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第4/5页)
欺凌她。她更强烈地觉得,不感到中国底忧患,是可羞的。 在这个争论里,教会底人们持着冷静的态度,蒋秀菊底未婚夫属于这一边,他们认为,无论中国怎样,他们总是有前途的。属于另一边,兴奋地争执着的,是官吏们和妇女们。 冷峻的、眼里闪着光芒的汪卓伦向大家低声地报告着他所得到的消息。 “…现在要组织讨逆军司令部,”他说“何应钦任总司令,其次,现在要发动政治和外交,因为共产党站在背后,再后面,站着苏联。他们是要报仇的,所以有一个耽忧,就是发动进攻的话,他们就会杀死我们底领袖…”汪卓伦说,他沉默,无意中看着蒋秀菊。 “俄国…苏联为什么要干涉我们中国呢?”沈丽英锐声问,手握在胸前。 “那是他们底世界革命政策!他们是我们底仇人!”汪卓伦回答。 汪卓伦有着冷峻的、疲劳的神情。他脸上有深的皱纹,轻轻地颤动着。沈丽英耽心地看着他。 “上海非常混乱,半个月以前就弄得乌烟瘴气,蒋少祖这般人!他们要援助七君子!”王定和严厉地说,没有顾虑到在身边的、庆祝着青春的,是蒋少祖底姊妹们“而对于中国,他们是彻底的破坏,彻底的!学生们就是他们闹起来的!我们固然要批评自己,但是今天我们要团结在一个旗帜底下!我个人年来遭遇太多。”他点烟,他底手腕颤抖着“我个人从今天起,要站在祖国底立场上!下午我就回上海,我要和他们斗争到底,他们这般人,没有一个是有信实,有道德的!中国需要大屠杀!需要恐怖政策!需要任何人来屠杀!日本人来屠杀!”他愤怒地说,支着下巴,猛烈地吸着烟。 蒋纯祖,坐在狼藉着的杯盘前面,兴奋地、灼烧地看着他。 “假若空军去轰炸呢?”一个客人,大声问。 “要直接轰炸延安!”王伦坚决地说,然后微笑。“为什么呢?难道我还是小孩子吗?难道我没有做出这一切来吗?难道今天我不是主人吗?难道…这样好,能够损失吗?”蒋秀菊苦恼地想,看着大家。 并且,在不被人注意的时候,她喝下两杯酒去。“我想,我们这些人,是要和中国一同灭亡了!”她突然地说,脸发白,愤怒地、奇异地笑着。 大家看着她。但她,在悲愤和快乐相混合的奇特的情绪里,转身向着窗外。 “我说了!但是我们,只是我们,却要活下去!”她兴奋地想,觉得大家都在看着她,觉得她是胜利了。她底未婚夫,赞美地笑着,看着她。 但在经过了疲劳的、混乱的白天——大家在男家打牌,开留声机和播音机,不停地谈论着——以后,晚上,蒋秀菊又对蒋淑珍哭了。 “为什么我独独这样受欺,这样命苦呢?尤其二哥,为什么这样看不起我呢——你不要说,我知道!他狠心肠,我不感谢…他!自从大哥去后,我们是变成孤独的人了!在这个世界上,安慰是这么少!这么少!大家以为我多快活的!我只有对你!对你!我觉得甚么都不能够挽回了…”底下的话是“我不自由了!”但她没有说,并且她即刻便谴责了这个思想。 “秀菊,秀菊!你底好日子!”蒋淑珍流泪,说。“是的,jiejie,谢谢你,谢谢你!我知道的。”蒋秀菊温柔地、凄凉地回答。她静默了。这个大的静默给她启示,她必得忍受的人生底长途和苦重的、无穷的义务。“是的,他们都这样说!难道谁有错吗?”蒋纯祖在离开筵席以后,走到院落里,在阳光下,想,他问谁有错,他并不肯定谁有错,但总觉得谁有错。“是的,是的,我明白!我要公正,我要好好的!——天啊,给我勇气!我一定要好好地做人!好好地,为了祖国,为了人类!”他向街上走去,走到阅报栏下面,带着年青人底善良的祝福,重新地把报纸看了一遍。 对于西安事变,蒋少祖持着激烈的阴沉的态度。在家里,他时常表现出单纯的乐观。他得到很多材料,紧张地注意着时局,并且活动着。十二月二十二日,他得到了两个特殊的材料,于是缓和了自己底活动。他判断这个事变将和平解决,他劝年青人说,应该乐观。 十二月二十五日,南京和上海底市民们狂欢着庆祝领袖底脱险,蒋少祖被一个中学邀请,作了一次讲演。他精细地分析了这个事件底各方面,判断说,和平解决,是中国统一底开始。但他自己心里却有着狐疑和苦恼。 “但何必把我们心里的毒药都分给纯洁的年青人呢?”他想。 他显出深深的忧郁与疲劳。他以前未曾有过这样的心境。他觉得他是被什么一个巨大无比的东西拖得太久了;他觉得他是受了希望底哄骗;他觉得,这样匆匆地、盲目的奔跑,是不必的;他觉得他已经经历过人类所有的一切了。他渴望安息,渴望一种不明白的东西。——就是说,他渴望人世底更大的赐予,这个赐予是不可能的。他想:拿破仑也未曾得到过这种东西。 人类底各种思潮,和内心底叛逆的感情,是智识者底弱点。蒋少祖觉得反抗当代底一切是他底义务,并且,是他底权利。蒋少祖活跃地参加政治,然而政治使他迷惑。他认为反抗文化底机械主义是他底使命,走到骄傲的神秘主义旁边,又走到正直的理性主义旁边去。同时在某些方面他又是保守的。他在内心反对着文字改革和年青人底对往昔的无知。有一些时候,他觉得他是神圣的,光明在他内心照耀。另一些时候,他觉得他是错误的,然而相信这种错误是为行动所必需的:他找到了更高的审判,摒绝了内心底审判。就在这些漩涡里,他匆促地生活了十年。中国没有替他铺好平坦的道路。 那种嫉妒的感情是燃烧着,即使在理性底旗帜下也燃烧着;并且,甜美的希望,是诱惑着,即使在内心底神秘的皈依下也诱惑着。他明白他底一切行为都是在这种燃烧和诱惑之下做出来的,虽然这些行为完成了公众底目的。 现在,他疲劳、忧郁、消沉,明白了这些。他觉得他应该宽恕仇敌,而去安静,发现自己。但想到仇敌,因为并非具体的、rou身的仇敌,他底嫉妒和憎恶又燃烧了起来。“诚实地说,谁明白共产主义是什么?它是什么?它要给什么样的文化?并且,社会革命究竟是什么?把革命交给人民,人民是什么?那些无识的人,懂得理想吗?革命以后再启发理想吗?”西安事变后好几天,他想着——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