闹地嫁给了吴子霖时,曾经度过了怎样的一段日子!整整十几天的日子里,他都是沉溺在酒醉中,几乎没有清醒的时光。男儿有泪不轻弹啊!他记得,那时的他没有怎么流泪。但没有想到,六年后的今天,当他重新见到如茵时,竟然会流下这源源不尽的男儿泪! 当年,当他从痛苦的沉醉中醒来之后,曾回信告诉大表哥:既然事已至此,自己“死而复生”的消息,就没有必要再告诉刘小姐知道了!也正是从那时起,在山城,除了杜鸿飞之外,自己依旧还活在人世的真相,甚至连如松和如桦堂兄弟都不知道。及到后来,他真正成了朝廷捕捉的乱党后,他一直沿用的都是堂弟梁迅之的名字。 既然过了这么多年,既然她活得好好的,自己为什么还要再去扰乱她生活和心灵的宁静呢?难道,自己不希望她幸福和宁静么?难道,自己宁愿她悲悲戚戚、寻寻觅觅地,为自己守节一生、清冷一世么? 他紧紧地抓住身边的冬青树枝,觉得自己虚弱得快要站不住了!他跑到禅林的深处,平生第一次这般尽情地流起泪来!这样过了好一阵子,毕竟觉得心内好受了一些。 远处,庙会戏班子的锣鼓声和鼎沸的人声隐隐传来。他觉得有一种孤独和怆凉感袭上心来!稍顷,倒也长嘘一口气,生出一些欣慰来:毕竟,看上去,如茵眼下的日子好像还算开心。而且,当初她若真的跟了自己,这几年来,自己又是这般的一副境地,随时都面临着动荡和凶险,又如何能保证她的宁静和安定呢? 当初若不是她倾其所有,恐怕那胡知县也不会那般轻易就放了自己!而她听说自己突然“暴死”的消息后,也不知怎样地痛心和绝望呢!难道,自己宁可她为自己殉情而死么?难道自己就愿意她一生痛苦、满面泪水、永无开心之日么?既然她活得还算如意,自己何必还重新扰乱她的心灵,再去撕裂她已经平复的创伤呢? 而且,眼下正有一桩天大的重任等着自己呢!又如何能够被儿女私情所羁绊、所耽搁?吴子霖毕竟是满清命官,自己若真的造次起来,说不定就会连累了南方同盟会的几位同志,岂不坏了整个大计? 想到此,逸之摘下眼镜,拭干泪水,昂头大步地向和朋友约见的地方走去。 这两年,逸之和鸿飞二人,虽说一直隐伏在偏远的镇子里,兴办新式学校,教育启蒙学生,可与南方的朋友始终没有断了往来。 自从自立军起义失败以后,改良派的一些朋友认为:这次自立军起义失败,几百位同仁送命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康有为的言而无信所导致的!因此,改良派的朋友之间,渐渐生出了隔隙,最终分裂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仍旧追随康有为,继续君主立宪的努力。 逸之和另一部分朋友,和改良派分道扬镳,毅然开始了追求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的共和制。这几年里,因逸之亲眼目历了民间百姓的困苦,一天天地看清了清廷的腐败和专制的暴虐…这已经是一个腐朽透顶了的政府!无论如何改良,无论怎样努力,也不过只是在一面破麻袋片上绣花,没有人能够再挽救它摇摇欲坠的命运了。 年前寒假,他和鸿飞一齐赶到湖北,和几个会党朋友秘密宣誓并聚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大计。回乡之后,便宣传革命、联络发展会党成员,并多次秘密聚会,酝酿推翻大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活动。 在中岳庙九龙宫的客房里,逸之受革命党指派:乘湖北眼下大力募练新军之际,令逸之前往,争取在军中立住脚,配合同仁志士,在士兵中宣传反清,发展会党! 逸之得命后,迅速赶回颍阳,辞别杜鸿飞之后,立马动身赶往湖北。 在朋友的引见下,逸之见到了负责督练湖北新军的一位帮办。 当这位帮办得知逸之曾在小站新军做过事,并且已是武七品官职的实情时,感到十分诧异,问他当年为何离开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