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55 (第3/6页)
“而通常用来说服自己的理由,就是“台湾很烂”或是“大家都出去”” 她用右手摸了摸右耳垂,叹口气说: “有时想想,去国外镀了一层金,好像也不能改变什么。”她呢喃说着。 『那你男友怎么办?』 “他?应该快分了吧!” 『啊?为什么?』 “跟他在一起时是年少无知,现在我想离开他了。” 『不会是因为上次在台北火车站的事吧!?』 “即使没发生那件事,我跟他仍然是名存实亡。所以,我很庆幸。” 她又用右手再摸了一次右耳垂,彷佛松了一口气地说着。 顺着她的动作,我不禁瞥了一眼她的耳朵,透明水晶的耳环却已经不见。 穿了耳洞的耳垂,似乎透露出一些空虚。 『今天怎么没戴耳环?』 “谁规定穿耳洞就必须戴耳环?” 『嗯…我只是问问,没别的意思。』我有点不好意思。 “我也只是回答,不代表我不高兴。”她淡然地回答。 【4:55】〈3〉byjht。 交谈似乎结束,只剩下火车的引擎声,和后座小孩吵着要吃鱿鱼丝的哭闹声。 这种沈默的气氛,从嘉义持续到新竹。 她左手托着下巴,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她的视线总是停留在远方。 而这种远方,随着火车的移动而移动。 天空中飘过的云,铁轨旁奔驰的树,农田上矗立的广告标语, 都不能干扰她的视线。 “那个水晶耳环是他送给我的情人节礼物。” 在火车快到新竹,列车长用客家话提醒要下车的旅客别忘了随身的行李时, 她突然开了口。在我还来不及反应该接什么话时,她又接着说: “我还为了这副耳环,特地去穿了耳洞。”她又摸一下右耳垂。 如果我没算错,这是从开始沈默的嘉义算起的第六次同样的动作。 “那时我们南北相隔,想念他时,我总会戴上耳环,抚摸耳环上的水晶。” 第七次了。 “今年毕业,到台北补托福,刚开始时很高兴,因为不用再忍受相思之苦。” 『现在呢?』我终于掌握住空档,插进一句话。 “现在发现,一段不再需要思念的感情根本不叫感情。” 『有点难懂。』 “思念是用脑子想,相处是用眼睛看。可以思念的感情总是比较美。” 『为什么呢?』 “因为脑子容易美化,眼睛却只能笨拙地反应现实。” 她终于叹了一口气,在第八次之后。 “算了,我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再去思念他了。” 我不忍心再去计算她抚摸右耳垂的次数,沈默地思考她刚刚所说的话。 一如沈默的她。只是沈默的我正在思考,沈默的她是否正在思念呢? 我想她一定以为拔掉耳环就可以抛弃曾有的感情,断绝所有的思念。 但即使透明水晶的耳环已经不见,她仍会不知不觉地抚摸着她的右耳垂。 她希望给她自己所有不思念他的理由,却还保有思念他的习惯。 有形的耳环易丢,无形的感情不是说抛就能抛的。 因为可以轻易抛弃的,又怎能叫感情? “终于到台北了。”她穿上外套,微笑地看着我: “一起去吃个东西吧!我该请你。” 『Why?』 “唷!讲英文喔!难道你忘了我还没给你车票钱吗?” 她突然很灿烂地笑着。我不禁看得呆了… 也许因为她的笑容很灿烂,也许只因为我没见过她如此轻松而不带低温的笑容。 虽然我知道在南极的冰山上也会看到太阳,但总无法将冰山和太阳联想在一起。 “车票是571元,我们去吃顿好一点的吧!”她兴致勃勃地提议。 『你不是要“请”我?』 “你觉得可能吗?” 『我想一定不可能。』 “知道就好。因为认识我算你倒楣,所以还是把这571元用掉比较好。” 『好吧!』 我们在台北火车站附近找了家西餐厅,那是一家服务生微笑地很夸张的店。 通常这种西餐厅的价位会跟服务生的微笑成正比。 我们边吃边聊,她开始诉说她的大学生活,还有她在台北的悲惨岁月。 悲惨是她用的形容词。 对我而言,一客500元的牛排才叫悲惨。更惨的是,还得加一成服务费。 『要加一成服务费真的很没道理。』走出餐厅,我有点不情愿地抱怨。 “当然要加呀!不然人家为何要很有礼貌地微笑说着:“欢迎光临”呢?” 『我倒宁愿服务生骂我:“干嘛要来”?然后省下这一成服务费。』 “你的幽默感比我还奇怪。”她又灿烂地笑着。 『不敢不敢。在你面前,我的幽默感只是比较具有人性而已。』 “你拐弯抹角地骂我喔!”她用开玩笑似地口吻说着。 没想到她也跟一般的女孩子一样,会开这种正常的玩笑。 【4:55】〈4〉byjht。 “还有21元,吃什么呢?”大概是因为天气的缘故,她的语音有点发颤。 “哇!那里有卖红豆饼的,”她指着一个在对街的欧巴桑:“吃红豆饼好吗?” 『OfCourse,Whynot?』 “你又讲英文了。别忘了,正在补托福的我,可是处于英文程度的最高峰呢!” 『是是是。以后不敢献丑。』 “其实你只是发音不太准,语调不太对而已。我还是听得懂你讲的英文。” 开口说英文,除了发音和语调外,还能剩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