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_第十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第7/8页)

知道。”说着,已把身子站了起来“我到‘东边’去看看。”

    “二爷!”小太监拉住他说“我还告诉你,老五太爷也差不多了,外面传进来的话,只不过拖日子,拖一天是一天,反正是年里的事。主子直叹气:‘好好一个年,都叫丧事给搅了!’

    看样子心里挺不痛快的,你上去可当心点儿!”

    明明是一番好意,安德海觉得最后两句话不中听,倒象受了侮辱似的,一口唾沫吐在他脸上骂道:“去你娘的,你可当心一点儿!”

    小太监挨了骂,还不知道他的气从何而来?望着他的背影,咬着牙低声骂道:“不知好歹的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皇上要你的脑袋!”

    安德海却是扬长去了。到了“东边”刚一踏入绥履殿,便听见哭声,殿外太监、宫女一个个神情哀戚,他也被提醒了,赶紧拉长了脸,悄悄挨近东暖阁。从窗户中望进去,只见慈安太后掩脸大哭,慈禧太后拿着手绢,正在陪泪,两位公主也是眼泪汪汪地,却不断劝慰慈安太后。唯有小皇帝没有掉眼泪,站在一边,怔怔地望着,仿佛还不解出了什么事似地。

    这时候内务府大臣明善也已得到消息,赶来照应。太后的寝宫,不得擅入,只在门外候旨,让那里的总管太监进去奏报。

    于是慈禧太后出临,就在廊上吩咐,召见明善。

    安德海一见这情形,抢步上前,请着安说:“奴才早在这儿伺候了。”

    “嗯。”慈禧太后问道:“去过内务府了?”

    “是!”“怎么样啊?”

    安德海不便在这时候多说,而且知道她这时也无心细听他的话,所以这样答道:“回头等奴才细细回奏。”

    这时明善已奉召而至,跪在院子里听慈禧太后问道:“荣敬公夫人故世了。该怎么办呐?”

    慈安太后的父亲,曾任广西右江道的穆扬阿,被追封为“三等承恩公”谥“荣敬”所以慈禧太后称慈安太后的母亲为“荣敬公夫人”太后、皇后的父母去世,该有什么恤典,明善已查了旧例来的,当即把前朝的成例,一一说了给她听。

    别的都没有什么,只另拨治丧银两一千两,慈禧太后觉得太少了“多送点儿行不行呢?”她问。

    明善不敢说不行,也不敢说行,怕凡事撙节之际,恭王会责备他慷公帑之慨。所以想了想答道:“那全在皇上的孝心!”

    “这样吧,”慈禧太后想了想说“送三千两好了。广科没有当过什么阔差使,境况也不怎么好。”

    “是!”明善答应着。看看没有别的指示,便跪安退了出去。回到内务府立刻通知“广储司”打了张三千两银子的银票,亲自送给慈安太后的哥哥,袭封承恩公的广科。

    在绥履殿的慈禧太后,忽然想起,太后的尊亲病故,皇帝该有优诏。于是招招手把安德海叫来吩咐:“你到军机处去看看,有谁在?”

    “是!”安德海问道:“主子在那儿‘叫起’,是养心殿还是这儿?”

    “就在这儿好了。”

    安德海便又赶到军机处,没有军机大臣,却有值班的军机,他本想把慈禧太后的话,传了下去,但又转念,不如趁此机会先替恭王找点小麻烦!

    这样想定了,转身便走,回到绥履殿向慈禧太后禀报:

    “什么人也没有!”

    “奇怪啊!知道这也算一件‘大事’,必有旨意,怎么不见人呢?难道是不知道消息吗?”

    “六爷就知道。”安德海极有把握地说。

    “怎么呢?”

    “六爷在内务府。”安德海说“奴才打内务府来,亲眼得见。”

    这就不对了,慈禧太后有些不平,不论如何,太后是他的嫂子,那怕就是民间,嫂子娘家父母去世,姻亲晚辈也该来慰问一番,看看有什么事可以效劳奔走?这样子不闻不问,未免差点理!

    已是对恭王深为不满了,当天晚上又听到安德海的报告,说送到内务府要东西的单子,为恭王丝毫不留情面地大事删减。这一下把多少天来所积在心里的怨恨,化成熊熊的怒火,肝气虽不曾发,却也气得一夜不曾好睡。

    第二天起身,自然精神不振,肝火上升,引起了偏头痛,脾气越发不好,迁怒到太监、宫女身上。炉火不旺、茶水不烫,都受了责罚,甚至有个乡音未改的太监,在被问到天气时,说了句“今儿个生冷生冷的”嫌他“生冷生冷”不中听,也挨了一顿板子。以致于长春宫里的太监、宫女,个个惴惴不安。

    这骤然而临的脾气从何而来?安德海心里明白,也暗暗高兴,但他又怕此时发作,变成打草惊蛇,无益有害,得要设法先压一压。

    于是在传早膳时,他亲自盛了一碗莲子粥,捧到慈禧太后面前,轻声说道:“主子也犯不着为他生气。只看着好了,三年前不有个样子摆着吗?”

    “三年前?”慈禧太后看着他问。

    “是!”安德海声音很轻,但相当清晰:“三年前,在热河。”

    这是非常明白了!慈禧太后把双金镶牙筷放了下来,剔着牙细细在想,想当初制裁肃顺的经过。将及三年半的时间,想到肃顺便会冒火的情形,早就消失了,此刻就象想别人的事那样,极冷静,也看得极清楚,当初那种动辄冲突,公然不满的态度,实在太危险了!如果不是天谴肃顺,叫他骄狂自大,从未认真想过她与恭王联结在一起所能发生的作用,只怕真有不测之祸。

    于是她懂得自己该怎么做了。依然扶起筷子,等从从容容把一碗莲子粥吃完,脸色不但变得和缓,而且看上去显得很愉悦似的。

    “你到东边去看看!”她向安德海说“就说我说的,要是今儿精神不好,就不必到养心殿来了。好在今天也没有要紧事。”

    果然没有什么要紧事。慈禧太后单独召见恭王和军机大臣,倒是把慈安太后娘家的丧事谈了半天,说起后父封为“三等承恩公”的由来。恭王回明了这个典故:后父封为“承恩公”是雍正年间的事,到了高宗晚年,把这个例封的公爵,定为“三等”理由是不劳而获的“承恩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