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节 (第2/5页)
屋子——它已被达拉斯重新装修过,换上了英国的楼板、切宾代尔式的摆设柜,几枚精选的蓝白色小装饰,光线舒适的电灯——目光又回到那张他一直不愿舍弃的旧东湖书桌上,回到他得到的梅的第一张照片上——它依然占据着墨水台旁边的位置。 她站在那儿,高高的个子,丰满的胸部,苗条的身材,穿一身浆过的棉布服装,戴一顶帽边下垂的宽边草帽,就像他在教区花园桔树底下见到她时那样。后来,她就一直保持着他那天见到她的那副样子,没有长进,也没有退步。她慷慨大度,忠心耿耿,不知疲倦;但却特别缺乏想像力,特别难有长进,以致她青年时代的那个世界分崩离析又进行了重塑,她都没有觉察。这种视而不见的状态显然会使她的见解一成不变。由于她不能认清时代的变化,结果孩子们也跟阿切尔一样向她隐瞒自己的观点。这事从一开始就存在一种共同的借口,一种家人间并无恶意的虚伪,不知不觉地把父亲与孩子们联合了起来。她去世时依然认为人世间是个好地方,到处是像她自己家那样可爱和睦的家庭。她顺从地离开了人间,确信不管发生什么事,阿切尔都会向达拉斯灌输塑造他父母生命的那些准则与成见,而达拉斯(等阿切尔随她而去)也会将这一神圣的信赖转达给小比尔。至于玛丽,她对她就像对自己那样有把握。于是,在死亡的边缘保住了小比尔之后,她便精殚力竭地撒手而去,心满意足地到圣马克墓地阿切尔家的墓xue中归位。而阿切尔太太早已安然躺在那儿,避开了她儿媳甚至都没察觉到的可怕的“潮流” 在梅的照片对面,还立着她女儿的一张。玛丽-奇弗斯跟母亲一样高,一样漂亮,不过她腰身粗壮,胸部扁平,略显疲态,符合已经变化了的时尚的要求。假如她的腰只有20英寸,能用梅-阿切尔那根天蓝色腰带束腰,玛丽-奇弗斯非凡的运动才能就无从发挥了。母女间的这一差别颇具象征意义,母亲的一生犹如她的形体那样受到了严紧的束缚。玛丽一样地传统,也并不比母亲聪明,然而她的生活却更为开阔,观念更加宽容。看来,新秩序也有它好的一面。 电话铃嘀嘀地响了,阿切尔从两张照片上移开目光,转过身摘下旁边的话机。他们离开那些日子多么遥远了——那时候,穿铜纽扣衣服的信差的两条腿是快速通讯的惟一工具。 “芝加哥有人要和你通话。” 啊——一定是达拉斯来的长途,他被公司派往芝加哥,去谈判他们为一位有见地的年轻富翁修建湖畔宅邸的计划。公司经常派达拉斯执行这类任务。 “喂,爸——是的,我是达拉斯,我说——星期三航行一趟你觉得怎样?去毛里塔尼亚,对,就是下周三。我们的顾客想让我先看几个意大利花园再做决定。要我赶紧乘下一班船过去,我必须在6月1日回来——”他的话音突然变成得意的笑声——“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我说爸,我需要你的帮助,你来吧。” 达拉斯好像就在屋子里讲话,他的声音那样近,那样真切,仿佛他就懒洋洋地倚在炉边他最喜爱的那张扶手椅里。若不是长途电话已经变得跟电灯和5天横渡大西洋一样司空见惯,这件事准得让阿切尔惊得非同小可。不过这笑声还是让他吓了一跳,他依然感到非常奇妙:隔着这么遥远的疆域——森林、江河、山脉、草原、喧嚣的城市与数百万忙碌的局外人——达拉斯的笑声竟能向他表示:“当然了,不管发生什么事,我必须在1号回来。因为我和范妮-博福特要在5号结婚。” 耳机里又响起儿子的声音:“考虑考虑?不行,先生。一分钟也不行,你现在就得答应。为什么不?我想问一问。假如你能提出一条理由——不行,这我知道。那就一言为定?因为我料想你明天第一件事就是去摁丘纳德办公室的门铃。还有,你最好订一张到马赛的往返船票。我说爸,这将是我们最后一次一起旅行了——以这种方式。啊——太好了!我早知道你会的。” 芝加哥那边挂断了,阿切尔站起来,开始在屋里来回踱步。 这将是他们最后一次以这种方式一起旅行了:孩子说得对。达拉斯婚后他们还会有另外“很多次”一起旅行,父亲对此深信不疑,因为他们俩天生地志同道合,而范妮-博福特,不论人们对她有何看法,似乎不可能会干涉父子间的亲密关系。相反,根据他对她的观察,他倒认为她会很自然地被吸引到这种关系中来。然而变化终归是变化,差别依然是差别。尽管他对未来的儿媳颇有好感,但单独跟儿子一起的最后机会对他也很有诱惑力。 除了他已失去旅行的习惯这一深层原因之外,他没有任何理由不抓住这次机会。梅一直不爱活动,除非有正当的理由,譬如带孩子们到海边或山里去,否则她想不出还有别的原因要离开39街的家,或者离开纽波特韦兰家他们那舒适的住处。达拉斯取得学位之后,她认为出去旅游6个月是她应尽的职责。全家人到英国。瑞典和意大利作了一次老式的旅行。因为时间有限(谁也不知为什么),他们只得略去了法国,阿切尔还记得,在要求达拉斯考虑布朗峰而不去兰斯与沙特尔时儿子那副激怒的样子。但玛丽和比尔想要爬山,而且在游览英国那些大教堂的路上,他俩早就跟在达拉斯后面打呵欠了。梅对孩子们一贯持公平态度,坚决维持他们运动爱好与艺术爱好之间的平衡。她确实曾提议,让丈夫去巴黎呆上两周,等他们“进行”完瑞士,再到意大利湖畔与他们汇合。但阿切尔拒绝了“我们要始终在一起,”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