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行_第四章旧事说从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旧事说从头 (第3/3页)

爹冷静的考虑几天…”

    话未说完,突然听见远远传来一阵锣声。

    海一帆徒然顿佳话尾,低喝道:“这是发现不明船只驶近的警锣,云儿,咱们走!”

    父子二人同时纵身而起,并肩迈步向内岛奔去。

    警锣连响三遍,全岛立即紧急戒备,散布在田野间耕种的岛民,纷纷避入石屋,妇孺们聚集隐藏,庄丁们都取了兵刃,分别把守着各处险要通路。

    偌大一座海岛。顷刻间变得杳无人迹,寂静如死。

    么事?”吕子平焦急的道:“属下该死,竟忘了吩咐他们将外岛沙滩上们破船掩蔽起来。”

    海云一惊,道:“就是前几天周奶奶驶来的,单桅小船吗?”

    吕子平道:“正是。那小船留在岸边,若被发现,岂不…唉!我得赶快去一趟才行…”

    说着,匆匆转身欲行。

    海一帆忽然挥了挥手,道:“由它去吧!现在已经来不及了,要来的总是会来的。”

    吕子平收住脚步,再看海面上那艘三桅大船,果然已转舵绕向外海沙滩,正作碇泊登岸准备。不过顿炊时间,那船已在距离沙滩和四左右的海面上落帆下锚,并且放下了一只小艇。却见几条黄色人影破空飞离大船,落在一艘飘浮着的水鬼船上,cao起木浆,向沙滩划去。

    李荣勃然大怒,一翻手拔出背后长刀,涌身便向小舟扑去。

    其中一名黄衣大汉拨开长刀,挥出一剑,正中李荣的左肩,喝道:“下去吧!”

    “扑通”一声,李荣应声落水,但那黄衣大汉却没想到脚下的水鬼船乃是薄底轻舟,用力过猛,小船一幌,顿时翻了个船底朝天,几名黄衣大汉显然都不识水性,滚落海中,没命的挣扎。

    李荣肩上中了一剑,伤势并不太重,这一来,满腔怒火总算找到发泄的机会了。只见他两腿剪水,穿波逐流,身如游鱼般窜行,手中那柄锋利的长刀,狠狠的砍,重重的劈,搅得海面一片鲜红…-吕子平急叫道:“李荣,要留活口!”

    可惜李荣正怒愤填膺,一时那肯罢手,令他杀尽了后从水里浮出来,那几名黄衣大汉早变成一块块断骨碎rou了。

    吕子手抱怨不迭,连忙不令攻击,全力协助扑救大船上的火势,~面清理战场,一面飞报岛主…一场惨烈的血战结束,琵琶岛虽然获得全胜,岛民死伤共计四十余人,所付出的代价,可说也十分惨重。而对方船上,总共只有八名黄衣大汉和十一名驾船的水手,八名黄衣人全部被李荣所杀,水手中三个被火炮打死,六人重伤.俘获的活口,仅只两名而已。

    海一帆吩咐将两名水手隔离审讯,亲自反覆盘活,结果却令人大感失望,原来那艘三桅海船,只是隶属锦州府的民船,五天前受雇由小凌河启碇出海,同时启航的船只共有三艘,每船都有八名黄衣人乘坐,起初是三艘同行,直到两天以前,才在鸣凤岛附近分开,水手们只知道船上准备了一个月的食物和淡水,并不知道那些黄衣人雇船去什么地方?当然更不会知道他来的来历和目的了。

    两名水手的供述相同,足见不是捏造。海一帆问得了这些实情,反而困惑起来。

    根据水手的供述,那些黄衣入分雇三艘大船出海,并无预定的目的地,显然是在海中搜寻什么,换句话说,很可能正是为了寻觅琵琶岛来的,但海一帆自问并无如此仇家,琵琶岛的秘密也不可能泄露,这此黄衣人究竟为何而来呢?如果他们并非为琵琶岛而来,只是偶然经过,发现这座海岛和沙滩上的破船,依情而论,应该登岸查看一番才对,为什么只在破船上略作搜索,便匆匆离去呢?再者,从八名黄衣大汉的身手推测,武功俱已有极深火候,既然同着黄衣,必定属于同一武林门派,海~帆当年行遍大江南北,对武林各派皆颇熟悉,任他搜尽枯肠,也想不起那一派是以黄衣为标志,而且具有如此高明的剑法,能在一招之下,解破李荣所会的“神刀八大式”?总管吕于平曾经亲眼目睹,其中一名黄衣大汉,在李荣挥刀扑向小舟的时候,轻易的拨开长刀,将李荣劈落海中,那~招剑法,既快又恨,堪称平生罕见,若非舟沉坠海,李荣绝不是那黄衣大汉的敌手。由此看来,那八名黄衣人不但来历可疑,简直令人觉得可怕了。

    海一帆被这些谜样的疑团深深困扰着,整夜未曾合眼,第二天一大早,海云却满脸振奋之色奔了进来,大声道:“爹爹!你瞧这些是什么?”

    海一帆见他手里高举着一束湿淋淋的兽皮,不禁诧异的问道:“一夜没见你的人影,你到哪里去了?”

    海云道:“孩儿在外岛海边,整整忙了一夜,才捞到这几条,爹!

    你老人家快看看吧!”

    海一帆略扫了一眼,怫然道:“只不过几片豹皮.有什么值得惊怪的?”

    海云道:“爹爹可知道这些豹皮是从哪里找到的么?”

    海一帆沉声道:“哪儿找到都是一样。你年纪也不小了,岛上发生了大事,不知替爹爹分忧分劳,却只顾贪玩…”

    海云笑道:“爹弄错啦!孩儿正是想替你老人家分忧才辛辛苦苦去寻找这些豹皮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