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71章杂守 (第3/3页)
二个卫士,夹门站着,促行人快步走开,每个城门有四把戟、夹门放着, 卫兵坐在戟下面。头目每天巡检五次,报告逃离卫兵的姓名。 壕池外边岸上的要害之处,如果发现有可疑之人,则命令往来巡夜的士兵向其射箭,对疏忽大意者,斩首。城外的水中插上竹箭,插竹箭的地方宽一丈二尺,箭插入水中要比水面低五寸以上,长短错杂,前排外边三行,外边的竹箭尖向外斜,内边的竹箭尖向内斜。每隔三十步修座房子,收藏弓箭,房子宽十尺,长一丈二尺。 哪一个部队有紧急情况,就立即派就近的其它部队前去增援,又拨出次近的部队去接替防务。 守城主将发出的符节凭证:凡是出入的使者,掌管凭证的官吏一定要书写记录在案,记载其详情,等他回报时予以验证。凭证发出:使者凭证出门,无论从某门经过,一律要向上报告凭证出门的时间和拿凭证人的姓名。 每一百步远布置一支队。 主将衙门的边门与守城主将的房舍相通,旁门互相交错穿插;修建上下复道,筑好墙,在墙上垒放破瓦等物。 要贮存蔬菜食物:使百姓家贮存的蔬菜粮食供够三年吃,用来防备水旱天灾和没有收成的年景。要经常让边远县预种一些芫华、莽草、乌头、椒叶等毒性植物,外宅的水沟水井可以填掉,不能填掉的就将上述毒性植物投入其中。在和平安定的时期,要向百姓说明战争存在的危险,战乱期间则要向百姓讲明从杀敌中求取和平安定。 敌人打来时,所有的门户都要凿上两种孔,其中一种孔是用来穿绳子用的。绳子长四尺,指头大小。敌人打来了,就先杀掉牛、羊、鸡、狗、凫、雁等家畜家禽,并收集这些牲畜的皮革,筋骨、角、油脂、脑、羽毛。猪都要剥下皮。官吏们选取槚木,桐木,栗木制成铁錍,厚的木料就选做横柱。如情况紧急仓猝之间无法从远地弄来,就命令就地取材、挖掘外宅的林木,按修缮城墙和攻敌所需的三倍量征收。将重五斤以上的木材浸入水中,数量不可超过一排。用泥涂抹房屋顶和堆积的柴草,泥巴所涂的厚度要有五寸以上。各级地方官吏都要调查和征收所辖地区内可用以辅助打仗的财物上交。 世上有谗间之人,有好利之人,有恶人有善人,有具有专长的人,有谋士,有勇士,有巧士,有使士,有能容人者,有不能容人者,有善于待人的人,有善于守门的人,守城主将务必要考察他们为何具备那种品性或特长,名符其实的便接纳使用。百姓们彼此仇恨或对官吏提出控告、及其被告的辩护,都要一起记录在案并收存起来,以待控告人到来时用以参考验证。那些身高仅五尺不能当兵的人,就让其在官府中当差或者让他们在官府和个人家里服务尽责。 所有防守用的军事器材如擂石,锋利的箭等,都要小心部署,并且分别要有存放的固定数目。用枱木制造轺车装载弓箭,车辕长一丈,有轮子三个,轮与轮之间宽六尺。拼造车箱,车箱长度和车辕一样长,高度为四尺,要好好地给车箱加上盖子,并把车箱的里面修治整齐,使它能够多装弓箭。 墨子说:不便防守的情形有五种:城太大而守城人数少,这是第一种不便防守的情形;城太小而城内军民却太多,这是第二种不便防守的情形;人多而粮食少,这是第三种不便防守的情形;集市离城太远,这是第四种不便防守的情形;储备屯积的守城物质在城外,富裕的百姓也不在城中,这是第五种不便防守的情形。大概说起来,城中居民一万家,城邑方圆三里,这种情形可以坚守。 注释 (1)《杂守》是墨子研究城池防守战术的篇章之一。主要说明前文所述各种具体防守战术之外的其它方法和注意事项。比较复杂,但也具有综论性质。 (2)“坽”应作“坽” (3)“民”前疑脱一“吾”字。 (4) (5)同 (2)。 (6)“坽”应作“坽”;“政”应作“攻” (7)“城”应作“攻” (8)“不至城”前疑脱“害” (9)“兰”应作“蔺” (10)“少”应作“赏” (11)“士”应作“土” (12)“烟”应作“堙” (13)“应”应作“广” (14)“炭”应作“灰” (15)“恚”应作“恙”;“■”应作“恿” (16)“矢”应伯“夫” (17)“弟”应作“梯” (18)“叶”应作“堞” (19)“二百五十八”后脱一“步”字。 (20)“侍”应作“倚” (21)“门”应作“版” (22)“椠”应作“堑” (23)“聋”应作“垄” (24)“旦”应作“毋”;“还”应作“逮” (25)“叶”应作“堞” (26)“唯”应作“无” (27)“无”前疑脱“迹者”;“无”后疑脱“下里三人” (28)“迹”衍误在此。 (29)“下城”应作“城上”;“之应”应作“应之” (30)“孔”应作“外” (31)“牧”应作“次表” (32)“旗”衍误在此;“备战”应为“战备” (33)“放”应作“冠” (34)“到”应作“鼓” (35)“为”应作“其” (36)“杂”应作“离” (37)“谋”应作“诛” (38)“剑”应作“参” (39)“芸”应作“芒” (40)“袾”应作“椒” (41)“乌”应作“凫” (42)“橝”应作“粟” (43)“枉”应作“柱” (44)“谋”应作“课” (45)“林”应作“材” (46)“告”字后脱一“者”字。 (47)“解”应作“轺” (48)“城矣”应作“盛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