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八章 (第8/8页)
说呢?” “他不敢。前几天悄悄儿跟恭王说了,这会儿看看瞒不住,才不能不实说。”李鸿藻又说:“其实早说也无用,这是个好不了的病。” “不然!讳疾总是不智之事,早说了,至少可以作个防备,也许就不致于在这会儿发作。照常理而论,这一发在痘毒未净之际,不就是雪上加霜吗?” 李鸿藻觉得这话也有道理,然而“你说讳疾不智,”他黯然说道:“看样子还得讳下去。” “难道两宫面前也瞒着?” “就是为此为难。”李鸿藻问“你可有好主意?” “我看不能瞒。” “大家也都如此主张。难的是这话由谁去说?谁也难以启齿。” “李卓轩如何?” 李鸿藻想了半天,也是拿不定主意,好在这也不是非他出主意不可的事,只能暂且丢开,跟翁同龢凄然相对,嗟叹不绝。 到了第二天,下起一场茫茫大雪,翁同龢虽无书房,却不能不进宫请安。依然一大早冲寒冒雪,到懋勤殿暂息一息,随即到内奏事处去看了脉案,是跟前一天的情形差不多。由于昨天从李鸿藻那里,了解了皇帝的病情,他便不肯尽信脉案,决定到内务府朝房去看看,如果荣禄在那里,便好打听,到底被讳的真相如何? “别处都不要紧,就是腰上麻烦。”荣禄皱着眉,比着手势“烂成这么大两个洞,一个是干的,一个流脓,那气味就不能谈了。” 翁同龢听这一说,越发上了心事,愣了好一会问道:“李卓轩怎么说呢?” “他一会儿就来,你听他说。” 李德立是每日必到内务府朝房的,开方用药,都在那里斟酌。这天一到,但见他脸色憔悴不堪,可想而知他为皇帝的这个病,不知急得如何寝食不安,一半急皇帝,一半是急他自己。皇帝的病不好,不但京堂补缺无望,连眼前的顶戴都会保不住。 “脉息弱而无力。”李德立声音低微“腰上的溃肿,说出来吓人。” 李德立很吃力地叙述皇帝的“痈”所谈的情形,跟荣禄所见的不同,也远比荣禄所见的来得严重,腰间肿烂成两个洞是不错,但不是一个流脓一个干,干是因为刚挤过了脓。 “根盘很大,”李德立双掌虚圈,作了个饭碗大的手势“正向背脊漫延。内溃不能说了。” “原来病还隐着!”荣禄问道:“这不是三天两天的病了。 你是怎么治呀?总有个宗旨吧?” “内溃是这个样子,压都压不下去,硬压要出大乱子。”李德立茫然望着空中“我真没有想到,中毒中得这么深。” 荣禄和翁同龢相顾默然。他们都懂得一点病症方剂,但无非春瘟、伤寒之类,皇帝中的这种“毒”就茫然不知了。 “皇上气血两虚、肾亏得很厉害,如今只能用保元托里之法,先扶助元气。” “外科自然要用外敷的药。”荣禄问道:“这种‘毒’,有什么管用的药?” “没有。”李德立摇摇头:“只好用紫草膏之类。” 谈到这里,只见一名苏拉来报,说恭王请荣禄谈事。一共两件事,一件是文祥久病体弱,奏请开缺,慈禧太后降谕,赏假三月。恭王吩咐荣禄,年下事烦,文祥又在病中,要他多去照应。这是他义不容辞,乐于效劳,而且并不难办的事。 难办的那件事,就是前一天李鸿藻和翁同龢所谈到的难题,恭王经过多方考虑,认为跟慈禧太后去面奏皇帝所中的“毒”以荣禄最适当,因为他正得宠,并且机警而长于口才。 荣禄是公认的能员,任何疑难,都有办法应付,这时虽明知这趟差使不好当,也不能显现难色,坏了自己的“招牌”当时便一口应承了下来。 “你预备什么时候跟上头去回?”恭王问说。 “要看机会。第一是上头心境比较好的时候;第二是没有人的时候。”荣禄略想一想说“总在今天下午,我找机会面奏。” “好!上头是怎么个说法,你见了面,就来告诉我。” “当然!今晚上我上鉴园去。” 照恭王的想法,慈禧太后得悉真相,不是生气就是哭,谁知荣禄的报告,大不相同。慈禧太后既未生气,亦未流泪,神态虽然沉重,却颇为平静,说是已有所闻,又问到底李德立有无把握? “这奇啊!”恭王大惑不解“是听谁说的呢?” “我想,总是由李卓轩那里辗转过去的消息。”荣禄又说:“慈禧太后还问起外面有没有好的大夫?倘或有,不妨保荐。”“我看李卓轩也象是没有辙了!如果有,倒真不妨保荐。” “是的。我去打听。” 荣禄口中这样说,心里根本就不考虑,这是个治不好的病,保荐谁就是害谁,万一治得不对症,连保荐的人都得担大干系。这样的傻事,千万做不得。 谈到这里,相对沉默,两人胸中都塞满了话,但每一句话都牵连着忌讳,难以出口。这样过了一会,恭王口中忽然跳出一句话来:“皇后怎么样?今儿崇文山来见我,不知道有什么话说?我挡了驾。”接着加上一声重重的叹息:“唉…!” 提到这一点,荣禄脑际便浮起在一起的两张脸,一张是皇后的,双目失神,脸色灰白,嘴总是紧闭着,也总是在翕动,仿佛牙齿一直在抖战似的;一张是慈禧太后的,脸色铁青,从不拿正眼看皇后,而且眼角瞟到皇后时,嘴角一定也斜挂了下来。世间有难伺候的婆婆,难做人的儿媳妇,就是这一对了。 “皇后的处境,”荣禄很率直地用了这两个字:“可怜!”他说:“只要皇上的证候加了一两分,慈禧太后就怨皇后——那些话,我不敢学,也不忍学。” 恭王又是半晌无语,然后说了声:“崇家的运气真坏!” “还有句话,”荣禄凑近恭王,放低声音,却仍然迟疑“我可不知道怎么说了?” “到这个时候,你还忌讳什么?” “太监在私底下议论——我也是今天才听见,说皇上的这个病,要过人的,将来还有得麻烦。” 果然将这种“毒”带入深宫,是旷古未有的荒唐之事,恭王也真不知道怎么说了。 又说:“慧妃反倒捡了便宜。敬事房记的档,皇上有一年不曾召过慧妃。” 如说慧妃“捡了便宜”不就是皇后该倒霉?恭王也听说过,凡中了这种“毒”的,所生子女,先天就带了病来,皇嗣不广,已非国家之福,再有这种情形,真正是大清朝的气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