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吻的鉴定 (第6/14页)
值。 他充满感情地思索着——由于受挫和困惑,他忽然大喊: “我对婚姻一点概念也没有,我可以对天发誓!” 他猛力丢掷手上的球,它穿越房间几乎命中灯具,来回弹跳数次,最后,沉默地躺在地板上。 街灯与月光 葛罗丽亚为晚餐的聚会预约了比特摩尔饭店的瀑布餐厅。过了八点,男士们在大厅外间碰头“那位布洛克门先生”是另外三位男性宾客六只眼睛注目的焦点所在。他是个身材结实、气色红润的犹太人,年纪大约三十五岁,在柔顺如纱的头发下,长着一张富有表现力的脸庞——而由于做生意的人生历练,他的个性理所当然被视为有迎合别人的倾向。那三位年轻人正聚在一起抽烟等待女主人的到来,他从容地走向他们自我介绍,语气流露出一丝过度自信的意味——他们对他的响应,则是故意表现出一种夹带讽刺的冷淡态度;然而,究竟他是否理解,却不得而知:因为从他的行为举止中完全看不出任何异状。 “你是亚当·安东尼的亲戚吗?”他向安东尼发问,鼻孔里吐出两条袅袅的白烟。 安东尼阴沉地微笑表示默认。 “他是个好人,”布洛克门深深认同地表示“他是全美国人的典范。” “是的,”安东尼同意“他的确有这个资格。” ——我真痛恨这些毛头小子,布洛克门冷冷地想。只有外表人模人样!里面半生不熟,真该把他们再丢回锅子里煮一煮,过个一分钟再捞出来。 布洛克门瞥了手表一眼。 “女孩们该到了…” ——安东尼屏息以待;她就要来了—— “…可是,”布洛克门咧嘴而笑“你知道女孩子就是这样。” 三位年轻人一致点头;布洛克门漫不经心地看着安东尼,以批评的眼光望向天花板,然后逐步往下。他的举动透露两种讯息,一种有如中西部农民正在欣赏他的小麦收成,另一种则像演员想知道自己是否被注意——这是所有优秀美国人在公众场合都会有的表现。当布洛克门结束他的视察后,便迅速转向面前那三位沉默的男士,决定展开致命的攻击,务求一击中的。 “你们是大学同学?…念哈佛,对吧。我知道普林斯顿打败了你们学校的曲棍球校队。” 这个运气不好的男人,他的话又引起另一阵沉默。这些人离开学校已经三年,而且他们只关心足球比赛的战况。在这次的出击失败后,不论布洛克门先生是否已感受到自身处于一种敌意冷场的氛围已不重要,因为—— 葛罗丽亚到了,慕瑞儿到了,拉凯尔到了。在葛罗丽亚匆促简短的一声“嗨,大家好”的寒暄及那两位的附和后,她们三人便迅速消失在化妆室门后。 隔了一会,慕瑞儿出现了,她以精心设计的半裸之姿慢慢爬向他们。这次她又展现自己的独特品味:她乌黑的头发整个往后梳得油光水滑;眼睛周围则刻意描深;全身散发强烈而持久的香水味。她使出全力把自己打扮成神话中的水妖,用普通话说,是“荡妇”——专门钓男人和甩男人,本质上是个明目张胆却又冷血的爱情玩家。在她耗尽心血的企图里,有某种东西让墨瑞第一眼看她时被打动了——大臀部女人与黑豹般柔软弹性的结合!在他们等待葛罗丽亚的三分钟内,当然出于礼貌性的假设,也等拉凯尔,墨瑞的眼睛根本无法从她身上移开。她会别过头去,垂下眼睫毛,咬着下嘴唇,极尽所能地扭捏作态,并把手放在臀部上,随着音乐的节奏左右摇摆,说: “这么美的爵士乐你听过吗?只要旋律响起,我的肩膀就开始不乖了。” 布洛克门先生殷勤地鼓掌。 “你应该登台表演的。” “我很愿意!”慕瑞儿大叫“到时候你会支持我吗?” 当慕瑞儿转向墨瑞时,她已收起那些小动作,变得端庄起来。她问起墨瑞今年“看过了”什么,墨瑞揣测她要问的是戏剧演出,于是他们便热烈而高兴地交流了不少剧名: 慕瑞儿:你有看过《我心依旧》吗? 墨瑞:没有。 慕瑞儿:(热切地)这出戏很棒!你会想看的。 墨瑞:你看过《搭帐棚的人,欧玛》吗? 慕瑞儿:没有,但听说它的评价不错,我蛮想去看的。那《美女与工人》呢? 墨瑞:(期待地)这我看过。 慕瑞儿:我觉得它不怎么好,简直就是垃圾。 墨瑞:(黯淡地)是的,你说的对。 慕瑞儿:不过我昨天晚上去看了《法中情》,感觉还不错。你看了《小小咖啡馆》吗?… 对话就以这个形式继续下去,直到他们把所知的剧名说完为止。在这当中,迪克只好面对布洛克门先生,决心从这个没指望的负担尽量萃取出“黄金” “我听说,每一部新小说在出版上市时,版权就会卖给电影公司。” “事实的确如此,当然对电影来说,最重要的是故事性要够强。” “我想也是。” “有太多小说的内容充斥着对话和心理描写。当然这种对我们公司来说就没什么价值可言,它们不太可能在银幕上创造出什么吸引力。” “也就是说你首先看的是情节。”理查德眼神发亮地说。 “当然,情节是最先要考虑的——”他中断对话,扬起他的视线。布洛克门的动作产生了连锁效果,其他人也都感受到这警告性的一指而暂停下来,葛罗丽亚现身了,她随着拉凯尔从化妆室里徐徐走出。 接下来在晚餐的过程中,还发生一件事是,约瑟夫·布洛克门都不下场跳舞,只坐在座位上,带着一种长辈容忍晚辈的无聊表情看着舞池。布洛克门是个有威严而自负的人,他出生于慕尼黑,在美国的事业是从一个巡回马戏团的卖花生小贩做起。十八岁,他担任余兴节目的宣传人员;接着,成为该表演的经纪人,然后过没多久,他就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二流歌舞剧团。就在电影事业逐步脱离新奇的阶段、发展为一个有前途的产业时,二十六岁有企图心也有钱的他,仗着自己在流行娱乐的专业经验,实践了自己的赚钱野心。这已经是九年前的事了,电影工业滋养着他的成长,如滚雪球般,它吸引更多有财力的人投入其中,还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务实的理念…现在布洛克门坐在这里,默想这位传说中的葛罗丽亚,她曾让年轻的斯图亚特·哈尔康离开纽约回到帕萨迪纳——他看着她,然后意识到葛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