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紫禁城_第九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第3/4页)


    老者肃然拱手道:“公子这种居心,才是苍生之福,老朽也不必多说了,但愿公子百事顺利,成为武林盟主,老朽当不遗余力,供公子驱策。”

    尹正清连说不敢当,不敢当,就在船上向船家借了付笔墨,叫鲁英与年羹尧共同具名,写了封提款的密缄。

    老者也上了大船,等信交在他手中,才道:“公子对老朽如此信托,老朽也得给公子一点表示,写个收据给公子,日后如果有赈灾不实之事,公子可以找老朽追究。”

    尹正清连忙拒绝。

    但老者不由分说,提笔迳书,写明收到赈济水灾款项纹银五十万两,最后落上“鱼壳”

    两字。

    年羹尧不禁肃然起敬,道:“原来前辈就是名满江湖的鱼壳大侠,家师曾再三道及前辈,推崇备至。”

    鱼壳想了一下道:“令师是那一位?”

    “家师姓顾,上肯下堂。”

    鱼壳哦了一声道:“原来阁下是肯堂先生的高足,难怪有此身手,令师本来也是日月盟的中坚,最后也看不惯裹面有些人的作风愤而退出,你怎么还在裹面?”

    年羹尧道:“我与家师已经有数年不见,对他老人家的最近行动,实在并不清楚,再说入盟系家师所推荐的。”

    鱼壳一叹道:“令师对大局很灰心,我们也是一样,但如果尹四公子能主持大局,可能会大有起色,你们好自振作一番。

    无论如何要帮助他取得武林盟主的地位,江湖上的朋友,我可以打个招呼,大概还会卖我个面子。”

    尹正清刚待推辞。

    鱼壳正色道:“公子,老朽可以尽力,但不能写包票,问题不在江湖,而在你们自己人,只怕你们同盟中未必会全力支持台端,公子还须作一番努力。”

    孟丽丝道:“晚辈想没多大问题,晚辈是…”

    鱼壳微笑道:“孟姑娘,老朽知道你是谁的弟子,但我告诉你一个很不愿意听到的消息呢!

    令师虽是同盟的发起人,但她已不能统制全局,再说她的年岁太高,行事也不如以前英明,为一批小人所把持,恐怕未必会听你的话。”

    孟丽丝刚待辩解。

    鱼壳抢着道:“你已与尹四公子结为夫妇,你的地位已不够稳定,纵然你有千万条理由,但人家一句话就可以把你推得远远的。”

    孟丽丝愤然道:“我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批评的。”

    “但你不能推开为夫婿张本之嫌,孟姑娘,你们在山东的作为已经引起很多人的误会,有人说你们是为了争夺分会盟主之位而残杀自己人,我的几个老朋友不相信才托我以局外人的身份调查一下。

    我亲自见识到尹四公子的侠义胸怀,也见到鲁小姐的确是真心放弃了师兄之仇而追随他,对尹四公子的人品,我是十分满意了,但你还是含蓄一点,你的推荐不如我的吹嘘,交给我办吧!”

    说完又朝尹正清笑笑道:“老朽这就到蒙山去提取银两,交给几个靠得住的人办理赈灾工作,老朽则自己随后赶到昆明池,为公子首盟之事稍尽棉薄。”

    尹正清忙道:“赈灾重于一切,前辈还是专心任此,小可之事,得失俱不足为虑,万不敢劳前辈大驾。”

    鱼壳笑道:“公子如能膺任武林盟主,对天下民生的关系更大,老朽怎可不尽心呢?我们在昆明池再会吧!”

    说完拱拱手,轻竿微点水面,却像穿在河底一般,驱舟如飞而去。

    船老大没听过鱼壳的大名,更没见过这么精纯的武功,只以为他是水府的龙神显圣,吓得跪在船头上喃喃祷告求恕。

    年羹尧敬佩地道:“四哥,您真有限光,怎么就知道他是江南大侠鱼壳呢?”

    尹正清微笑着说道:“其实我并不知道,但听他的口音是江南人,加上他卓绝的水上功夫,想来很可能是此老…”

    鲁英道:“鱼壳的江湖辈份极高,得此老为助,殿下的大事定矣!”

    年羹尧瞪了她一眼。

    鲁英自知失言。

    幸好,孟丽丝呆想出神,没听见她的话。

    轻舟继续南下。

    口口口口口口

    在云南大理的南诏王府前,尹正清一个人站着,心中感到些微的不安,离他不远处站着鲁英,神情也很紧张。

    南诏原是云南的一个小王国,一向由段氏掌理。

    段氏自从段智兴削发为僧后,国势衰微,在元代已经灭亡了。

    经过明代百余年的轮替,这个小小的王国早已被人所遗忘了,只有本地的土著,对曾经统治过他们的段家,还存有一份尊敬。

    因此段氏故宅,仍然被称为南诏王府。

    段氏的后人仍然住在旧日的府第中,仍然享受着一些人民享受不到的特权。

    爱新觉罗入主中华,因为云南乃属边境,而段家的人在地方上多少还有点影响力,这份特权仍维持着。

    段家的人不是官,南诏王府仍然是公府的力量到不了的地方,日月同盟很巧妙地搭上了段家的关系,借用这个地方作为武林盟会的聚会之所。

    除了总会的一些长老,十八处分会的盟主,也都在此地先行报到,尹正清是代表山东分会与会的盟主。

    因为身份较无特殊,所以孟丽丝与年羹尧先行进去替他向大家解说,他没有像别人一样按照报到的手续,直接向门上出示盟主的金牌,只是在门口等候着。

    正因为南诏王府力量到不了的地方,没有许多禁制。

    除了正对府门的一块空地,被人们自动化为禁区外,两边都是商贩云集,成了一个小市场。

    这个小市场几乎是交易最大的地方,因为公人不足,-物可以公开出售,自由讨论价格,所以这地方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市场。

    段家的人养了一批武师,维持市场的秩序,南诏王段氏向来就是武学名家,这批武师多为旧日王朝的家臣后人。

    这些人武功也得自祖传,份子很单纯,他们以段氏为主,忠心耿耿地维持一个没有国体的王朝。

    在市场的交易是公开的,抛售者到账房上将货物挂个号,就可以公开陈列待沽,买卖双方各付百分之一的手续费就行了。

    正因为如此,此地抛售的货品差不多全是珠宝古董等贵重货品,而且来源大部份都是不正当的,然而绝没有人会来干涉。

    买者于低于市价几成的价款购进,售者因为不须血本而找到买主,双方对付出百分之一的代价都很满意。

    因此,这地方自然也是龙蛇混杂,而且大都是绿林中的巨枭,以及独来独往的江湖客,有许多是大商贾的保镖武师。

    因为在段氏的势力范围内,由段氏一律负责,离开南诏后,买来的红货就免不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