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牟平胡庄 (第2/3页)
候招兵买马。就可以真正的跃马中原了。李海不由的一笑。 “只是这刚挖的煤还会发臭吗”李海问到。“呵呵,老大,这臭味是我拉的大便,你知道小村也没什么茅房,所以我就来这里解决,又不忍心破坏这美好的环境,所以就先挖了个坑,准备拉完了再把它埋上。谁知道我埋的时候竟然发现这黑土就是煤。我在老家是天天和这些东西打交道。这绝对不是黑土,是煤,还是个露天的煤矿。”刘风解释到。 日后刘风总是说自己一泡大便改变了历史。没办法。这也只由他去吹了。李海又决定让高翔去附近勘察一下,看看是否有铁矿之类矿产。 李海通过胡洪老爹召集了村里的青壮上山挖煤,村民对这会燃烧的土自然是大感兴趣。李海告诉他们这些能烧的土可以替代木材,冬天还可以取暖。而且还是炼矿的主要燃料。当然这些古人是无法知道的,李海先想烧制砖,有了建筑材料就可以建造自己想要的其他设施。至于砖窑李海在老家也看过,大致也记得构造。村民们按照要求建好了砖窑,第一窑红砖出炉后,村民发现这比当时用木材烧的青砖更坚固,而且美观,中国古代红色都是尊贵的象征。所以对这些带红色的砖村民当然是赞叹不已。三国时期百姓人家一般都是毛草房,只有富裕人家才能盖得起砖瓦房,因为砖在哪个时候是很贵,一般百姓是买不起的。 第一批砖出窑以后,李海又教村民建造了瓦窑,开始烧造瓦。慢慢扩大了生产规模。李海让村民们用牛车送到到附近的村镇出售,作为日后扩大经营所需的资金,并按照胡庄老少出力的多少入股,赚钱后分红。这等于给胡庄的乡亲找了个财路。不多时胡庄的砖瓦就传遍了附近的几个郡县,一些有钱的的财主建新房首先想到的就是胡庄的红砖。一来坚固耐用,二来喜气。 几天后高翔回来,也带了好消息,在离胡庄不到十里远一带山上发现了铁矿和石灰矿。而且品位很高。但是储量应该不是很大,李海知道了后大喜出望,山东是我国的五大产钢地区,但一下找到矿,多少还有运气成分。虽然这个小矿不大,但是依古代的开采冶炼技术,采上十来年也够了。 此后几日,李海在胡庄四周考察,绘制地形图。这胡庄往西距离东莱郡城大约有一百里地,往东距离大海约五十里地。而且都是荒芜之地,往南一百多里乃是琅琊郡的海阳县。考察完都绘制成羊皮地图上。这里就是山东半岛的烟台和威海地域,在三国时期,这里附近就两个大点的城,一个是西边的东莱,一个是离此不远的牟平,李海渐渐的心里有了规划和打算。回到胡庄后,李海吩咐杨浩扩大砖窑,增加生产,大量烧制耐火砖,刘风则去附近招收尽量多是村民和农夫,报酬给高点。胡庄的村民和胡老爹对李海几个是非常看好。都愿意出钱出力。 另外附近打探郑宇的下落,李海相信郑宇没死的话肯定就在附近。开采出来的煤除了砖窑之外可以卖到附近洲县,以资聘请农夫做挖矿之用。胡老爹负责管理销售的业务。分配下去后李海带着高翔决定去一躺北海和东莱。他必须要走出去,一是要寻找一笔大的资金,二是要真正的接触这个社会,至于为何要去北海郡。李海认为当时的北海也算是大城,更靠近中原。日后这青州就是黄巾贼窝了。既然到了三国,就要真正的容入到这个社会去。趁现在还安定早点去招收一些人才,自己熟悉的一些三国人物,抢先弄到几个,作到未雨绸缪。 由于没有钱,所以做什么都比较困难,李海于是让胡老爹带着两个比较好的亲戚,拿着两个玻璃杯到东莱城去找有钱的富商卖了。这东莱谁有钱李海不知道,但是胡老爹他们多少知道一些,他们也对古时的路途比较熟悉,加上是本地的乡亲,比起李海这刚来此地现代人是好打交道多了。临走的时候李海交代到,这两个琉璃杯乃是旷世奇物,价值不讳,估计卖上个五百两金子应该可以。这下把胡老爹给吓坏了,临走时把两个玻璃杯是里外三层的包好,生怕给弄碎了或丢了,枉费李海对他的一片器重。李海交代如果卖了的话,回来就顺便带几匹马回来。因为这个时代马是最普通也最迅捷的交通工具。 胡老爹上路后,李海几个就在这胡庄安心的等待。高翔则忙碌着用耐火砖建造了一个小的转炉,开始了他的炼铁计划。在乡亲的帮助下,高翔用了半个月,利用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现代知识,就顺利的出了第一炉铁。虽然只有几百斤,但已经是不错了。李海想打造几件象样的兵器,但是高翔说还不行,必须把这铁炼成钢,造出来的刀才好使唤,要不一砍就要断。但是炼钢的话还要提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