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旗杨_第四十七章刺史董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刺史董卓 (第1/3页)

    第四十七章 刺史董卓

    李蒙孤身纵马向着杨奇所在的地方走去,骑在战马之上的身躯是那么的高大,阳光都被他所遮挡,当他出现在杨奇的面前的时候,虽然早有准备,还是感到一股压迫感从中而来,一滴冷汗从杨奇的额角滑下。

    李蒙看着那些被士卒抓住正不停挣扎的鲜卑人,道:“做的不错,名字。”

    杨奇肃礼道:“杨奇,咸阳,假屯长。”

    “哦”李蒙不以为意的应了一声“你跟我去见刺史大人。”

    “诺。”

    李蒙说完,转身就纵马而去,杨奇只好小跑跟在李蒙的身后,幸好李蒙也未用尽全力,杨奇还能够跟上。

    二人没有走出多远,便遇上了正在向内城行进的汉军大队。李蒙上前两步,跳下战马,半跪道:“大人,前路已经肃清,共有鲜卑人二百一十四人被杀,活捉一百零九人,等候大人发落。还有在城中发现原屯长一名,内城尚未陷落。”

    “知道了,”转身面向杨奇,道:“内城还在?”

    “是的,大人。不过王县尉和方军侯,都已经战死,现在内城中只有两位屯长大人。”

    “两位,那你是什么?”

    “回大人,小人是暂代屯长一职,并未正式任命。”杨奇实事求是道,他也并不认为在这里说谎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这些事只要用心一点都可以轻易的查到,留下一个不实的印象对杨奇实在没有什么好处。

    “哦,城中还有多少人?”冷冽的目光从杨奇的身上划过,杨奇身上的寒毛在感受到那道目光的时候都直立了起来。杨奇就如那被逼到绝境的猛兽,身上自然出现了反应,冷冽的杀气混合着血气向着四周扩散。杨奇还存在着一些理智,控制着身上的气势向着空中散去,而不是对准着他面前的刺史大人。

    “哦”刺史对杨奇的样子到是感到很好奇,李蒙也重新打量了杨奇一下,看来众人对杨奇的表现都是有些意外。

    “城中还有人一千二百余人,其中除了城中官吏和家属一百余人,军中士卒一千余人。”杨奇压下心中的战意,慢慢回道、

    “一千人,很好。前面带路。”刺史对城中还有一千人活着,感到很满意。

    众人来到内城外的时候,胡屯长和朱屯长已经在城外迎接刺史大人的大驾。城门的两侧两列士卒整齐站在那里,虽然身上衣甲破烂,上面沾染的鲜血,却自有一股战场上百战生还的气势。

    刺史大人对此显然很是满意,虽然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却可以很容易的感受到身周的压力大大减小。穿过城门,内城中景象出现在眼前,饶是刺史大人见多了大场面,也为城中的景色感到色变。

    入目之处,除了满目疮痍,还有的便是成山一般的白骨。那些究竟是什么骨头,军中的那些将领,别的骨头或许不认识,但是人骨还是分辨的出的。更何况那些颅骨在外面四处滚动,更是说明了那些骨头究竟是什么。

    刺史大人对周围的景象显然也是有些兴趣,双眼紧紧的眯在一起,铜铃一般的双眼仅仅留下一条缝,粗犷的脸上突然显得有些阴柔。

    杨奇看着刺史进入内城之中,身上压力的消失,让杨奇终于放松下来,这时杨奇才注意道背后的衣服已经湿透,黏糊糊的非常难受。陈元,刘二,二人来到杨奇的身侧,看着杨奇的样子,道:“大人,没事吧。”

    “没事,”杨奇声音虽然依然平淡,但是其中的疲惫却是清晰可见。“陈元,你说他会是刺史吗?”

    “刺史?”陈元刘二相互看了一眼,都从眼中看出了对方的惊讶,刺史大人亲自领兵已经不是什么新消息了,所有的人都知道新上任的刺史从西凉出身,是一路征战而起的,好武事而非文事。一年之中还少有待在太原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边关度过的。过去的几年中领兵攻击胡人的次数至少也有上百次了,比过去数十年间的次数加起来还要多上一些。只是刺史大人出现在一个小小的咸阳城中,就有些不自然了。

    “真的是刺史?”陈元的双眉紧紧凑在一起。

    “笨蛋,大旗上不是写的有董字吗?”城墙上已经重新升起了汉军的旗帜,以前的旗帜都是被更换一新,在大汉旗帜的一旁正是一面大大的董字。

    “恩,那些将领恭敬的样子也不像是假的。”杨奇在休息好后,开口道。

    “如果是真的,那刺史大人的目的就值得思虑了。”陈元的脸色有些沉重。

    “思虑?”刘二洒然道“有什么思虑的,就算是刺史大人要屠了鲜卑,也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手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