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仙踪_第十五章回梦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回梦9 (第1/3页)

    第十五章 回梦(9)

    天津桥上,秦川正负手立在桥顶,凭栏俯眺在桥下来了又去的洛水。洛水绵绵不绝,缓缓流过桥下,决无回头之悔。流水就如时光一样,一旦过去了就无法回头了。

    秦川觉得自己十分失败,作为一个事先知道命运剧本,又多出上千年知识以及见识的人,竟然在师妃暄心中还是比不上一个李世民,实在是无能窝囊之极。

    其实神秘莫测的秦川已经引起了师妃暄的高度重视与警觉,师妃暄在没有查清秦川底细之前,心中自然要潜意识里防范,谁让他生得与石之轩一模一样。

    秦川望着桥下洛水中自己的倒影,仿佛见到了另一个真实的自己。秦川内心深处中,与自己真实不加任何掩饰的灵魂,展开了一场赤裸裸的对白。

    秦川啊秦川,你自己说说你究竟有什么优点?以前的你除了会读死书,会应付考试,会钻牛角尖,还会什么?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性格又单纯冲动,根本就一无是处!百无一用是书生。你就是书生之中最无用的那种书呆子。竟然相信书上那些鬼话,认为警察都是正义的化身,结果中了他们最简单的圈套,身败名裂。经历过这么大的变故,吃了这么大的亏仍然不长记性。现在的你得到了导师的帮助,除了相貌好,知识高,死不了,还是一无是处。反而因为自己知识高,就轻视了古人,自以为是,不明事务,被人耍得团团转;又因为自己死不了,说话行事都肆无忌惮,不经大脑,有持无恐,好比一个轻狂无知的纨绔子弟,做下不少蠢事。你根本就是个无能的饭桶。小时侯的你在温馨的孤儿院中有院长细心照料,读书时的你在纯洁的象牙塔中有老师无私教导,可是一旦走入了复杂冷漠的社会,失去了这些热心无私之人的支持帮助,你就原形毕露了,充分暴露了自己的无知与无能。你曾经自以为自己将会成为第二个毛泽东(幼儿时的偶像)、华罗庚(小学时的偶像)、扬震宁(中学时的偶像)、梁思成(大学时的偶像),结果却成为了无耻变态,社会败类,垃圾人渣。如果真是自己一时糊涂做下蠢事那也就罢了,最令自己受不了的是,自己根本就是无知弱智的中了警察们的卑鄙jianian计,被活活冤枉的。弱智白痴无能窝囊便是你的真实写照!撕开你的狂傲清高,丢掉你的自以为是,就能发现你只是个懦弱自卑的可怜虫!狂傲清高只是你用来掩饰遮盖真实自我的面具,自以为是只是你用来麻痹自己自欺欺人的手段。就你这样一个虚伪卑微的可怜虫,也配暗恋绝代才女,迷恋人间仙子?也敢傲视天下,藐视群雄?

    秦川用局外人的眼光来扫视了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发觉自己实在是弱智无知到家了。常言道:骄傲使人失败,权利让人腐败。秦川仗着自己知道剧本,知识丰富的优势,尾巴就翘上天了,自以为是,内心深处没把这个时代的任何人放在眼里;而有了完美身体绝对防御单向过滤场的能力,自己死不了,又无坚不摧,可以轻易掌握千万人的生死大权,让自己内心深处根本没有顾忌,说话行事也日渐轻狂任性,肆无忌惮起来,越来越不喜欢三思而后行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自己失败与腐败是必然的。

    秦川此时再想起自己装腔作势的先天神卦来,更察觉到了自己的愚蠢。传说中那些高明的预言家都喜欢将预言说得含糊不清,等事情发生之后,让人一印证,这才恍然大悟。而自己却将一切明明白白详详细细都说了出来,大家事先有了提防,事态能不能再按照原剧本来发展就很难说了。好比这次预言徐子陵要去偷和氏璧。如果师妃暄事先有了提防,另做安排,徐子陵未必能偷到,那自己预言失准,颜面大失。如果师妃暄信任了空和尚的能力,仍不改变措施,徐子陵偷到和氏璧之后,师妃暄必然认定是自己暗中策划,故意唆使的,岂不记恨上自己?秦川摇头暗叹道:秦川啊秦川,你真是糊涂到家了!以后应该学了空贼秃去修“闭口禅”好了。也罢!反正师妃暄也不会爱上自己,就让她记恨自己好了!

    人群稀稀疏疏的从秦川身边走过,大都要瞥上秦川几眼,或赞叹或嫉妒或花痴或鄙视。秦川浑然不觉,默默注视着绵绵洛水,忽然感觉一切都朦胧起来,有如到了梦境,一切都缥缈不真实起来。或许我现在只是活在梦中,只是一个死囚为了逃避现实而编织的虚幻梦境。听闻当年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自由自在的飞,十分轻松惬意,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后,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而自己在现实中窝囊郁闷,蒙受不白之冤;在梦境中仍然窝囊郁闷,失败至极。究竟是应该回到现实,还是活在梦境中?…

    “阿弥陀佛!少林昙宗参见东华法王。”一个洪亮的声音将秦川从沉思中惊醒。秦川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身材极为魁梧,灰布僧袍的青年和尚正向自己躬身行礼。秦川虽然没有出家,但与众高僧混久了,佛教礼仪也做习惯了,忙合十回礼。

    昙宗原本是奉命下山化缘修行的,没想到路过洛水天津桥之时,竟然遇见了自己最为崇拜的佛门大圣东华法王。他见东华法王望着洛水,一脸沉思,便想当然的以为他正在悟道。当年释迦牟尼佛祖在恒河边菩提树下打坐,于六天之内,先得四禅八定,再得意生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