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_两种文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两种文化 (第3/4页)

预言”

    后来,又另有一些先知预言上帝将拯救少数的子民,并且派遣一位“和平之子”或大卫家族的国王协助他们重建大卫的王国,使这些人民享受繁荣的生活。

    先知以赛亚说:

    “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我们称这类预言为“救赎预言”

    总而言之,以色列的予民原来在大卫王的统治之下安居乐业,但后来当情形每下愈况时,他们的先知开始宣称有一天将会出现一位大卫家族的新国王。这位“弥赛亚”或“上帝之予”将“拯救”人民,使以色列重新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并建立“天国”

    耶稣

    苏菲,你还在看吗?我刚才说的关键字是“弥赛亚”、“上帝之子”与“天国”最初人们只是从政治角度来解释这些字眼。在耶稣的时代,有很多人想象将来会出现一位“救世主”(像大卫王一样有才干的政治、军事与宗教领袖)。这位“救世主”被视为国家救星,可以使犹大人脱离受罗马人统治之苦。

    这固然是一件美事,但也有许多人把眼光放得较远。在那两百年间,不断有先知预言上帝应许派来的“救世主”将会拯救全世界。

    他不仅将使以色列人挣脱异族的桎梏,并将拯救所有世人,使其免于罪草与上帝的责罚,得到永生。这种渴望救赎的想法在希腊文化影响所及的各地区也很普遍。

    于是拿撒勒的耶稣出现了。他不是唯一以“救世主”姿态出现的人,但他同时也使用“上帝之子”、“天国”与“救赎”等字眼,因此保持了他与旧先知之间的联系。他骑马进入耶路撒冷,接受群众赞颂为人民救星,仿佛从前的国王在登基时例行的“加冕典礼”一般。

    他并接受民众涂油。他说:

    “时候到了,天国近了。”

    这些都很重要,但请你注意:耶稣不同于其他“救世主”因为他声明他并非军事或政治叛徒。他的任务要比这伟大得多。他宣称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与赦免,因此他可以置身沿途所见的人群中,对他们说:

    “你们的罪已经得到赦免了。”

    这种“赦免罪恶”的方式是当时人闻所未闻的。更糟的是他称上帝为“天父”对于当时的犹太人而言,这是从未有过的事。于是,不久后,律法学者便一致起而反对他。他们一步一步地准备将他处决。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

    耶稣那个时代有许多人等待一位“救世主”在嘹亮的军号声中(换句话说,就是大举挥军)重建“天国”耶稣传道时的确也时常提到“天国”这个字眼,但意义要宽广得多。耶稣说“天国”就是爱你的邻居、同情病弱穷困者,并宽恕犯错之人。

    于是“天国”这样一个原本具有战争意味的古老字眼,到了耶稣口中便在意义上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人们原本期待的是一位很快能够建立“天国”的军事领袖,但他们看到的却是穿着短袍、凉鞋,告诉他们“天国”——或“新约”——就是要“爱邻如己”的耶稣。除此之外,耶稣还说我们必须爱我们的敌人,当他们打我们时,我们不得报复,不但如此,我们还要“把另外一边脸转过来”让他们打,同时我们必须宽恕,不止宽恕七次,更要宽恕七十个七次。

    耶稣用他一生的行动显示,他并不以和妓女,贪污、放高利贷的人与政治颠覆分子交谈为耻。但他所行之事还不止于此;他说一个把父亲的家财挥霍净尽的狼子或一个侵吞公款的卑微税吏只要肯悔改并祈求上帝宽恕,在上帝眼中就是一个义人,因为上帝的恩典浩瀚广大。

    然而,耶稣还认为,像狼子与税吏这般的罪人在上帝眼中比那些到处炫耀自己德行的法利赛人要更正直,更值得宽恕。

    耶稣指出,没有人能够获得上帝的怜悯,我们也不能(像许多希腊人相信的)拯救自己。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要求人们遵守的严格道德规范不仅显示上帝的旨意,也显示在上帝眼中,没有人是正直的。上帝的恩典无垠无涯,但我们必须向他祈祷,才能获得宽恕。

    有关耶稣与他的教诲的细节,我还是留给你的宗教老师来讲授吧。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希望他能够让你们了解耶稣是一个多么伟大不凡的人。他很巧妙地用那个时代的语言,赋予一个古老的战争口号崭新而宽广的意义。无怪乎他会被钉上十字架,因为他那些有关救赎的崭新信息已经威胁到当时许多人的利益与在位者的权势,因此他们非铲除他不可。

    在谈到苏格拉底时,我们发现,如果有人诉诸人们的理性,对某些人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威胁。同样的,在耶稣的身上,我们也发现要求人们无条件地爱别人、无条件地宽恕别人,也可能对于某些人造成极大的威胁。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人民开始要求和平与爱、要求让穷人免于饥饿、要求当权者赦免政敌时,强权也可能因此在一夕之间倾覆。

    你也许还记得柏拉图对于苏格拉底这位雅典最正直的人居然被处死一事如何忿忿不平。根据基督教的教义,耶稣也是世上唯一正直的人。然而他最后还是被判了死刑。基督徒说他是为了人类而死,这就是一般所称的“基督受难记”耶稣是“受苦的仆人”(sulfenngservant),背负起人类所有的罪孽,以使我们能够得到“救赎”并免受上帝的责罚。

    保罗

    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后就下葬了。几天后有人传言他已经从坟墓中复活。因此证明他并非凡人,而真正是“上帝之子”

    我们可以说复活节当天早上,人们传言耶稣复活之时就是基督教会创始之日。保罗已经断言:

    “若基督没有复活,则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

    如今全人类都可以盼望“rou体的复活”因为耶稣正是为了拯救我们才被钉上十字架。不过,苏菲,你不要忘了:

    从犹太人的观点来看,世间并没有“不朽的灵魂”也没有任何形式的“转生”这些都是希腊人和整个印欧民族的想法。基督教认为人并没有什么东西(如灵魂)是生来就不朽的。虽然基督教会相信“人的rou体将复活并得到永生”但我们之所以能免于死亡与“天谴”乃是由于上帝所行的神迹之故,并非由于我们自身的努力或先天的能力。

    秉持着这种信念,早期的基督徒开始传扬相信耶稣基督即可得救的“福音”他们宣称,在耶稣的努力之下“天国”即将实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