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出墙_第七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第3/5页)

逗得心痒难耐,忍不住低头噙住那芳唇深吻,动情的舌头撩拨着她,吻出她激烈的心跳与体内火热的騒动,千慧不由自主地低声吟哦了起来。

    但在情火燎烧到一发不可收拾之前,花朝便以过人的理智放开千慧,额抵着她的额喘息道:“你愿意让我敲锣打鼓地将你迎娶入门了吗?”

    “嗯。”在他深情的请求下,千慧欣然地颔首。

    毕竟,两个人都等待太久了。

    “宁国公来访,令舍下蓬荜生辉。”

    赵政道亲至门口相迎,两人虽无私交,但花捷怎么说也是位列国公,又统率保护皇城安危的御林军,深受皇帝与太皇太后重用,今日登门拜访,他自当以礼相待。

    “打搅了。”花捷像以往一样表情严肃,只嘴角微扬,端正俊朗的目光难得的温和了起来。

    “请。”赵政道并没有受宠若惊。

    如果昨晚入睡时,妻子在他枕边说的话属实,花捷难得的亲切就不是没理由的。

    “徽音公主今早召我入官,还留我一块用午膳。她不断夸赞慧儿娴雅温柔,暗示希望能有这样的媳妇∠爷,徽音公主恐怕是看上我们慧儿了。”

    “嗯。”当时他听得昏沉沉的。

    “东宁侯人品俊逸,又是皇亲国戚,是京中贵人争相巴望的乘龙佳婿人选,与我们家又是门当户对。况且为了千艳,慧儿的婚事已耽搁了,有哪家的姑娘到十七岁仍未订亲的?老爷!这门婚事我们要把握呀!”

    “…”“我就在纳闷在满朝文武大臣家的闺阁千金中,太皇太后和徽音公主何以特别青睐咱们家慧儿,三番两次的召她入官。就连我这样的一品丞相夫人,她们一年也难得召见一次呀。我猜想有可能是朝阳公主与慧儿亲近,引起了太皇太后的关注,才会在那一年宠召了慧儿,或许那时候和东宁侯在宫里见了面,东宁侯对慧儿一见锺情,他是太皇太后最疼爱的外孙,太皇太后爱孙心切,才会不时召慧儿进宫,好让两人能时常见面…”

    这番话把他的睡意全赶跑,坐起身,瞪向妻子。

    “夫人是不是听到什么了?”

    虽然千慧极为孝顺、贴心,可他因为公事繁忙,无暇多与自幼离家的小女儿相处,只知她在回家不久后,朝阳公主便找上门,两人的神情颇为亲热,之后更是往来密切,至于两人为何会认识,千慧只含糊说是到庵堂里上香时,巧遇定国公夫人携朝阳公主前来,两人一见投缘才相识的。

    而她时常入宫…那是种荣宠,他从未多想,更没料到会牵涉上东宁侯花朝…

    “也没什么。只听说慧儿进宫时,东宁侯常常弹琴给她听。”赵妻避重就轻地回答。

    “这…”还没什么?一个男人弹琴给一名芳华正茂的少女听,还能没什么吗?他不由得对妻子的轻描淡写不以为然。

    “两人只要发乎情、止乎礼,咱们做父母的就睁只眼、闭只眼吧!而且慧儿已经十七岁了,我也问过她的意思,看她羞人答答的模样,我便知她不反对这门亲事。”

    “可是…”

    “再说,徽音公主已经够体恤我们了。如果不是千艳的婚事因泰儒的母丧而延误三年,说不定已遣人来说媒了。”

    然而,这些话还在耳里、心里打转,尚未做出结论,隔一日花捷便派人送上拜帖,说有要事跟他商谈。

    他与花捷既无私交,有什么私事可谈?除非他是为花家的唯一血脉、徽音公主的独子花朝而来。

    宾主入座后,赵政道殷勤请客人品茗,注视着花捷那张刚毅、没什么表情的脸,知道他正等待自己开口询问来意。

    “宁国公说有要事商谈,不知是什么事?”他缓缓道。

    “本爵不擅长转弯抹角,就跟右相直言了。”花捷的声音平稳轻柔,却拥有一种让人不得不倾听的权威力量“我这次来,是为舍侄花朝说亲。”

    “东宁侯?”赵政道眼中有抹了然。

    “确是。朝儿对右相的三千金仰慕已久,徽音公主也很喜欢她,希望能与右相缔为秦晋之好。不知右相意下如何?”

    “东宁侯文武全才,又是当今圣上的表哥,照理讲…”

    “右相话中有话。”花捷不豫地挑起一道眉,在他的想法里,赵政道没有欣然应允婚事已是意外,居然还意有所指。

    “宁国公别误会。东宁侯能看上小女,是小女的福分,这桩婚事,是小女高攀了…”

    “无所谓谁高攀谁。花朝因父荫而封侯,赵小姐贵为右相千金,可说是门当户对。还是右相认为,比起勇王府世子这样的大女婿,花朝是有些不及?”

    这句话虽是说得不愠不火,却是暗藏不快。赵政道这样久经世事的人,自是听得出来。

    “宁国公言重了。”他的神情严肃了起来,虽然面对的是身负绝艺、取人性命只在弹指之间的御林军统领,他亦是不卑不亢。“别说本相非是嫌贫爱富的势利人,就是东宁侯的家世也是无可挑剔,何况又有宁国公亲自上门提亲,本相并无拒绝之意。”

    花捷神色稍霁“那是本爵误会了。右相对这桩婚事若是乐观其成,我将禀明徽音公主,她打算请皇上赐婚。”

    “能蒙皇上赐婚是赵家的光荣,然而,比起东宁侯是否能在除去父母的庇荫、皇亲国戚的身分下,像他父亲一样,为国、为皇上尽忠效力,反而是本相更看重的。”

    听出他的话中有话,花捷只以眼神示意他说明。

    禀退身边伺候的仆从,赵政道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