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鬼车研究 (第3/6页)
甲车然后再装乙车,但一个零件却是先装乙车后装甲车。这种生产方式,与现代的流水线作业已经有些类似。 由此可知,这两辆车是在同一个时间、由同一批工人装配成功的。 又因为这两辆后来都发生了一些不可解的事,所以老别克才说他们是一对鬼车兄弟,可见确实是有一定道理,如果借用一种生命形象的话,那么,这两辆车就是可以称为双生车了。 双生车这一概念实际上是红绫提出来的,那是在我们当晚进行的一场讨论上,她一会儿看看良辰美景,一会儿又看看查尔斯兄弟,越看越觉得有趣,然后便突然说道:“世上既然能有双生人,为什么就不能有双生车?我看,这鬼车兄弟就是一对双生车。” 当时,这一提法并没有太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我们所有人都不认为汽车也是一种生命体,只不过是一种机械装置而已,所以对她的双生理论根本是不予考虑。其实,不考虑她的提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汽车的发展只不过一百来年的历史,到了今天,已经可以批量生产了,每一家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的同品牌同型号同规格的汽车何止千万辆?那岂不成了多生车了? 不过,后来温宝裕听了之后,倒是有一番高论。 温宝裕说:“多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机械可以多生,人也同样可以多生。这个世界上,双生子早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 我应道:“确然不再是稀奇事,早已有了三生胎四生胎甚至五生胎六生胎。” 温宝裕叫道:“正是如此。” 戈壁沙漠毕竟更熟悉机械,因而说道:“那也不同,人虽然有多生,但毕竟有一个限数,从来没有听说有人能一胎生十个二十个的,但机械生产却可以无限止地重复。” 温宝裕不同意他们的意见,几乎是叫着说道:“人为什么不能无限止地重复?勒曼医院的复制人你们当然是知道的,他们要复制多少个不成?一千个一万个?还有卫斯理最近记述的《大阴谋》,那个科学狂人乔依斯,他成功地研制出了克隆人,这是一种最尖端的复制人科技,被他复制出来的克隆人,具有人的一切特性。他的复制难道有什么限制不成?” 红绫立即拍手表示赞成:“不错,汽车的流水线生产是一种科技进步的产物,那是因为人们比较热衷于机械研究的结果,同时,也因为机械制造要比生物工程简单不知多少的缘故。当人类生物工程研究到了极其先进的程度,人也可以通过实验室批量生产出来。” 这一段讨论是因为鬼车兄弟引发出来的,看起来与本故事关系不大,但后来我们在一次讨论中,竟然又重新提起了红绫所说的双生车概念,并且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现在仍然回到那第一部分资料上。 在那部分资料上,我清楚地看到,同类的车,在当时仅仅只是生产了这两辆,这是两辆定制的车,在此前和此后,该汽车制造厂再没有生产过同类型的车。主要原因是一个消费能力问题,在当时,有钱的人虽然不少,但肯花如此代价定造这样一辆车的人却不多。汽车厂如果按照这两辆车的设计继续生产下去的话,他们并不相信是否有人肯出大价钱买下来。因此,以后再没有生产过。 当然,在此之后,也曾有人花大价钱在该厂定制汽车,但那已经是不同的汽车,至少在某些方面已经有了改进。 由此可以认定,同类汽车仅仅只有两辆。 这就是第一部分资料的大致内容,其中有很多专有名词,我未作引用。 第四部分全都是一些奇特的记载,很难确认与鬼车是否有联系,因此,我只是简略地介绍几则。 一则说,英国一名卡车司机开夜车,大约在零时前后,他实在熬不住,竟然边开车边睡起觉来。到了第二天早晨,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的人完全不说英语。他大感奇怪,问了许多人,才弄清楚,他糊里糊涂竟然越过了英吉利海峡,到了与英国隔海相望的那个国家。 这件奇事惊动了国家安全部门,以为他是英国人派出的间谍,于是用了大量时间和人力进行调查,结果却大大地出人意表,竟然没有任何出入境记录。 另一则说,某人经营一家小型的客运公司,全公司有十台客车。某一天早晨,此人的妻子起来晨运,突然看到了一个非常怪异的现象,其中一辆客车前轮边,竟然着两团火。这个女人诧异莫名,当即不再晨运,而是赶回家去,将此事告诉了丈夫,她的意思是想说明,此车有怪异,近几天不宜出车。 她的丈夫根本不信此事,认为这完全是无稽之谈,甚至说她是看花了眼。 如果当时有别的车可供调用,他或许会考虑改派一辆车,但事实上,那段时间的生意非常之好,而他的公司车辆本身又不够,因此,根本没有将妻子的话当作一回事,照样派此车去载客。结果,此车在两小时后出事,死伤四十多人。 在第四部分资料中,这类的记述非常之多,每一件如果详细叙述的话,都是一篇传奇小说,但因为与本故事无关,不再多述。 我们从老别克那里借了那份档案,返回云堡,临别时,老别克向我提出了一个要求:如果有什么突破的话,一定要告诉他。 这种要求当然不算过份,我几乎连考虑都没有考虑便答应了他。当然,到了后来,我简直就不知道该怎样兑现这个诺言,当然,这是后话了。 鬼车一出事后,警方因为断定霍大曼兄弟是被鬼车吃掉了,与谋杀无关,但没有将车拉走;云堡也认为这辆车实在是太不吉利,没有立即将车弄回那间车库之中,因此,此车一直都在离事故现场十几公尺的一块平地上,原是用一块塑胶布盖着的。几次经过那辆车时,我也曾看过,但都没有看得十分仔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