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第5/5页)
至于目前的筵席,是“临时凑合”也非虚言。 临时凑合,而能有这样的场面,似乎更增添了朱伦的神秘色彩。 由于冷玉珠也具有若干的神秘性,在某些事情上,何凌风等人都以冷玉珠的马首是瞻。 现在,也就是由于冷玉珠没有什么暗示,何凌风乃不加任何顾虑地含笑举杯,道:“凌风仅代表两位拙荆、两位谊妹,借花献佛,敬朱老伯一杯…” 接着,又敬了朱家凤、伍天行夫妇一杯。 朱伦等人也相继回敬。 席间,朱伦、朱家凤父女俩谈笑风生,但伍天行却显得很冷漠。 当晚宴告终,换上香茗时,朱伦才向何凌风等人正容说道:“老朽可以忖想到,诸位心中,一定有很多疑问,尤其是有关老朽的来历问题,都不便发问,现在,先由老朽自己说明,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再由诸位自己发问,在可能的范围内,老朽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 何凌风等人都含笑点首,没有接口。 朱伦苦笑着一叹,道:“老朽是皇亲国戚,同时,也算是一个江湖人。” 何凌风正容说道:“这一点,凌风等人早有预感,朱老伯是一位大有来头的人物。” 朱伦道:“老朽是太祖皇帝的远房堂弟,也算是亲王的身分。” 何凌风目光一掠朱家三人,道:“从现在起,凌风当改口称王爷、郡主、郡马爷才对了。” 朱伦道:“不,这些,早已过去了,即使没有过去,也还是照现在的称呼为妙。” 何凌风讶问道:“老伯,此话怎讲?” 朱伦不答反问道:“‘靖难之变’,诸位该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靖难之变”也就是燕王朱棣以“随君侧”为名,将乃侄建文皇帝赶走,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的经过,历史上称为“靖难之变” 何凌风点点头,道:“凌风听说过。” 朱伦道:“太祖兴兵之前,老朽也是江湖人,当太祖南征北讨,建国过程中,也曾建过不少汗马功劳,太祖登基之后,论功行赏,获封逍遥王…” 说到这儿,他苦笑了一下,道:“现在想起来,老朽好懊恼,好后悔。” 何凌风只用目光在对方的脸上画问号,口中却没有发问。 朱伦徐徐地接道:“顾名思义,逍遥王是一个有爵无权的闲差,当时太祖皇帝本来是要封老朽为燕王的,是由于老朽疏懒成性、自己加以婉拒了。 当时,老朽很得意,既拥有亲王的尊荣,又可以以武林中人身分邀游江湖,是多么逍遥自在。 可是,当‘靖难’事变一起,老朽才知道自己错了,而且错得太厉害了。” 微顿话锋,又苦笑着问道:“老弟台,方才老朽说过好懊恼,好后悔,现在,你明白个中原因了吧?” 何凌风点点头,道:“有点明白了。” 朱伦道:“如果老朽当年接受燕王的封号,朱棣就不可能被封为兵员、权势、地位都为所有亲王之冠的燕王,朱棣不封为燕王,就不可能有靖难之变,即使朱棣在别的封地仍想兴兵作乱,我这个拥有数十万雄师的燕王,也有足够的力量制裁他,是不是?” 何凌风正容点首,道:“是的。” 朱伦道:“最令人气愤的是,朱棣狼子野心,赶走建文帝之后,还逼得建文帝生死下落不明,老朽实在气不过,乃夤夜潜入宫中,企图行刺,不幸事败,老朽几乎脱不了身。” 何凌风笑道:“遥想当年,老伯独闯禁宫的壮志雄风,真个是豪气干云,足令乱臣贼子闻风丧胆。” 朱伦长叹一声,道:“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现在,老朽是钦犯,只有躲在这荒山幽谷中,蹉跎岁月,空叹年华者大而已。” 接着,又拈须微笑道:“如果何老弟有意替朱棣效力,老朽的脑袋,倒是一份最佳礼品。” 何凌风苦笑道:“老伯可真会开玩笑。” 也直到这时,唐小仙才插口问道:“朱老伯隐居在这儿,朝廷知不知道?” 朱伦沉思着,道:“最近,朱棣可能已听到一些风声,知道老朽在巫山地区,所以,目前这赤城山庄的安全措施已特别加强,方才,诸位虽然没有看到什么,但心中一定已经感觉到,本庄周围,都设有最玄妙的奇门阵式。” 唐小仙含笑点头,道:“晚辈等人,是有这种忖想。” 朱伦道:“三个月前,有一位自认对奇门阵式颇有心得的老友,未经通报接引,自行闯人,结果…结果,他被整得口服心服。” 他一顿话锋,又道:“所以,朱棣的狗腿子除非不来,如果来了,管教他竖着来,躺着出去。” 朱家凤插口说道:“爹,何大侠等都累了,有话明天再说,该先送何大侠等去宾馆歇息了。” 朱伦哑然失笑道:“对对对…爹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没完,何老弟,现在,请去贵宾馆歇息,请记着,不要随便离开宾馆,夜间,不论听到什么声音,都不要过问…” 会听话的人都可以分辩出,朱伦的话中,有着某些暗示。 何凌风等五人都是聪明人,当然都听得出来。 自前,他们五人虽然都被待以贵宾之礼,但他们心中明白,自己等于已被软禁住了。 就当他们起身准备前往宾馆时,忽然一阵虎啸连声遥遥传来。 而且,虎啸声此起彼落,显然是四头巡山猛虎都已发现敌踪。 朱伦脸色一变,道:““何老弟,如果你们不急着歇息的话,可以跟老朽去瞧瞧热闹…” 费明珠抢先娇笑道:“好啊!我最喜欢瞧热闹了。” 朱伦含笑接道:“好,诸位请跟老朽来。”—— 叶枫小筑扫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