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惹将军_106将军醒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6将军醒了 (第2/3页)

再过一个月,春晓就要临盆了,可惜,究竟是差了时间。只得母子俩溺死在池塘,共赴黄泉了。

    唐诗画点了点头后,摸着脸,看着屋里的那株常青树,神色冰冷。

    正在这时,传来宋东离的叫声:“嫂子,嫂子…”

    人未到,声先至。

    唐诗画眼中满满的嫌弃一闪而过。一点教养都没有,不请自来就算了,连让人通报一声都不晓得么?扯着嗓子大喊大叫的,生怕别人不知道她的粗鄙!村里出来的,就是难登大堂之雅。

    对着青木到:“去打发了她,就说我歇下了。”脸上有伤,唐诗画不想见人。

    青木领命出去,宋东离本还想等唐诗画醒来,等了半晌后,看了看天色,该回将军府了,只得悻悻的走了。

    没有了宋东离的兴风作狼,唐诗画又闭门养伤,唐初九的日子过得安稳多了。

    要是没有月寻欢的强人所难,就更好了。因着月寻欢的强硬,现在,唐初九面对着那些死人,已经进步多了,虽然做不到面不改色,可好歹不吐得那么凶了。不过,一天的‘阿弥陀佛’还是会念无数次的。

    今天,是元宵,给古清辰的荷包也终于绣好了。

    把线咬断后,唐初九把它锁到了那个毫不起眼的盒子里。

    然后去了厨房,做冰糖葫芦。

    长安店因着被烧成了残砖断瓦,也关门了。

    唐初九心里很是难受。特别是张叔,他,本想安度晚年,却不曾想…一直没有给他去上过坟,今天是他的生辰。

    因着分神,被guntang的糖桨烫到了手,火辣辣的痛,赶紧放到冷水里泡着,幸好只是红了一大块,并没有起泡。

    待得好多了后,唐初九收敛了心神,把50串糖葫芦都给做好了,随后又做了几个菜,拿了壶好酒,一起放到篮子里。

    刚想出门的时候,宋兰君下早朝回来,兴致勃勃的:“初九,我们一起去街上闹元宵好不好?”

    唐初九提着篮子:“我要去上坟!”

    上坟?宋兰君心思略一转,就想到了是被火烧死的张老头:“初九,我陪你一起去。”

    唐初九一口拒绝:“不用。”说着,提起篮子就出门。

    宋兰君脸色暗了暗,没有跟上去。长安店起火,没有谁比自己更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只是,人死不能复生,而且东离现在也嫁去了将军府。更何况对于那个店,也是极其的不喜,没有了也好,初九就不会再出去抛头露面的了。

    提着篮子,去张老头的坟上拜祭过后,唐初九又回了竹院。

    再回到这方熟悉的四方小院,眼里就起了酸意。

    以前没觉得,可现在想来,在这竹院住的大半年,最是太平,非常怀念。

    走到书桌前,按着古清辰的字,非常认真的又临了一纸后,才放下了笔。

    古清辰,就连狂草,我都已经能写出你的七分相似来了,你快点醒来好不好?

    我的荷包已经绣好了,你不是一直想要么?

    叹息一回,唐初九抱着琴,去了后院凉亭。

    又是一曲《高山流水》,弹完后就听院子那边南长安叫到:“初九…”

    唐初九爬上了墙头,手里拿着六串冰糖葫芦:“南长安,给你。”

    南长安难得的笑了笑:“初九,你现在过得好么?”

    “嗯,挺好的。”唐初九问到:“你嗓子怎么了?”声音比以往略沉了三分,带了些沙哑。

    南长安解释到:“前些日子着了凉,引得旧疾复发,嗓子就变成这般了,怎么?很难听么?”

    那倒也不是,唐初九如实摇头。人长得标致了,什么都比较宽容。若是个七丑八怪的人,用这种声音说话,只会觉得跟鸭子叫似的难听。可是,南长安长得那么玉树临风,那声音暗哑,只会让人觉得别样的味道,也好听就是了。

    倒是觉得今日的南长安和以往略有不同,不只声音,整个感觉就是不对。

    但是,仔细看来,脸又是那张熟悉的脸,衣服也是以往的高贵,想来是隔了些日子没见他了吧。

    在后院和南长安说了一阵话后,唐初九看着天色不早了,提着篮子走了。

    却并没有直接回臣相府,而是去了将军府的附近,隔街相望。

    这样,离古清辰会近一些。

    直到夕阳西下,唐初九才离去。

    那住了三年的臣相府,以为会住一辈子的地方,如今却跟赴刑场似的。

    那么的不愿回去。

    却又不得不回。

    古清辰还需要宋兰君的血呢。

    一回到西院,就见宋兰君望眼欲穿,深闺怨妇似的抱怨到:“初九,你怎么才回来?”

    唐初九冷着脸,谁让你等了?!

    宋兰君转眼间,又热情似火:“初九,饿了吧?我们吃过晚饭,去逛夜市好不好?”

    唐初九不想说话。

    不想和宋兰君说话。

    不过,确实是饿了。

    宋兰君一发话,满桌子的山珍海味就摆了进来。

    都是唐初九爱吃的,而且做得色香味俱全。

    唐初九沉默着吃饭。

    宋兰君在一旁,含笑相看。

    吃过饭,本来是不想去夜市的,只是宋兰君再次用血作饵相挟,唐初九只得从了。

    京城的夜市,和杏花村就是不同。到处一片灯火通明,照亮得跟白昼般的。

    街上各式各样的东西琳琅满目,人来人往。

    因着是元宵,到处都挂了红灯笼。

    每个红灯笼旁边,都有个小袋子,里面装了纸条,有些是猜谜,有些是对联。

    只要按着要求做出来,都会有小礼品。

    唐初九没什么心思,倒是宋兰君兴致高昂:“初九,要哪个,要哪?”

    唐初九什么都不想要,又被宋兰君缠得烦不胜烦,最后指了整条街上最大最亮的一盏灯:“就它吧。”

    灯越大越亮,代表谜题最难,相应的,礼品也最贵重。是一对极其难得的玉佩,而且此次的礼品是圣上与民同乐亲赐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