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不可分立的四权 (第5/23页)
的土地为旅行和运输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海洋和草原的这种相似之处可以从它们作为传播语言的工具的职能来说明。大家都知道航海的人民很容易把他们的语言传播到他们所居住的海洋周围的四岸上去。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上,23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汤因比指出,古希腊语、马来语、波利尼西亚语和英语都是通过海洋传播到广大的区域。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在相近的海岛之上,人们说同一种语言。在草原周围也有类似的语言现象,证明了对于人类,草原和海洋是何等相似。汤因比列举了四种语言作为例证: 由于草原上游牧民族的传播,在今天还有四种这类的语言:柏柏尔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和印欧语。《历史研究》上,234页。 汤因比也有个布罗代尔式的误差:在这四种语言中,前三种更多是通过沙漠传播,而非草原。柏柏尔人、阿拉伯人、突厥人曾是游牧民族。他们生活在北非、阿拉伯半岛、中亚和西亚。这一大片地区连在一起,共同点是干旱,沙漠广布,草原稀少,有一些绿洲。 无独有偶,海权倡导者马汉从相反的方向看地理因素。马汉把海洋比作沙漠,以此来强调海洋的重要性。在谈到布匿战争时,马汉认为罗马人取胜的原因是他们“控制了海洋,而迦太基人从未危及过罗马人对海洋的控制”A?T?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27页,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因此,在罗马本土和西班牙之间,罗马人可以经过地中海互相支持。攻入南欧的迦太基军队却没有这样的便利。他们与北非本土的交通线受到罗马海军的严重威胁,他们军队之间的联系也只能通过陆地长途跋涉,疲于奔命,最后被罗马军团各个击破。说到此处,马汉似乎意犹未尽,又打了个比喻: 假如地中海是一片平坦的“沙漠”在这片沙漠里,罗马人占据了资力雄厚的科西嘉和萨丁岛“山脉”在塔拉戈纳、利利巴厄姆和墨西拿构筑了坚固的哨所,占据了热那亚附近的意大利海岸并将马赛和其他据点的要塞实施联防;假如罗马还拥有一支能够随意穿越沙漠的武装部队;而另一方面他们的对手在这里处于劣势,为了集中部队又不得不绕大圈,我们马上就可以看清这种军事形势,这支特殊部队的价值和作用就毋庸赘述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27页。 在马汉的这个比喻中,用“草原”替换“沙漠”不会有很大的差别。沙漠的环境比草原的更严酷,需要更加特别的技术和装备才可以顺利通过。马汉用沙漠为比喻更能强调海洋的重要性。从两人的比喻可以看出,虽然海洋和陆地看起来区别很大,它们有一个共同价值——通过性。汤因比是历史学家,马汉是军人。所以,汤因比侧重文化的传播,而马汉关注军队的交通。他们都敏锐地看出,沙漠(草原)和海洋都是交通要道。在克服地理障碍之前,沙漠(草原)和海洋最适合远距离运输和传播,因为它们平坦而广阔。 最后再加一个草原(或沙漠)与海洋的对比。它出自装甲战理论的首创者之一富勒: 在平坦的地区,例如俄国南部大部分地区,除江河、森林外,没有影响履带车辆运动的障碍物。因此在这些地区,未来的作战很可能类似海上作战。J?F?C?富勒:《装甲战》,41页,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 富勒的预言很准确。在10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和德国的装甲部队在库尔斯克、奥廖尔一带的大平原上进行了一次决战。草原上的坦克或许像是海洋里的军舰吧。 马汉、特纳以及美国的扩张 中国学者在强调海权的时候,总是要提到马汉,却往往忽视了马汉的同胞、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1861-1932),或根本对他一无所知。与马汉注重海权不同,特纳研究的是美国边疆由东向西的扩张,即大陆扩张。他认为“西进运动”是塑造美国历史的最重要因素。特纳谈的是美国西部拓荒史,马汉写的是西方海战史。在年龄上,马汉(1840-1914)比特纳年长21岁。两人基本上属于两代人。特纳的主要作品是《美国历史中边疆的重要性》(1893)其中的“边疆”是指陆地边疆。海洋的边界就是海岸。,马汉的代表作是《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890)。它们公开发表的时间仅相差3年。放在历史之中,3年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说,两部作品属于同一个时代,分别反应了美国大陆扩张的结束和海外扩张的开始——结束和开始都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了,因为历史多是渐进的。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逻辑上,特纳和马汉的观点都是前后衔接的,是从陆地扩张走向海洋扩张时期的理论总结。他们最大的区别之一是马汉的视野比特纳更宽阔,不局限于美国历史,而在寻求一般规则。 《美国历史中边疆的重要性》该篇文章是本书作者在互联网上搜得的资料,自译,因此以下引文不标明出处。另,麦金德的《历史的地理枢纽》(包括两篇文章)也是演讲稿,是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的。在帝国扩张时期,它们的地理学会发挥了积极作用。是特纳在美国地理学会宣读的一篇论文,现在已经成为美国历史学的重要文献。特纳认为,持续不断的开疆拓土造就了美国这个国家和它的政治、经济制度。北美大陆上的领土扩张是美国能够成为美国的决定性因素。特纳指出: 直到我们现在,美国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对大西部的殖民史。自由土地的存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以及美国西部定居区的前进,这些因素解读了美国的发展。在制度的背后,在宪法形式和修正案的背后,是生命力,把生命注入这些机构,塑造它们,以面对变化的局势。现在,美国制度的独特性是这样一个事实:它们被迫适应一个扩张中人民的变化——适应穿越大陆、赢得荒野的变化,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在边疆原始的经济和政治条件下开发每一个地区,使之成为复杂城市生活的变化。 在特纳看来,美国是一片荒野,西进运动如入无人之境。这种观点在今天大概有点过时了,不能算是政治正确。当时的美洲是印第安人的土地,欧洲裔拓荒者只是后来者。但历史已经造就,不能更改;人死不能复活,被消灭的部落不可能复生。遭受种族灭绝的北美印第安人就那么消失了。现在的美国可能比一两百年前更文明一些,不会那么轻易屠杀。但历史与当下总有一长段距离,不可弥补。西进运动把印第安人的原野变成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