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第7/9页)
“信上催得很紧,当然也不争在这一晚。”何毓福说:“安钦差尽管宽饮,等明天我备车送你去。” “不!”安德海虽是沉着,但很重视其事的神情“还是今夜就走的好。白天坐车,又热,灰沙又多,实在受不了。” “悉听尊意,我马上叫他们预备。” 于是把听差找了来,当面吩咐备车,车要干净,马要精壮,反复叮咛着,显得把安德海真的奉为上宾。 “你们俩呢?”安德海问他的同伴“也跟我走一趟济南,去逛一逛大明湖吧?” 听他有邀陈、李作伴的意思,何毓福便怂恿着他们说:“一交了秋,济南可是太好了,‘一城山色半城湖’。两位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有机会为什么不去逛一逛?” “好啊!”陈玉祥向李平安说:“咱们跟着二爷走。”“那么,”何毓福紧接着说“回头就从这儿走吧。安钦差也不必回店了,我会派人去通知。”他看着安德海问:“有什么话要交代?我一定给说到。” 安德海有些踌躇,照理应该回去一趟,但想想回去也没有什么话,无非说要到济南一行,很快就会回来。就这样一句话,托何大老爷转达也是一样。 于是他说:“没有别的话,就说我三两天就回来。” “是了,我马上派人去通知。” “劳驾,劳驾!”安德海放下酒杯说“请赏饭吧!”吃完饭,安德海又改了主意“不必麻烦了。”他说“我还是自己回店去一趟。” 一回店,底蕴便尽皆泄露,何毓福是早就筹划妥当的,毫不迟疑地答说:“都听安钦差的意思。回头上了车,先到南关弯一弯,也很方便。” 等上了车,先是往南而去,然后左一转,右一转,让安德海迷失了方向。八月初二没有月亮,夜色沉沉,不易辨认东西南北。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车子已经出城了。 “喂,喂!”他在车中喊道:“停一下,停一下!” 不喊还好,一喊,那御者扬起长鞭“刷”地一响,拉车的马泼开四蹄,往前直冲,跑得更快了。接着,听得蹄声杂沓,有一队人马,擎着火把,从后面赶了上来,夹护着马车,往西而去。 初秋气爽,正是“放夜站”的天气,而且大乱已平,百业复苏,所以这条路上,晚上亦是商旅不绝,一望见灯笼火把,军队夹护,都当是什么显宦,不知因为什么要公,星夜急驰,谁也没有想到是丁宫保捉“钦差” 天一亮,名城在望,王心安一马当先,直入南门,要投巡抚衙门。这个衙门很有名,原是前明洪武年间所建的齐王府,其中许多地方,沿用旧名,二堂与上房分界之处,就叫“宫门口”因此“宫保”亦几乎成了山东巡抚专用的别称。巡抚恩赏了“太子少保”的“宫衔”都可称为宫保,不过总不如有宫衔的山东巡抚,唤作宫保来得贴切。 丁宫保已经在半夜里接到程绳武专差送来的密禀,知道安德海将在泰安落网,计算途程只百把里路,一早可到,所以早就交代抚标中军的绪参将,派人在南门守候,等王心安把安德海押到,立即带着他去见丁宝桢。 王心安是丁宝桢的爱将,特假词色,亲自站在签押房廊前迎候,等他一进“宫门口”先就喊道:“治平,你辛苦了!” 总兵巡抚品级相同,但巡抚照例挂兵部侍郎的衔,以便于节制全省武官。因而王心安以属员见“堂官”的礼节,疾趋数步,一足下跪,一手下垂请了个安说:“心安跟大人交差。” “人呢?”丁宝桢一面说,一面往里走“进屋来谈。” “一共四个人,安德海,一陈一李两个太监,还有个安德海的跟班。都交给绪参将了。” 接着是绪参将来回禀,说把那四个人看管在辕门口,请示在何处亲审? “不忙!”丁宝桢说“等我先听一听经过情形。” 于是王心安尽其所知,细细陈述。谈到一半,听差来报,泰安县知县何毓福赶来禀见,随身带着一只箱子,是安德海的最要紧的一件行李。 “请进来,请进来。” 连人带箱子一起到了签押房,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是簇新的一件龙袍和一挂翡翠朝珠。 “该死!”丁宝桢这样骂了一句“真的把宫里的龙袍偷出来招摇。这挂朝珠也是御用之物,疏忽不得。”他向绪参将说“加上封条,送交藩司收存。” 这就该提审了。丁宝桢吩咐把文案请了来,说明经过,邀请陪审,有个文案看了看他的同事说:“我们还是回避的好!”“是,是!理当回避,请宫保密审吧!” 这一说,丁宝桢明白了,他们是怕安德海在口供中,难免泄漏宫禁秘密,不宜为外人所闻。便点点头说:“既如此,我回头再跟各位奉商。” “大人,”何毓福站起来说“我先跟大人告假,回头来听吩咐!” “好!你一夜奔波,先请休息。午间我奉屈小酌,还有事商量。”丁宝桢说到这里,拉住王心安的手“你别走!” 于是,只剩下王心安一个人,在抚署西花厅陪着丁宝桢密审安德海。 绪参将说把安德海看管在辕门口,其实是奉为上宾,招呼得极其周到,只是行动不能自由而已。等丁宝桢传令提审,绪参将亲自带人戒备,从辕门到二堂西面的花厅,密布亲兵,断绝交通,然后把安德海“请”了进去。 他很沉着,也很傲慢,微微带着冷笑,大有“擒虎容易纵虎难”要看丁宝桢如何收场的意味。同时也仿佛有意要摔一番气派,那几步路走得比亲王、中堂还安详,橐橐靴声,方步十足,威严中显得潇洒自如,真不愧是在宫里见过世面的。 “安德海提到!”在丁宝桢面前,绪参将又另有一种态度,掀开帘子,这样大声禀报。 “叫他进来!” 由听差打起帘子,安德海微微低头,进屋一站,既不请安,也不开口,傲然兀立。 王心安忍不住了,怒声叱斥:“过来!你也不过是个蓝翎太监,见了丁大人,怎么不行礼?谁教你的规矩?” “原来是丁大人。”安德海相当勉强地让步,走过来垂手请了个安。 丁宝桢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方始用他那口一板一眼的贵州口音问道:“你就是安德海?” “是的。我是安德海。” “那里人哪?” “直隶青县。” “今年多大岁数?” “我今年二十六岁。” “你才二十六岁,”丁宝桢说“气派倒不小啊!”“气派不敢说。不过我十八岁就办过大事。” 那是指“辛酉政变”安德海奉命行“苦rou计”被责回京,暗中与恭王通消息那件“大事”丁宝桢当然明白,却不便理他,只问:“你既是太监,怎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