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致命的多元化 (第4/5页)
暗中购买旗昌股票。第二步是唐廷枢等人购买股票之后势必要获利,那么唐廷枢等人就要想办法让招商局接盘,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招商局甚至其他公司要收购旗昌的局面,旗昌一下子成了具有并购重组概念的香饽饽,股价也就开始慢慢地拉升。第三步是旗昌与唐廷枢盛宣怀等人共同作局,散布消息,说旗昌在年底之前要更换经理,而新来的经理可能会融到一笔巨额资金,重振旗昌轮船,这样一来起到两个效果,一个是给盛宣怀等人鼓动沈宝桢拆借政府官款造成时间紧迫的假象,二个是利用这个假象造成旗昌后市预期乐观的假象,为旗昌的股东们以及唐廷枢等人拉升旗昌股价铺路。第四步就小儿科了,盛宣怀等人善于揣摩中央领导人的心里,航运权跟国家主权一样,尤其是李鸿章在《烟台条约》签订之后,自己的政治对手左宗棠却在新疆打了大胜仗,一直嚷嚷海防的李鸿章如果这个时候通过收购旗昌掌控中国航运权,这可是李鸿章在中央重要的政治筹码,说服李鸿章在权力中枢力保收购的通过。千年的皇权演绎到大清王朝,真正的权力中枢在诸如李鸿章这样的中央领导人手上,在千年的演变过程之中,政治的丑陋就在于政治筹码背后总有那么一只肮脏的利益之手在cao控着权力,盛宣怀深谙此道。要向彻底搞定政治明星李鸿章,除了老父亲的同科联谊,自己多年的鞍前马后,当然李鸿章之前尤其是在招商局草创之初甚至不太信任盛宣怀,所以现在盛宣怀必须下血本,这不,并购旗昌的过程之中,就有30间房产、17所洋房价值五十万两的产业暗渡陈仓给分离出来,让李鸿章的心腹成立了一间新的壳公司,将这些每年都有百分之十左右收益的产业给买下来了,相比旗昌的那些破船,这简直就是一只生金蛋的鸡。就这样,交易成功了,并购的主要资金是政府的,之前秘密买入旗昌股票的唐廷枢们在招商局并购旗昌过程之中大赚一笔,这样一来唐廷枢徐润等人虽然是招商局的股东,可以说这一次是利用政府的官款实现了借鸡生蛋,空手套白狼的大并购,所以现在资本市场的那些所谓的玩家们搞什么内幕交易、老鼠仓、空手套白狼等所谓的高手法,在一百多年前,老祖宗们就已经玩过了,还是跟国际大鳄们联手玩,将政府当冤大头玩,相比之下,现在的玩家就有点小儿科了。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唐廷枢、盛宣怀等人的小儿科手段一不小心在两江总督沈宝桢去世之后被人发现。之前我们说的那个大学士宋晋这个时候已经翘辫子了,后继者国子监一把手校长、祭酒王先谦跳出来,指责唐廷枢等人空手套白狼,利用并购旗昌的五十万两官款私自低价买入旗昌股票,然后再“抵作十成之银,扣算入己。”唐廷枢一听这个王先谦跟宋晋相比差远了,宋晋在攻击造船拿出的数据虽有出入,也不至于捏造事实,一看这个王校长就不懂资本运作,当面就反驳王先谦:旗昌股票的流通股也就数万两,怎么可能有五十万两的股票划抵价款,再说啦,招商局支付给旗昌的都是现金交易,当时那么多股东在场,还有旗昌开具的收据,你王校长怎么能信口开河呢?李中堂给我们拨的官款可是在收购旗昌之前就购买了四艘船,你说我们即使想动用这五十万两银子,难道从船家拿回这些银子不成?作为大清王朝最高学府的王先谦看来除了八股文章,儒家礼仪之外,在资本运作这一块半吊子都算不上,现在的大学,不说校长,就是一般的教授都有一整套圈钱的办法,先学习一点经济方面的知识,然后找个上市公司当个独立董事什么的,其实很多都不懂事,但是别人一边搂着独立董事这份差事的银子,一边还利用这一招学习玩家们到底怎么玩的,很多不懂事的教授到后来自己就成了超人一般的玩家,所以王校长就应该先虚心到招商局或者招商局旗下的公司找个独立董事的差事干干,俗话说得好,打蛇打七寸,等自己弄明白里面的道道儿之后,证据掌握充分了,小样儿唐廷枢们,一个个给拍死,在大清王朝轻一点可以说贪墨,重一点可以说勾结洋匪,脑袋能不能保住都是个未知数。 王先谦的鲁莽行为让一直跟李鸿章势同水火的新任两江总督兼署南洋大臣刘坤一感到非常的搓火,这么小儿科的把戏唐廷枢他们怎么可能动用官款来cao作呢?即使动用官款,也不会直接用官款购买股票,之后用股票来划抵价款,别忘记了徐润曾经是洋行的大买办,跟旗昌洋行的人往来甚密,别人要玩也是跟旗昌的人勾结起来一起玩,在背地里签订一些隐秘的合约,这个跟现在的庄家坐庄是一样的,庄家跟上市公司的人勾结,除非最后撕破脸皮,就是司法机关也很难找到勾结的证据。唐廷枢说交易当时有股东、有收据,这个也只是演戏的一部分而已,说不定旗昌的股东拿了招商局的现金,转身就跟唐廷枢等人分赃,在旗昌股票的拉升过程之中,唐廷枢等人确实功不可没。这个证据王校长应该从招商局内部人打开突破口,而不能看表面现象:招商局在李鸿章的倡导下实行的是官督商办,商人出银子,政府却掌管着公司的生死大权,事事都要向李鸿章等中央领导人汇报,这样民营资本国家实际管理的体制就注定了招商局陷入一个制度怪圈,股东会变着法子地利用国家管理这一张牌,争取更多的国家资本卷入其中,而政府为了控制招商局,势必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政府出手的过程之中,民营股东作为内幕人势必为自己谋利,让政府资金为自己抬轿子,进行内幕交易,而政府为了加强对招商局的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资金渗透的模式来进行实际控制,李鸿章、沈宝桢甚至刘坤一都提出过将官款或者利息直接转存为官本,也就是国有股。这样一来官督商办的招商局就成为了股东结构多元化,也就注定了民营资本会在这种变态的股份制结构下挖空心思挖大清王朝的墙角。 身为两江总督的刘坤一在沈宝桢担任两江总督之前,一直是两江总督的热门人选,但是从何璟这个南洋大臣跟李鸿章这个北洋大臣唱对台戏被整去丁忧之后,李鸿章就一直打击湘军集团,淮军集团就开始跟湘军集团形成对峙局面,两江总督的位置从何璟之后就一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