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致命的多元化 (第3/5页)
当于现在的财务报表中的附注中称:旗昌如果另为洋商所并,则彼以生力军与我相抗,年复一年,既不能制人,必至为人所制,前功尽弃,后患无穷。还有一句话意思差不多:旗昌合于他人,必树敌旁挠,归于本局,则事权划一。这显然是说招商局并购旗昌有利于航运权的回收以及航运价的议价能力提升,跟当初盛宣怀等人说服沈宝桢拆借政府官款的说辞大体一致。招商局并购旗昌之后,帝国为之欢呼,当时《申报》报道称“从此中国涉江浮海之火船,半皆招商局旗帜”沈宝桢也兴奋地称赞“裨益良多,是真转弱为强之始,此后码头扼其要领,利权益有保握,此事关系中国收回利权之举,有裨大局”李鸿章也很兴奋“为收回利权大计,于国计商情两有裨助” 帝国在沸腾了,太古轮船的阴谋开始了。拥有江海轮各四艘的太古轮船终于要下狠手,从英国国内拆借了一百万两银子,就是卯足劲儿要跟招商局rou搏,这个时候的招商局总盘子扩大了,每年却要为官款以及欠款利息支付二十万两以上的银子,财务压力非常的大。太古轮船说实话脑子有点不好使,完全可以设计一个金融衍生品,将旗昌拥有的招商局债权接过来,然后逼迫招商局将辛辛苦苦弄到手的金利源码头等不动产抵押给太古,招商局一方面要支付债权利息,一方面要想用码头栈房,不好意思,交银子吧,交银子还要看我太古是否高兴,这样一来没有码头栈房不动产的招商局又将受制于太古轮船,何必动用百万资金进行血淋淋的价格战,没有一点技术含量。价格战是最见效果,这种杀跌三千,自损八百的行为也是最愚蠢的商战策略,太古却乐此不彼。上海到汉口每一百斤的运费才一钱银子,上海到汕头降到一分,这种简直就是免费的策略让招商局“负项累累,支柱万难”唐廷枢、徐润这种唯利是图的商人有点心脏受不了,有李鸿章、沈宝桢这样的中央领导级别的靠山,还有官款一百万两在招商局,盛宣怀这个时候倒是真爷们儿了一把,桌子一拍:兄弟们,你们怕什么?太古远道而来这样做就是自杀,我们好歹还有漕粮这些固定的政府业务,熬上个一年半载,熬不死他太古才怪。 盛宣怀的底气来至于李鸿章,李鸿章让招商局坚持一两年,等太古低头认输。曾国藩死后,李鸿章可以说就成了大清王朝的裱糊匠,除了新疆阿古柏战争外,帝国发生的大小事,只要跟外国人相关,李鸿章都要出面斡旋,还真有点奇怪,每次洋鬼子点名就要李鸿章去,不知道洋人认为李鸿章是软蛋还是洋鬼子喜欢玉树临风的李鸿章呢?1876年8月,在天津撒欢还没有撒够的英国人居然将战舰开到烟台,在别人大炮下谈判,那简直就是侮辱,还谈什么尊严?一直心灵受到洋鬼子摧残的李鸿章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出恶气的机会,战场上咱不行,商场上老子都要搞死你英国佬,旗昌被我大清王朝给搞的举手投降,被并购了,太古小样儿这一次是送上门来,还担心弄不死你才怪。唐廷枢徐润有点坐不住了,沈宝桢也坐不住了,招商局现在可是拿着我们民营企业家跟朝廷的钱,你李鸿章怎么能用招商局来泻私愤呢?招商局“本重利单,实不足以久支”现在英国人猖狂,太古如果始终都不肯求和,招商局可就是骑虎难下,到最后太古要完蛋了,英国人再开几艘战舰,到时候还不是要你李鸿章去擦屁股?唐廷枢他们开始找太古和解,太古果然牛气,和解可以,但是我提出的贸易条件你们的照办,这怎么可能,招商局原本想两家平分贸易,太古说不可能,和解到了1877年底都没有谈成。 到了1877年12月18日,唐廷枢跟徐润正在办公室拔啦着算盘珠子,两人的脸上犹如水煮的包子,再这样血战下去,招商局完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正当两人愁眉不展的时候,两个洋鬼子敲门,徐润对这两人比较熟悉,一个是太古行东施怀雅,一个施船东贺利施,这两家伙居然是登门求和的,他们这个时候猛然醒悟了,维多利亚那个老寡妇忙着到处争强好胜,根本没有闲工夫管太古洋行在中国这点屁事,最多只是精神上给予支持,现在太古已经是“受累甚重。亏折太多”而招商局背后有大清朝廷,这样基本面不平等的两家斗下去“争衡无益”这两洋鬼子跟唐廷枢与徐润说咱们和好吧,对大家都有好处。他娘的,当初求和你们不是很拽吗?看洋鬼子这样,唐廷枢这个时候挺了挺腰板说:“招商局只是想收回中国利权,与你们这些洋人存垄断之心有间。”把洋鬼子教育了一番之后,唐廷枢还是有点担心洋鬼子甩手走人,于是装着勉为其难的样子同意“量为变通”双方就这样第一次坐到了谈判桌上,商谈具体的航线贸易利益分配问题。经过了八九天的谈判,招商局基本上处于上风,又是在那个担文的英国律师的主持下,双方签订了为期三年的齐价合同,价格战暂时结束了。齐价协议签订后简直就是立竿见影,之前招商局一直没有盈利,1877年当年最后几天就让招商局实现盈利,此后利润增长幅度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大伙儿又开始高兴啊。就在大家伙儿的一片欢呼声中,有人开始不高兴了,原因很简单,旗昌的并购案是一桩赔本的买卖,并购过程之中的丑陋交易如同炒家一般给揭露开来。当初旗昌的股票从高位一路下跌到五六十两一股,到招商局收购旗昌的时候股价迅速上拉到八十两甚至九十两一股,旗昌的股东们作局将股票拉升,抬高了收购价格,至少招商局因此多支付了五十万两以上。在这一场并购过程之中,生旦净末丑悉数登场,旗昌洋行在出售旗昌轮船产业的过程之中夹带私货,将一些烂资产装入其中,尤其是不少轮船招商局接收后基本成为废品,李鸿章看着一艘艘烂船,只有作出了“暂搁勿用”或者折价出售的决定。马克思说过资本的每一个毛细血管里面的血液都是肮脏的,更何况老牌殖民资本主义企业旗昌在招商局面前简直就是祖师爷,招商局只能权当交了学费。旗昌从释放出售消息到最后跟招商局成交的整个过程之中对股价的cao纵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第一步首先释放出售产业的消息,导致股价进一步下滑,引诱唐廷枢、徐润这样的招商局大股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