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长安月 (第2/3页)
到一定程度,便要反击。” “是。”长孙斯远点头,只道“可他们定然没想到、探丸郎不过是明摆在台面上的一张牌,我们的实力远不止于此——天下十八路大军已然陆续接到了候爷的手谕,秘密派人进京待命。而那些中原各大门派的武林人士、也已经云集京城。” “只是可惜了探丸郎…那可是一群忠心热血的江湖儿女。”公子舒夜忽地喟叹,眉间的迷惘之意更重“墨香十年心血营造的这批基业、恐怕要在这场血战中消耗殆尽了。” 长孙斯远也是长久无语,许久,才慢慢道:“他们…本来也就是死士。” 死士?…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那种热血悲歌的慷慨死士,为了主君的安危便可毫不迟疑地纵身就死的死士,的确令他这样的人都肃然起敬——然而,他不得不将这些人看成一堆无生命的棋子,才能安之若素地将他们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去。若是心心念念想着,又如何布得了这般杀局? “希望他们死的有价值。”公子舒夜喃喃,忽地回过头盯着长孙斯远,慢慢道“你今夜,又要进宫去么?听说那个女人很美…听说她和你们长孙家、还自幼定了亲。” 那种目光冷锐低沉,然而长孙斯远只是淡淡回答了一个字:“是。” 然后就这样转过身,再不解释半句地离去。 禁城巍峨,仿佛一方坚不可摧的玉玺、压在长安城的北角。 然而坐在防卫森严的景和宫里、身侧布置了至少八百名侍卫,还有躲藏在多处暗角里的明教高手——颐馨长公主的眉头依然微蹙,仿佛脚下白玉铺就的地面如波狼般摇晃起来。她无声的抱紧了年幼的皇帝,拍着哭闹不休的孩子。 然而八岁的武泰帝依然带着一股痴傻的劲儿、从短暂的睡眠中惊醒后就再也不能平静,拼命指着宫殿外盛开着菊花的花圃,尖细地叫:“白色的小鬼!白色的小鬼…它们在跳舞!” “阿梵莫哭…哪里有什么小鬼啊。”颐馨长公主拍打着弟弟,却微微叹了口气。 然而一想到外面的局势,颐馨长公主的眉头就蹙得更紧——帝都上下已经议论纷纷,为了一个月来七次的刺杀,为了相继死去的八名朝中重臣。那八名,全是她一手拉拢和扶持起来的党羽。她也曾犹豫过要不要分出一部分大内的人手、去保护下属羽翼,然而——长孙斯远对她说:“那是公子舒夜在引你出手,待你将人手抽离禁城、他便要声东击西。” 于是,她便硬生生按捺住了。 但如今外头已经飘摇如此,帝都若再无反应、朝野上下只怕要掀起大狼。颐馨长公主再也顾不得哭闹的武泰帝,将孩子交给了贴身侍女,便起身想去找连日不见的月圣女梅霓雅。 然而,刚一起身、就看到那个青衫男子从菊花深处走了过来。 “斯远!”略微有些惊喜地,她迎了上去,穿过那些白骨上盛放的花朵。 “明日,公子舒夜将派探丸郎于上朝路上刺杀兵部尚书李长乾。”那个人只是站在菊花深处,淡淡开口“这次你需得早做准备——兵部不同于其他,此刻万万不能舍了这棋子,否则帝都定将更乱。” “正好,我也是如此打算。”颐馨长公主点头,神色冷定“近日昆仑大光明宫总坛、已经派了派了最后一批人马前来帝都,助我完成大业。回纥一品堂也派出了高手,前来为梅霓雅公主效力。因为高连城还据守着敦煌,他们祁连山那边绕道过来,颇为艰苦,所以来得晚了——他们这一到、我方实力大增,再也无需避开探丸郎的锋芒。何况,我这几日估计着,他们也该折损的差不多了。” 冷定地说到这里,颐馨长公主的语气却忽然转柔了,摘了一朵菊花在手里拈着,看着面前的青衣男子,半晌才开口,道:“你…你这一趟去南疆去了好久——”顿了顿,脸颊忽地有些微的红,只道:“阿梵很想你。” 长孙家原本是大胤最大的外戚、也是十大门阀贵族中的翘楚,历来和皇室之间婚姻不断。而长孙斯远也是经常出入皇室、和夏雱夏梵姐弟是自小熟悉的。若不是后来四王内乱、若不是鼎剑候把持了朝政——说不定夏家和长孙家之间,早已又多了一桩姻缘。 然而颐馨长公主最后含羞吞下的半句,长孙斯远却仿佛听不出来,只是皱眉:“明教又派人来了?他们是准备把回纥一品堂和整个总坛都搬到长安来么?” “你不是和我说、那些江湖人已经秘密云集到了长安?再加上一个公子舒夜,更不能轻敌。”颐馨长公主手握紧了,手心那朵菊花簌簌粉碎,眼里有狠厉的光“不请明教和回纥出手,还能如何?反正也说好了交换的条件。” 长孙斯远不再说什么,只是道:“我怕请神容易送神难。” 然后他就转身离去,消失在菊花深处。颐馨长公主原本要留他,忽地又迟疑了,手里揉捏着那朵菊花,半晌,只是微微叹了口气——她真的是越来越看不透斯远这个人了。 宫里阿梵还在哭闹,彻夜不息,她只一听、心便烦躁的不得了,只狠狠地踏倒了一片菊花,踩出了地底支离的白骨来。 长孙斯远从一重重禁宫走出来时,外面斜月已西沉。 他从最荒僻的侧门走出来,走过宫门口那座巨大的仙人承露铜像时,他蓦地抬起了眼睛——那个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