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第2/10页)
“我也听出来了,他老说办不好,又说精力差,不能多说话,多见部下。”慈安太后答道“得有个人劝劝他才好。” 那当然只有让恭王去劝他。过了几天,恭王复奏,说曾国藩已到内阁和翰林院上任,分别就了武英殿大学士和翰林院掌院学士,答应过了年到开印的时候,出京到保定接直督的关防。听这一说,两宫太后才算放心。 “今年可得好好儿过个年了。”慈禧太后终于把存之心中已久的一句话说了出来。 原来就因为洪杨、捻军两大祸患消弭,决定自军兴以来暂停的若干庆典筵宴,一概恢复。现在有了慈禧太后这句话,宫内踵事增华,特别显得热闹。但是,皇帝的功课,两宫太后仍旧查得很紧,因为李鸿藻已经照常入值,翁同和亦已由常熟回京销假,升了国子监祭酒,依然值弘德殿。师傅既已到齐,正该加紧用功,所以直到腊月二十七,才传懿旨放年学。 每年这难得有的七八天自由自在的日子,皇帝总是漫无目标地东游西逛,与小太监在一起耗费掉,而这年不同了,变得文静了。一早起身,先到慈禧太后宫里问安,然后到了慈安太后那里,就留着不走了。 绥寿殿上上下下都有默契,一见皇帝来了,便让桂连去当差,连磨墨伺候皇帝写字读书,都是她的差使。 “今天我要做诗。”皇帝老气横秋地说“师傅留下来两个题目,一开年就要交卷。” 桂连还是第一次看见皇帝做诗,也不知道诗是怎么做法,该如何伺候?便笑着问道:“该替万岁爷拿什么呀?” “先替我把书包拿来!” 于是桂连把皇帝的黄缎绣龙的书包拿了来,放在书桌上,打开它。皇帝取出一本黄绫面,红绫题签的“诗稿”本子来,翻开第一页,自己轻轻念着,摇头晃脑地,颇为得意。 “你看!”他指着一行字说“李师傅给打的圈。” 接着便念他开笔做的第一首诗,是首五绝,诗题叫做《寒梅》,李鸿藻在“百花皆未放,一树独先开”这两句上,打了密圈。 打密圈自然是功课好,桂连便说:“那得给万岁爷叩喜!” 她一面说,一面蹲下身去请安。手中一块月白绣花绸子的手绢,自然而然地一扬,散出一股极浓的香味。 “好香!”皇帝有些心神飘荡“你那手绢儿上是什么香味?” “是外国来的香水。”桂连答道“大格格赏的,说不能多用,大格格说她今年夏天打破了一瓶,到现在屋子里还是香的。” 皇帝诧异:“大格格进宫来过了?多早晚的事,怎么我不知道?” “有七八天了,那天午间来的,万岁爷在书房里。” “哭了没有?” “怎么不哭?额驸的病又重了!”桂连皱着眉说。 “太后呢,跟她怎么说?” “太后没有说什么,只陪着大格格淌眼泪。” “唉!”皇帝的神情异常不愉“你别说了!” 桂连很不安,深深懊悔,不该谈到大格格,把皇帝很好的兴致,一扫无余。于是怯怯地问道:“万岁爷没有生奴才的气?” “我生你什么气?” “那…,”桂连指着诗稿说“万岁爷就高高兴兴做诗吧!” 这一说却把皇帝惹笑了:“你说得倒容易!那能想高兴就高兴,要做诗就做诗?” 桂连抿着嘴唇不作声,自己也觉得有些不甚得劲,便搭讪着去拨炭盆中的火,加了两块“银骨炭”在上面,轻轻用嘴去吹,想把火吹得旺些。 “别那么着!”皇帝警告她说:“回头会闹喉疼。” 这是皇帝的体贴,她也从没有见他对别的宫女,说过这样的话,心中不由得浮起无限感激,站起身来,眼光瞟过,带着那种无可言喻的、受宠若惊的神色。 皇帝最心醉于她这种眼神,就那么一瞬的工夫,可以惹得他想好半天,而每次总是情不自禁地想拉着她的手坐在一起,低声谈些什么。无奈小李他们虽不在屋内,却在廊下,一举一动都让人悄悄地看着,他不能没有顾忌。 定下心来做诗吧!他自己对自己说,然后喊道:“小李! 把诗韵牌子取来。” “喳!”小李这样答应着,一时想不起什么地方有这玩意? “快去!”皇帝催促。 “快去啊!”皇帝大声催促。 “喳!”小李响亮地回答,而且把胸脯挺得很高,但脚下却不动。 这就表示遵行旨意有了窒碍。皇帝很明白,如果再呵斥督促,小李就要想办法搪塞了,那些希奇古怪的搪塞,能教人吃了亏还不能骂他,只有气得摔东西。所以,最实惠的处置,是先问一问他有何难处? 这当然不会有好言好语。皇帝偏着头,皱着眉,用表示不耐烦的重浊的声音问:“怎么啦?” 小李是在等着他这一问,不慌不忙地答道:“奴才在想,快去不管用!奴才只有两条腿,跑得再快,路远了,还是快不了,怕万岁爷等得心烦,所以奴才在想,近处那儿有?想定了一拿就是。” “想到那会儿?你就想躲懒,没话找话。快!上养心殿取。”皇帝告诫“别拿错了,要‘平声’的,看那‘一东、二冬’,‘一先、二萧’的就是。” “喳!”小李无奈,只好移动脚步了。 “慢着!”是桂连的声音,因为清脆无比,所以室内室外无不注意,等小李站住脚,回头来望时,只见她比着手势在问皇帝:“是不是那么大,那么高的小柜子,有好些个小抽屉,上面刻的字,什么‘一东、二冬、三江、四阳’的?” “对了!”皇帝有意外的欣喜,不由得提高了声音“不过,不是‘四阳’,是‘七阳’。” “奴才也闹不清是四阳还是七阳?反正一东、二冬是记得挺清楚的。”桂连答道“奴才在库房里见过这个东西。” “那好!你带着小李,跟玉子去要。” 不多片刻,取来两个花梨木的小柜,每个柜子有十五个小抽屉,每屉一韵目“上平”从“一东”到“十五删”“下平”从“一先”到“十五咸”都在抽屉上刻着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