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1/4页)
第四章 我想真正地和一个人在一起。我的心情,就这么样地系在他人身上,多可悲啊。这绝对是我自己的问题。我痛恨这一切,痛恨这个现实痛恨我自己痛恨。我这个软弱敏感的人。突然感到冷。血液都变得缓慢且沸腾。 生命不容等待 喝一杯泡着阿斯匹林的水 一刻不停地抽着烟 我能去问谁生命的意义! 亲爱的未知名的朋友 你可比我现在更快乐? 也许我们能相聚 一丝不挂走在野外的荒凉的小道上 应该比穿着内衣在床上吃西瓜来得好 有些歌我听不懂它的歌词 但那里面的力量 比铁还凉的力量 是不需要用语言来了解的 给你的给你们的给男人的给妇女们的 这首歌是唱给你们的 唱给我们的包括在大街上走着的在呼吸着的 在迷惘着的在享乐的在痛苦的 每一个人 我们永远只是一个人 第一节 我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做一家学生报纸的记者和编辑。由于我的新工作,我和小陶成了同事,又变得几乎天天都能见到他。我在学生报社,小陶在一家音乐杂志,偏偏这两家单位是一个公司旗下的,而且办公室在一个楼道,可真没辙。这两个单位在解放军日报报社内。这是一个很大很美的大院,高大的树木、笔直的水泥小路、郁郁葱葱的青草,有我所熟悉的军队大院的气息。我常常在上班的时候上网,我经常去一个“花瓶”的音乐网站看他们的帖子,也去“诗江湖”贴诗。我用了两天时间看了“花瓶”里以前能找到的所有帖子,以外发现了“石家庄地下摇滚”版主荒漠的名字。他说他过几天来北京,有想见他的朋友可以回帖或呼他。我给他回了一个帖子,留下了我的传呼号码,说如果方便他可以找我。 我和李小枪最近老吵架,他的情绪日趋变得无法控制。也许他就像一把容易伤人的刀,现在,这把刀已经蠢蠢欲动。作为李小枪最好的朋友和曾经的情人,我很敏感地看到了这个不好的先兆。李小枪已经陷进了某个由幻想、热情、信仰所构成的陷阱中,结局未卜。我曾想努力改变,李小枪变的越来越奇怪,他经常会提到和我永远在一起,他说我们去云南买枪,然后抢银行,最后偷渡出中国。他一天比一天更情绪化,经常因为我的一句无关轻重的话而沮丧而狂喜。他的沮丧总是大于狂喜。偶尔我情绪好时我还会让他像以前一样牵我的手,但已基本不在他的小屋里过夜。无论多晚,我都会告辞离去。我知道我走以后李小枪一定会闷闷不乐,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眷恋我的屋子,属于我自己的屋子。 在夏天的清凉的早晨和炎热的下午,骑自行车听着一支日本的女子乐队“水母”的磁带去上班,弄的我现在一听到“水母”就想起夏天和上班的感觉。晚上从李小枪家回来,走在五棵松路边长长的平整宽大的路上,看着花坛里被街灯照得明晃晃的一片绿色,抬头看见有飞机闪着红灯飞过,我总觉得感觉迷幻、不真实的美好。 我给五五五打电话说:“让我们当正式的男女朋友吧!”没有注意到崔晨水忧郁的目光。他那边好像在笑:“成啊!那什么——让爱做主。”“你不要这么不严肃好吗?”我有点急。五五五对我说,他已经好久没和一个女孩在一起过了,可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希望我能给他一段适应的时间。我说没问题,没问题!我挂了电话,兴奋得手舞足蹈,崔晨水看着我只是摇头叹气。 我现在在找五五五的路上,有点渴,有点热。还不知道他看见我是不是和前几次心情不一样。这是我们确定男女关系之后我第一次去见他。我一边坐地铁,一边有点紧张。我喷了很多圣罗兰的“情迷巴黎”那是我在武汉看中回北京以后买的。我爱它的粉红色的瓶子和玲珑的造型,尤其是它像石榴花一样的酸酸甜甜的青春味道,像极了童年老家那棵石榴树的花香。“情迷巴黎”巴黎,巴黎并不是我梦想去的地方,它太远了,太美了,太不切实际了。我连上海都去不成,怎么能谈巴黎。但既然喷上这种香水能感觉到巴黎的迷情,那还有哪里不能幻想? 关于自己的未来,真是有些迷茫。真不知道一年以后会怎么样,那时我是什么样子。还和现在一样无望吗?也不知道一个月以后能怎么样。这长长的、时间的空白。 当我一眼看到五五五时,我还没从臆想中回过神来。他正和光头磊、刘葛他们在玩滑板。这是一块空地,有花坛和喷水池,分散着三三两两的行人和情侣。看的出来五五五的滑板技术不怎么好,我在一旁坐下,百无聊赖的看着他们。五五五玩了一会走到我身边:“你来啦?”“对。”我应到。还是一样,他的表情还和以前一样。丝毫没有因为我的到来感到开心。我们仍像苟且中的男女而不是男女朋友。其实也差不了多少。我觉得无趣。真正让我失望的是有一次我想要一件他们乐队的T恤,实在不行也可以花钱买。五五五和光头磊相视而笑,顾左右而言他。好像我不应该拥有他们的衣服。我突然觉得我好像很傻。后来五五五把他的那件T恤送给了我,那件脏的T恤前面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喷警车,后面用英语写着:“没有首都巡警”我曾穿着它看过逆子的一场演出。为什么喜欢逆子?是我年幼无知还是被原始的热血和迷茫冲晕了头脑?不是吧?我想包括邱大力、彭洪武在内的乐评人都希望看到回答。对!我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年轻、狂妄,还相信那些精神的力量,做出了明知碰壁却仍然做出的努力和抗争——我要说明一点,这可是和“北京”朋克没有关系。时至今日,我仍然随时可以调动我的思维,口若悬河地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