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2/4页)
说说知心话儿。每当整个集体户谈笑风生、最为热闹的时候,他总是默默无言地缩在自己的床角边,不知在干些什么。尽管合户不久,慕蓉支也看出来了,程旭和整个集体户之间,确实有不合拍的地方,他的身上,确实有着很大的与众不同之处。比如说,知识青年们在饭后工余,最关心的话题便是抽调到工矿和未来的生活,大家往往谈得很热烈,可程旭却置若罔闻。慕蓉支发现,他有时连听也不在听。又比如,男生们搬进大祠堂的时候,大家都抢着占好铺位,他却不与人争,等到大家的铺位都占定了,谁也不愿呆在那个顶风靠门的地方,他就把床安在那里,也没说过一句怨言。吃饭的时候,知识青年们都互相招呼,议论着菜炒得咸、淡,是否可口,把桌上的好菜争吃一空,他却稳坐在那儿,拣着吃一些素菜。不管是吃rou、煮鱼、或是炒鸡蛋,从来没见他的筷子去拣过一块。他生活在大祠堂这个集体户里,一点也不合群。他一次也没有主动同人讲过话,久而久之,人们也不愿和他去讲话。就这样,关系莫名其妙地变僵了,好些知青,常把他作为取笑的谈话资料。 人人都这么看他,慕蓉支也在不知不觉间,和集体户大多数人一样看待这位怪人了。但是,她并不像有些人一样蔑视他、取笑他,或是把他作为一种怪物向人宣扬,她只是觉得,一个年轻小伙子,暮气沉沉的,像个老头儿,和集体不合群,和伙伴中的谁也格格不入,是不好的。慕蓉支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程旭在集体户里会处于这样一种地位,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变得这么怪。 十二天一圈,第二次又轮到他们两人值班煮饭了。慕蓉支实指望程旭能配合得协调一些,哪知道程旭仍然一点也不配合她。相反,他整天都不在集体户里,连饭也没回来吃,把理应两个人干的事,统通推在她一个人身上。 第三次、第四次都是这样。 慕蓉支的忍耐心再好,也发出了怨言。集体户的男女同学,早就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听慕蓉支终于气恼地说起了埋怨话,姑娘们纷纷帮着她抱不平起来。话很快传到了户长陈家勤耳朵里,陈家勤按例,在每月一次的集体户民主生活会上,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不同的是,开这个会的时候,陈家勤特地把韩家寨的大队革委会主任姚银章请了来。 民主生活会在宽大的灶屋里召开,每个知识青年都把自己屋内的板凳拿出来,靠壁坐着。陈家勤和姚银章坐在一张小方桌子边上。气氛有点沉闷,那晚上,公社小水电站的电力不足,电灯光昏昏糊糊的,把每张脸都照得黄惨惨的。陈家勤说过开场白之后,慕蓉支站起身来,给程旭提了意见: “我一共和程旭配合值了四次班,每次我们值班,对他来说,都是放假。他没有挑过一担水、洗过一只碗、淘过一次米、抱过一捆柴。大家也看到了,他在外面逛够了,回家来拿起碗就吃,吃完了一搁饭碗又走了。我觉得,要是这样,不如让他出工去,让我一个人值班算了。省得借着值班的名义,不出工四处玩。希望程旭今后…” 慕蓉支看到程旭缩着肩膀,起先惊愕地睁大双眼,怔怔地盯着她,随后,他的脸上升起一片红晕,埋下了头。慕蓉支心软了,她想说几句“希望”不致使他太难堪,谁知道,刘素琳不等她说完话,呼地一下站起来,直通通地说: “我们知识青年到山寨,是来接受再教育的,不是来当大少爷的,到了山寨,你还想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享福日子,那是困扁了头,休想!我们知识青年不允许,贫下中农不允许,社会主义制度不允许!程旭,你该清醒清醒,好好想一想!” 刘素琳这样毫不容情地帮着慕蓉支一放炮,知识青年们纷纷指责起程旭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声气忽高忽低地批评道: “是啊,程旭这么干,太不应该了。以后要改哪!” “他是老脾气了,要改也难。” “这种怪人,只有不理睬他!” “我看他,好像不适应在韩家寨生活…” … 所有的指责当中,数高大粗壮的沈兆强说得最激烈,他cao着悦耳的上海话道: “程旭这个家伙,不懂经的。做事情要上路,你做出的事情,实在太不上路!老实讲,我算得是喜欢交朋友的了,碰到你这种人,也只好车转屁股就走。慕蓉支这种姑娘,脾气算得好了,她也对你积了一肚皮意见。可见你实在太讨厌了!我建议,我们集体户把他分出去,他喜欢一个人自说自话,让他一个人去管自己算了!” 沈兆强的话,得到几个人的赞同: “程旭实在不像集体户的人,把他分出去算了!” “分,分出去,看他一个人怎么过!” “也教训教训他,叫他尝尝一个人独自过的味道!” … 霎时,把程旭分出集体户的意见占了上风。慕蓉支万万没有想到,民主生活会,开成这么个结果。她偷偷地瞥了程旭一眼,他缩在灶屋的角落里,头垂在胸前,看不清他的脸,只觉得他那不宽的两个肩膀在像白杨树叶子似地抖动。慕蓉支的心头紧了一紧,不敢再看他了。她并不愿意把程旭分出集体户去,并不愿意看到集体户里出现这种令人难以忍受的二十三比一的局面,那会对程旭的心灵,有多大的压力啊!那不是民主生活会,那是打击程旭啊!四个值班日积攒起来的怨气,在这一刹那间都因对程旭的同情而消散了,慕蓉支只希望主持会议的陈家勤和姚银章劝劝大家,对程旭批评帮助一下,已经够了。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呀!她仰起脸来,期待地望着陈家勤。 陈家勤是个高个儿宽肩膀的英俊青年,脸容端正,浓眉、亮眼、挺鼻、薄嘴,说话镇定自如、有条不紊,做事沉着稳练、胸有成竹。慕蓉支听说,来插队之前,他是学校红代会的头儿,造反队的队长“文革”前又是共青团的校总支副书记。她相信,陈家勤会按照政策办事的。 喧嚷了一阵,灶屋里静了下来。陈家勤用手里的钢笔套潇洒地敲了敲小方桌面,发出一连串“笃笃笃”的响声,这表示他要讲话了。他先扫视了众人一眼,仿佛已经感觉到慕蓉支期待的目光,然后话语镇定清晰地说: “说起来让人伤心,在集体户里,我和程旭是同校同班来的同学,在金色的学生时代,我们甚至还有过友谊,也聚在一起纵谈过理想。真没想到,他到了农村之后,一再地表现出极端的个人主义,和集体户闹不团结,我劝过他几次,他从来没有听过。我觉得,他的这种表现,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