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盲人学校 (第3/5页)
快地玩,总之,很容易见人发怵,性格越来越孤独,性格内向,越来越陷于狭隘的自我之中。” “不论一年级,也不论二年级,好像都有很大的孩子和很小的孩子。” “不错。年龄上出入都很大。一年级里,有八岁孩子,也有十多岁的孩子。一般家庭,对于盲人学校实在理解不足,不愿意把孩子送进盲人学校的较多。有的是出于错误想法,以为让残疾孩子到外边去,怪可怜的。这就是残疾儿童上残疾学校比普通学龄儿童入学晚很多的原因。这里把普通小学称为初等科,进初等科之前有准备教育,称为预科。预科类似幼稚园。收五六岁的孩子。” “初等科里也有五六岁的小孩子呢。” “对。盲童中身体较弱的多。也有发育不良的孩子。” “老师,用什么教科书呢?和我们学的那种不同吧。” 达男提出这个问题。 “一样,和普通的国民学校的国定教科书相同,只是它用点字写的。请看看吧。” 老师从身后的书箱里拿出普通小学二年级的修身教科书,以及五年级的算术教科书。 达男一看,只见白纸上只有突出的点点,成行成列,一本正经的闭上眼睛,用指尖抚摸着说: “嗯、还是不懂。这能念么?” “这个呀,就是这里的老师,也只是用手指尖摸,不能读。因为没有这个必要。” “孩子用多少时间才能记住呢?” “因为孩子不同,差距也很大。大概嘛,也就是一个月到三个月吧。写的时候从右写,读的时候从左开始。总而言之,从纸的背面写,从正面读,写的字和读的字,右与左相反,这有些难学呢。” 老师看了看花子,然后说: “这个小姑娘,即使现在,也许比你懂哪。” “是啊!”达男把修身教科书放在花子跟前。 老师把着花子的食指,慢慢地让手指摸一个个的点字。 “噢!” 花子举起一只手,伸出三个手指。 让她再按一个字,花子伸出六个手指。 “对。和上边的字连在一起就是汉字的米字。” 老师说着话突然吃了一惊似地: “哎呀!这孩子识数呢!有本事! “老师,是我教给她的!” 达男急忙解释。 “啊,是你?” “是我。花子还知道一些字母呢。老师,请你教给她花子两个字的点字吧。” “这可是个聪明的孩子!” 于是老师写出花子二字的点字。 花子受到夸奖,她母亲也很愉快。 “让花子也到这个学校学习吧。” “不过,这里是盲人学校。盲再加上聋的孩子,没法和大家一起上课呀!” “是这样吗?” 花子母亲颇感失望而低下头。 “哪么,把她送到聋哑学校是不是合适些?” “啊,如果上聋哑学校眼睛又看不见,也是个难题。” 花子母亲尽管极力控制感情,不让眼泪流出来,但她终于无能为力。脸上的眼泪依旧滴个不停。 “我们非常同情,但是现在日本还没有一处教育既盲且聋的孩子的学校。” “呶,大娘…” 达男仿佛安慰花子母亲似地说: “让花子上一天盲人学校,上一天聋哑学校。花子聪明的,一定没问题。行啊,我一个人也能教花子。” “是么!” 老师对这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微笑着说: “今天的日本,除了山个人来施教之外没有别的办法。纵然这个学校收下她,也只能找一个老师教她一个人。” “日本没有像花子这样的孩子么?” 花子母亲心里难过,仿佛哀哀申诉似地这么说。 “当然有。据论既盲且聋的孩子有五六十个。那些孩子,几乎像白痴一样被丢到一边。” “啊!”“对既盲且哑的孩子给以很好教育的学校,美国就有,参观过这个学校的老师就在本校,稍后介绍给您。” “老师,既然美国已经有了教育又盲又哑孩子的学校。日本为什么没有?” 达男仍然是孩子气十足地谴责日本。 老师点点头。他说: “日本也必须有。不只美国、德国、英国、法国,还有瑞典,许多国家有DeatBlind(聋盲者)的教育机构。” “日本要成立起来该多好。难道日本不是文明的国家么?” 花子是因为生在日本才不能受教育么?难道智慧的幸福就一点也不惠赐于她么… 达男感到非常遗憾。 “没关系,我一个人也能教好花子。” 他反复地这么说。 老师似乎勉励达男,他说: “不错。你如果教好。对日本也是一件大好事。在日本,还没有听说过盲聋儿童受到教育的例子,所以,如果对这位小姑娘的教育获得成功。等于开拓出一条道路。” 因为达男的脸上表现了真心诚意,所以老师也不能因为他是个孩子就等闲视之。他说: “在日本,有人曾经试过在学校教育盲聋儿童,与其说没有合适的老师,倒不如说没有合适的学生更恰当。我看。这个小姑娘就是个好学生。” “对。花子脑袋很聪明。” “大概是日本头一个好学生吧。这么说,就请你当日本头一个好教师啦。” 他说完就向花子母亲打听达男的情况: “您的亲戚?” “啊,不是,不是!”花子母亲一时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她接着说: “虽然不是亲戚,可是待花子却像个亲哥哥一般。” “对一个身有残疾的孩子处以关心照顾,实在令人佩服。不过,教好这类孩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辈子的工作呀。发自内心的爱是最重要的,仅仅以为她可怜,那毕竟是远远不够的。认为自己是教师,对方是学生,把两个人分离开来的想法是不行的。必须把这个小姑娘看成和自己是一心同体的,自己和这个孩子共命运,没有把自己的生命给予这个孩子的想法是不行的。总而言之,就是一颗母亲的心哪。” 花子母亲对于老师这番话非常感动,她说: “确实如此。拜见了您这位学校老师,对于过去的自己感到害臊呢。” “是啊,想在盲人学校或者聋哑学校当老师的,都是有志献身者,出于好奇或者一时冲动,那是于不了的。看看上课情况就能明白,一个班只能十个人或者十二三个人。超过这个数字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