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市长前市长前身谋算计 (第3/8页)
是你来接我吧,到镇里弄个车。” “恐怕不行,镇里就那么两台车。你也知道,书记和镇长一人一台,我们平时下乡也很少用。你说去借车嘛,不是说借不到。而是借人家的车得还人家人情,到头来为难的还是自己。要不,我拿摩托车来接你,我当你的司机?” “瞧你说的,你有时间么?有时间来接我,不会在家里住?别虚情假意的了,再说,你那摩托车我还不想坐呢。” “我看,不习惯就少过来几次吧,有时间我就会回来的,久别胜新婚!有时候分别时间长一点,还更有情趣,更有激情,你说对不?” “你呀,就你臭美。”梅映雪用力在他的胳膊上拧了一下。 多年来,绿水的发展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上,缺乏工业资本。虽然有农业上的一些政策扶持,但是在培植大的税源上就显得有些不足。尤其是在文化教育、农村公路、城镇建设上的投入就明显捉襟见肘。 萧如峰摸清了绿水镇的底数,并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在考虑成熟后,他写了一个关于发展绿水经济的调查报告,在报告中他指出了绿水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报告写好后,他决定先和贾景辉通通气。听听他的意见,看看他的观点,然后再在镇里的班子会上拿出来。 “贾书记,前段时间我对我们乡的经济发展情况作了一个调查,现在形成了一个并不是很成熟的调查材料,我想请你看看,是不是可以,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如峰,好,要是我们镇里的领导都能像你这样有思想就好了。我们的思路就会更清晰,发展就会更快。你把材料放在我这,我一定要好好看一下。” 可是,这一看就是一个多月,萧如峰这边一直在等着,贾景辉那边却没了下文。 他再去找贾景辉“贾书记,上次我给您的那份关于我们绿水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不知您看了没有?” “啊,我看了。不过,我认为在我乡,发展的时机还不一定很成熟,你有些想法并不一定很切合实际。比如说,发展养殖业这方面,你的目标过小。而发展工业方面,你的目标就过大。” “贾书记,在养殖方面。目前我们乡外出打工人员很多,养殖能力整体水平下降,养殖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因此,农村养殖总量普遍下降,特别是一些农副产品价格还不是特别稳定,农民的可得利益不是很高。这种情况下,农民的积极性不可能一下子迅速提高起来。起步阶段的养殖能力我估计就只有这么大,再做大就很难了。甚至可以说不切实际。关键是我们这第一步要走好,要让农民得到实惠,见到实效。第二步才好走。而工业方面,我们有着自身的优势…” 萧如峰的话还没有说完,贾景辉就打断了他的话“好,好,我们都再考虑一下,下次再谈吧。尽量成熟一些,总的说来,你的思路还是不错的。”贾景辉亲热地拍了拍萧如峰的肩膀。 后来,他们一直没有再谈过这个话题,贾景辉根本就不想谈。 贾景辉的确认真地看过了萧如峰的材料,也认真地琢磨过这个材料。他知道,养殖业如果这么去抓,达到目标不会很难。但是工业上困难就大了,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都多少年了,效果一直不很明显,你萧如峰难道就有三头六臂?贾景辉并不想搞出多大的动静,以免压力太大。他只想平平稳稳地等换届完了,到新的岗位上再做点业绩出来。 事实上,可能连贾景辉自己也没有发觉,不赞同萧如峰的发展观点的潜在的深层次原因,是因为他自己心里对萧如峰有了抵触。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方案是另一个人提出的,也许很快就会得到贾景辉的同意。 萧如峰心急如焚,他心里觉得自己的思路是正确的,有利于绿水发展。如果是文副县长的话,他一定会同意自己的思路。但是,现在…他也想过放弃自己的想法。管他怎么发展,反正自己不是“一把手”发展好了,功劳自己没有。发展得不好,自己也没有什么影响。天塌下来,还有贾景辉和刘群两个顶着。如果自己硬要提出来,说不定就把贾景辉得罪了,今后自己在这里的日子可能也就不会好过。万一思路出现了问题,到时所有的过失恐怕都会归咎到自己一个人身上。 贾景辉为什么会把自己的意见搁置在一边,不理不睬呢?虽然,从职能上看,抓经济是镇长的事情。但是,事实上,在乡镇,无论党务这一块还是行政这一块,党委书记才是真正的一把手。萧如峰不大明白,按道理,贾景辉是镇党委书记,无论在哪个方面他都是首当其冲的。他找个时间把自己的思路跟梅笑冬说了一下。老丈人告诉他“既然贾景辉不同意,你就算了吧,现在你最重要的是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离乡镇换届也就是那么一年多的时间了。到时你能不能提拔重用,党委书记贾景辉说的话,还是挺有分量的。县领导对每个乡的班子人选问题都会征求镇党委书记的看法和意见。你不要因为这个,搞得人家不高兴。关键时候给你小鞋穿,你的日子可就难过了。或者给你使个绊子,让你半天也爬不起来。” “爸,那我回去再想想。” 回去再跟梅映雪说时,梅映雪说“如峰,你就听我爸的吧,他工作这么多年,经验比你足。” 到底提还是不提?萧如峰反复地问自己。 萧如峰知道,在一个单位,除了会做事,还得会做人。所谓的做事指的是能办事、办好事,在工作上能独当一面地带领导干部开展工作。下到村里能打得开局面,自己在这一方面是毫无疑问没有问题。但是,在所谓的协调上,也许有点问题了。并不是真的不是协调关系,而是在很多情况下,协调已经变味了。协调就意味着无原则的妥协,就意味着让步,就是做老好人,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人为了能在*测评的时候有个好的测评结果,连村里的干部也不得罪。成天与他们一起吃吃喝喝,称兄道弟,以致一些工作难于推动下去,或者说一些不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