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语柔情问潭心_第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1/4页)

    第六章

    时序进入三月,气温开始回暖,雪也渐渐下得少了,元菟郡的百姓都说,今年的气候全照着节令转换,利于农耕畜牧、狩猎捕鱼,必定会是一个大丰年。

    而这些,大半都拜他们的新太守,也就是他们平常私下统称的“姑爷”…

    夏侯猛所赐。

    与桑迎桐成亲两个月以来,夏侯猛投注最大心力的,便是让大家都吃得饱、又吃得好的基本建设。本来元菟郡地处偏远,又有公孙氏一族所把持的辽东等郡做屏障,向来无惧于会遭受豪强者左争右夺的命运。

    可是这并不代表元菟郡便能高枕无忧,完全不需要战备的过其太平日子,相反的,在桑忠担任太守期间,因其一贯秉持“毋仗无敌、仗吾有备”的观念,所以军力向来充沛,反倒是粮食每年都仅在够用边缘而已。

    夏侯猛一接任太守职位,立即下令振兴水利、修筑河堤、引导川流、建构桥梁、挖掘沟渠,力求全面恢复经济民生的安定力量。

    他同时倡导“人才为先”的理念,大量拔擢优秀的人士担任,或取代原不适任者充当元菟郡各县的县令、县尉、乡侯、亭侯、内侯或列侯,务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元菟郡呈现出最新的气象。

    到后来别说是元菟郡的一般百姓了,就连原本对他并无特别好感的王明,也不得不承认他委实是个文治武功兼备的优秀人才。

    换句话说,全元菟郡没有一个人不认为他们的小姐这次真是选对了人。

    选对了人?真的吗?

    唯一不敢肯定这个答案的,反倒是亲手挑选了他的那个人,也就是桑迎桐。

    现在每到夜深人静时,便成为她最害怕也最期待、最狂喜也最悲伤、最开怀也最沮丧的时刻。

    无论再怎么忙、怎么累,每晚夏侯猛总会到她所住的“一池三山”园来。

    而无论再多迟、多晚,夜夜迎桐也总会等到夏侯猛来时,才与他一起用晚膳。

    随侍在旁的小厮或侍女,光看得见姑爷为小姐夹菜的体贴,或小姐帮姑爷挑掉鱼刺的温柔,何尝得知当晚膳撤走,姑爷偕小姐回到遥殿寝宫时,小姐那惊疑交加、悲喜兼具的矛盾和复杂心情。

    夏侯猛显然并非每晚都需要她为他“开胃”但他哪里知道现在对迎桐而言,即便只是灯下闲聊,他那炙人的凝视也都能令她浑身发烫、不知所措。碰上他“温柔相待”的时刻,迎桐便一日胜于一日,更加难以自持了。

    最可怕的是近半个月来,迎桐发现有好几次当他及时打住,并且抽身时,她几乎都想要开口求他…。

    求他什么?

    很简单,只不过想要求他留下来。

    但是老天爷啊!她怎么能够做那种寡廉鲜耻的事呢?更何况暂缓同房的条件是她设定的,由着他找别的女人陪他的条件是她同意的,如今教她有何立场,又有何颜面去推翻所有的原议?

    所以即便他的拥抱是那么的温暖、他的亲吻是那么的醉人、他的爱抚是那么的甜蜜,每次想到“开胃”之后,自己将独撑什么样的冷清,而他又将在别的女人身上得到什么样的慰藉,迎桐就恨不得他不要起头,甚至恨不得他连晚膳都另外开在他自己现今所住的“飞阁”中。

    但是就算他真的不来,鸡道自己也就真的能够跟着不想了吗?

    元菟郡城占地百亩,前方是宫殿式的建筑群,也就是太守平常处理公事的地方,从前谢氏及其三个儿子的居所,均分布在阁道四周,另成一格。

    而迎桐因是家中唯一的掌珠,所以从十二岁起,便独自居住在桑忠特地为她所增辟的“一池三山”园中。

    一池三山园位于郡城的北边,几占全城的四分之一大,池名为“太液”是一座天然的水池,外通护城河;池中因原本即有三神山…蓬莱、方壶、瀛洲而著称,池西沿岸筑起护城墙,池东约有池面一半大的岸地则遍稙松、柏及枫、桐各种树木,春夏时摇绿滴翠,秋冬时艳红似火,真可谓美景如画。

    桑忠晚年为了图清静、享天伦,便在松荫铺径的林幽深处,盖了共有三层的“飞阁”闲时就搭小船到最近岸边的“瀛洲山”再从瀛洲山过桥到女儿住的“遥殿”去。

    因为遥殿与瀛洲山之间的临仙桥乃是池中唯一的一座桥,所以若想要到西南边的方壶山或南边的蓬莱山去,他们便都得搭乘小船,慢慢的划过去。

    每回见女儿屋前桥后来来回回的跑,舟船岛山上上下下的忙,桑忠就会舍不得她辛苦,提议要手下在另外两山与遥殿和东岸之间,再分别搭上几座桥;不过这个提议也每次都遭到迎桐的婉拒。

    “父亲,您的要求高,给女儿的东西又样样都要求好,说是说‘几座桥’而已,届时材质要要求,作工要要求,色泽要要求…”她摇头笑道:“累积下来,便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不,父亲,我不要您为了我花钱,毕竟我们所用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百姓的赋税。”

    “傻丫头,我们桑家自己也有林有田呢,哪里就全靠百姓供养了。”

    “就算有林有田,我也没有伐到、耕到,所以非必要的花费,我看还是能省则省吧,更何况只有一桥悬接,其余交通皆得靠一叶扁舟的感觉,不也挺美的吗?”

    现在回想起来,迎桐还真是庆幸自己当时曾说服了父亲,不然现今若各山与池岸间皆有桥相通,别说她至少还能藉由夜幕一降,就让仆役把所有船只都拉至船坞系牢的命令,强迫自己留在太液池中好了,便连会不会穿过瀛洲山,想要一探夫婿夜来是否真有留在飞阁内,还是都到其它地方“风流”去了,迎桐都已没了绝对的把握。

    “小姐,姑爷要贾仁过来跟你通报事…”已经照顾她十年的詹嬷嬷为呼:

    “咦,都已经酉时,天全黑了,怎么你连盏灯都还没点?淑娃和小玉她们也太会偷懒了,我这就去叫她们过来看…”

    “嬷嬷,”迎桐马上起身拉住她说:“她们全在绣房里忙呢,是我自己想事情想到出神,才会连过了掌灯时候都不晓得,你就别错怪她们了。”

    “原来如此,”詹嬷嬷一边俐落的点起室内的各盏灯,一边笑道:“我知道了,是在为姑爷赶制春夏的袍服吧。”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