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不可分立的四权 (第12/23页)
德国统一很接近,但与德国不同的是,在统一之后很长时间里,意大利既非经济大国,也不是军事强国。其军队缺乏斗志,不堪一击。但这个国家却有很大的雄心。早在1895年,意大利军队入侵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被土著人打得惨败,因此得出“不适宜经营殖民地”的结论。但意大利并没有接受这个教训,于1935年再次入侵埃塞俄比亚,又被打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碰巧站在了胜利者一方,成为战胜国。在1918年的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是美、英、法三强之后的第四强一战后,意大利在四强中的地位有些类似二战后中国在五强中的地位。因国力有限,只能勉强维持大国地位…四国的领导人把持了和会。在会议期间,意大利对其他问题都没有兴趣,一味对邻国提出许多领土要求,却没有得到另外三强的支持。为此,意大利总理V?E?奥兰多在三国领导人面前失声痛哭,意大利代表团还一度愤愤地退出和会。制空权理论就是在这样一个贫弱的西方“大国”中产生。 朱里奥?杜黑(1869-1930)是空权理论的首创者。他在炮兵工程学校接受教育。在1912至1915年期间,担任意大利陆军第一个航空营的营长。他曾因批评意大利陆军司令无能被判入狱一年。1918年,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独立空军。1921年,在意大利陆军部的赞助下,杜黑发表《制空权》。第二年,墨索里尼和他的法西斯党掌握政权,杜黑出任意大利航空部部长,但在一年后辞职。制空权理论不是出自一个军事强国或工业大国。意大利也从来没有建立起一支先进的、强大的空军。现代的陆权及海权理论建立在对历史回顾的基础之上,而杜黑的空权论更多的是对未来的预测。同样,一战后出现的装甲战理论也是预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用飞机和坦克已经投入到战场,但没有对战争起到决定性作用,飞机和坦克的技术还有待发展,空战和装甲战的战术还有待研究。这两大类武器将在下一场大战中改变战争的方向,唯有卓有远见的战略家可以预见。在杜黑之后,以现实为基础的预测取代了回顾,成为制定战略计划的必要准备。 早在1909年,杜黑就开始宣扬制空权。他预言说,在陆军和海军之外“天空也将成为重要性不次于陆地和海洋的另一个战场。”朱里奥?杜黑:《制空权》,30页,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以上引文是杜黑在《制空权》中引用他发表在1910年罗马《准备》报上的文章《航空问题》。他那时是一名少校。这时距离莱特兄弟成功发明飞机只有5年多。在1903年12月,兄弟俩的第一架飞机只飞行了12秒。杜黑说:“掌握制空权表示一种态势,能阻止敌人飞行,同时能保持自己飞行。”《制空权》,26页。制空权是唯一重要的。“获得制空权就意味着胜利。反之,在空中被击败就是最终失败。”《制空权》,24页。黑体为原文所加。在使用飞机之前,战争中的国家分为前线和后方。士兵在前线厮杀,后方仍可以维持和平生活,支援前线。飞机改变了这一切。飞机取消了前方和后方的区别,把整个敌对国家变成战场,轰炸不设防的城市。 在夺得制空权之后,杜黑提出对敌人的后方目标实施战略轰炸。“这种战争的结局必须建立在摧毁一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力量上。人民时时处处陷入一种可怕的灾难之中,直至整个社会组织最终崩溃。”《制空权》,65页。整个国家将成为战场,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都有可能遭受空中打击。很快,杜黑的理论得到应用。首先是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在1937年4月把一个小镇格尔尼卡炸为平地。毕加索画了一幅画,以这个小镇为名。他称他的画“格尔尼卡”为德国的杰作。作为战略攻击,日本对陪都重庆的大轰炸第一次实现了杜黑的预言。从1938年2月18开始,轰炸持续了5年半,日本飞机共炸死市民近1?2万人。然后,1940年9月到次年5月的伦敦轰炸、1940年11月的考文垂轰炸、1945年2月的德累斯顿轰炸、二战后期的东京轰炸、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给这些城市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实施“地毯式轰炸”更是志在杀伤平民。冷战后,武器进步减少了敌国平民的伤亡,但这只是精确制导技术的一个副产品,轰炸者并不在意平民的伤亡。北约对南斯拉夫的轰炸,美国对伊拉克的轰炸,仍然沿用了杜黑的战略,对城市和民用目标实施毁灭性打击,以摧毁民众的信心和敌国的战争能力。这些轰炸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物质损失,效果非常明显,特别是二战初期德国对波兰、荷兰、比利时、法国的空中闪击战。但是,轰炸并不像杜黑预言的那样,总是能够决定战争的胜负。并不总是“很快,人民自己出于自我保存的本能,为了终止恐怖和痛苦,将会起而要求结束战争——而这将发生在陆、海军根本还没有来得及动员之前!”《制空权》,62页。有时,轰炸激起了更强烈的反抗。 飞机也改变了海战的模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海上空中力量的主要任务是搜索、侦查。那时的飞机还很简陋,携带的弹药很少,不足以对海上目标发起攻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空中力量(陆基或海基)已经能够压制住海上力量,小小的飞机比军舰击沉了更多的舰船,宣告了巨舰大炮时代的结束。航空母舰战斗群成为海军的中坚力量。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主要武器平台是航母。1942年5月,两国海军爆发珊瑚海海战。这是美国和日本之间第一次大规模正式海战,但双方的军舰却根本没有交火。发起攻击的是舰载机。当时的美国海军军令部长(ChiefofNavalOperations)、海军上将恩斯特?约瑟夫?金称之为海军史的“第一次”《西洋世界军事史》卷三,405页。日本在美国海空军的攻击下步步退守。它防守本土的撒手锏是神风自杀飞机。美国取得最后胜利的武器是飞机投放的原子弹。 在非洲和欧洲战场上,美国的进展也得益于制空权。大西洋的反潜作战需要飞机,而盟军的飞机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德国潜艇开始是攻击武器,后来成为被猎杀的目标。在诺曼底登陆中,盟军的空降兵虽然非常不顺利,但还是在战线之后牵制了德军部署。 1948年,苏联以维修道路为理由,封锁了通往西柏林的陆路和水路交通。西方占领的大半座城市似乎成了苏联的囊中之物。西方国家对西柏林的空运持续了1年,突破了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