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玄地狱红颜雷珠诛地狱红颜 (第7/7页)
庞镇寰有白阳神功护体,刀剑不入,先前庞镇寰肩背微微作痛,不过是何昆仑采取寒铁之精,冶炼暗器,一划割破眉背表皮,庞镇寰内心作祟,其实无害,最重要的使庞镇寰筋疲力竭,才可力屈。 庞镇寰与杜长龄剑槊相击之后,只觉心头血涌,喉头发甜,一口逆血几乎吐了出来,他此时绝不让对方察知,强自抑制,飞奔出xue。 翠云谷雾迷幽壑,氤氲迷眼,星斗在天,月已西隐,一切均无变异,与往昔一般夜风过处,稷稷树涛,海潮啸吟,令人心旷神怡。 可是庞镇寰怀着惴惴不安神情,疾跃在一声山石后藏身,定了定神,仔细思索了一下都蒙二老所传进入先天奇门之法,辨明了方向,飘然向阵中走入。 他发现森罗宫所遣的人手均在阵式方位伏椿不动,用手一招,立有两条黑影疾射掠至,垂手躬身道:“属下迎接令主!” 庞镇寰问道:“有无敌人侵扰。” 一个黑衣大汉道:“迄至如今,毫无动静,都蒙二老现在奇门阵式坎位处相候令主。” 庞镇寰略一颔首道:“知道了。”左手一摆,迅疾行入阵中而去。 那知他才-深入,阵图突然倒转,庞镇寰竟朦若无觉,脚下疾行如飞了一阵,却不见半个伏椿人影.心中暗暗惊疑道:“怎么还未至坎宫方位。” 他对罩云谷中地形熟若指掌,凝日望去,只见眼前景物微感已变,似有若无,不禁暗打了一个守噤。 忽闻晚风送来一缕叮咚琴声,猛感心神大震,琴声入耳极为熟稔,只听得是谱调清严乐,接着一个曼妙悦耳歌声扬起—— “屏山斜展, 帐卷红绡半, 泥浅曲池飞海燕, 风度杨花满院, 云愁雨恨空深, 觉来一枕春阴, 陇丘梅花落尽, 江南消息沉沉。” 这阕词曲正是庞镇寰离杭入川途中所作,七弦琴也是自己日常拂弹旧物,不觉心神凛骇,如中蛇蝎,面色大变,冷汗涔涔如雨落下。 只听一个清朗语声道:“庞公子别来无恙?” 眼前人影疾闪,只见一株树后飘然走出都蒙二老,面色冷漠如冰,目光炯炯慑人。 老叟手捧着一具七弦古琴,老妪两道眼神如挟霜刃凝注着自己。 庞镇寰怎么也想不出这具古琴会落在都蒙二老手上,身形微微倒退了一步,道:“两位前辈,这具古琴…” 二老冷冷一笑,用手摘下一张连发人皮面具,显出奚凤啸何湘君一对璧人。 奚凤啸道:“庞镇寰,你知在下是何人么?” 庞镇寰此时已知处身危境,两目怒焰退射,曲肱凝剑平指,沉声道:“阁下就是摘星手么?” 奚凤啸展齿一笑道:“不错,你可知道在下来历姓名么?” “这个在下知道,阁下姓奚名凤啸。” 奚凤啸朗声大笑道:“公子真是贵人多忘事,在下名唤九荫。” 庞镇寰骇然变色道:“你就是九荫。”说着一剑“物移星动”寒星飞洒,左掌跟着拍出。 何湘君急伸两指,一缕劲风点中庞镇寰右手腕脉。 庞镇寰只觉腕脉一麻,手中利剑脱手飞出,接着奚凤啸掌力迎向庞镇寰左掌。 “轰”地一声掌力相接,庞镇寰突然警觉不妙,倏的卸去掌力,身形弹飞半空,口中吐出一丝黑血,翻身凌空疾射而去。 他身形极快,已远去在十数丈外,两足一沉,身未落地,只听冷笑声传来道:“庞镇寰,你逃不了。” 只见何昆仑等七大高手同时推掌出刃,排空如潮,寒芒电卷,冷气森森。 庞镇寰方才受伤极重,怎敢硬拼,急向斜里曳空电射而出。 他这一逃,连受狙击,吴澄碧诸女,少林诸僧,及武林各大门派高手一拨一拨似狼潮般合击出手,庞镇寰伤上加伤,心胆俱寒,如非他功力精湛,早就尸横当场了。 庞镇寰虽连受狙击,却伤了武林群雄多人,拼力逃至一处山石嶙峋如笋处藏身,眼下三颗灵药,运功调息。 只听遥遥送来奚凤啸声音道:“庞镇寰,你弃剑归降,在下当饶汝一死。” 此时庞镇寰不敢出声,引来强敌自觅死路。 阗静半晌,又听得送来奚凤啸的语声道:“可见你至死不悟,庞镇寰,你仔细察视坐处有无异状。” 庞镇寰心中一惊,只觉臀下有-硬物突出,忙斜身一让,星光昏暗下察看方才坐处有一珠形之物,不禁大惊失色,认出是玄阴雷珠,忙欲腾身穿空而起。 却在刹那间,玄阴雷珠紫光进冒,爆炸开来,一声霹雳巨响,火光疾闪,乱石奔空,尘砂漫天,地崩山裂,硝烟暴腾,夹着一声凄厉惨嗥。 盏茶时分过去,尘砂慢慢落定,隐隐现出奚凤啸率着武林群雄走来。 只见庞镇寰四肢已炸断,胸骨裂了二处创口,鲜血涔涔流出,一息尚存,却面目狰狞骇人。 奚凤啸长叹一声道:“人之不仁有如此之甚者!可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恶人终有恶报,今喜见武林澄平,各大门派掌门人请回山吧!在下也要回川省视家母。” 突见庞镇寰一睁凶目,口中唢出一股血箭,喷向奚凤啸而去。 奚凤啸猝不及防,一身青衫现出无数小孔,但仍屹立不倒,笑道:“庞镇寰,你错了,在下身着寒蛛宝衣,岂是你血气箭可伤得了的。” 庞镇寰叹息半声,真气一竭,立即气绝而死。 少林诸僧梵唱顿起,东方既白.翠云谷中呈现一片祥和气氛。 山道上现出奚凤啸及何湘君女各乘一骑,初阳鞭影,征尘不断,嘶嘶渐远。 武林中竟呈现了从未曾有之澄静,白阳图解已作酒后助淡之资,摘星手之名虽威震八荒四海,江湖道上却再未见摘星手露面,犹如天际神龙、见首不见尾,然而其人其事至今传诵不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