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共商密计 (第4/7页)
手中的佼佼者,至于司长胜,艺出‘南荒孤独翁’独孤钰门下,比起章彭二位,也只强不差,合他们三人之力,在那厮手下没走过十招,就全部被制。” 柏长青注目问道:“难道司马护法当时未曾在场?” 东方逸苦笑道:“谁说不在场…” 柏长青截口问道:“莫非司马护法也不是那厮对手?” 东方逸道:“如非那厮要放他回来送信,可能也一并被扣留了哩!” 柏长青蹙眉问道:“其余三位,都被扣留?” 朱诚道:“是的。” “司马护法在那厮手下走过多少招?” 东方逸苦笑道:“据他自己说,是败在百招之后,事实上是否如其所言,就难说了…” 柏长青蹙眉如故地道:“司马护法位居特级,一身功力,自不在当今八大高人之下,如果他也只能支持百招,那么,那厮的功力就未免不可思议了。” 一顿话锋,又注目问道;“那厮是怎样的人?” 东方逸道:“是一个老太婆。” “一个老太婆,而有那高的身手。”柏长青沉思着问道:“副座,那是否可能是铁板令主身边的人?” 东方逸摇头道:“不是,当时,司马护法也如此怀疑而向那厮问过,但那厮却高傲得很,她说她一向独来独往,决不借用铁板令主的威势来吓人。” 柏长青剑眉紧蹙地道:“司马护法没问她的姓名?” 东方逸道:“问过,她不肯说。” 柏长青道:“劫镖又扣人,并且还放一个人回来报告,显然她是存心找本局的麻烦。” “唔…”“副座,司马护法带回些甚么话?” 东方逸道;“她说,要本局局主于三天之内,亲自去见她,一切都好说,否则,她接下的是一串冷笑。” 柏长青注目问道;“副座之意是…? 东方逸接道:“老朽想请老弟辛苦一趟。” 柏长青毅然点首道:“属下理…” 东方逸截口笑道:“老弟,这儿没有外人,这称呼方面,是否该更正一下” 柏长青笑道;“小弟遵命。”- 顿话锋,正容接道:“小弟自入本局以来,尚无尺寸之功,如今既有如此机会,小弟自当勉力以赴。” 东方逸拈须微笑道:“有老弟前往,老朽就放心了。” 柏长青接问道:“东方兄是否还有所指示?” 东方逸道:“指示不敢,但有一个原则,本局成立伊始,这个人可不能丢,其余老弟你可便宜处理。” 柏长青点头道:“小弟遵命。” 东万逸问道:“老弟是否需要随员?” 拍长青沉思着道:“对方既然只有一个老太婆,我想只带季老随行,就很够了。” 话才说完,他猛然想起为了避免对方怀疑,最好将司马宏也带去,于是立即接道:“不过,为了了解情况,不妨请司马护法也一并起去。” 东方逸道:“司马护法已受内伤,正在调养,我看…” 目光移注朱诚道“请总镖师也辛苦一趟如何?” 朱诚答道:“卑职理当效命。” 东方逸道:“好,就如此决定,那老太婆在龙门潜溪寺内等待,三位吃过早点后,就立即赶程吧!” 半个时辰之后,三骑快马,驰出四海镖局大门,迳向龙门进发。 由洛阳城去龙门,需渡洛河南行,越关林及关林镇,全程约十六里。 柏长青等三人出城之后“矮叟”朱诚一看前后行人都距离颇远,不由向柏长青笑道:“少侠,咱们三位都是自己人,这情形,老狐狸大概做梦也不曾想到吧?” 柏长青正容答道:“朱老,别看老狐狸委我第二副教主之职,其实他心中并没放松对我的监视,所以,严格说来,真正出乎他意料之外的,还是朱老您。” 朱诚不禁哑然失笑道:“对对,他指派老朽随行,其目的可能是为了要监视少侠你的行动。” 柏长青接道:“不特此也,如果我的判断不错,老狐狸必然还有暗中监视咱们三人的人。” 季东平也插口道:“不错,而且最好约监视办法是杂在一般行旅和潜溪寺的香客之中,” 朱诚忍不住尴尬地笑道:“老朽真够糊涂,看来那些监视咱们的人,可能早在咱们行前就派出了。” 季东平笑道:“朱兄能有此推想,也并不糊涂。” 柏长青也笑道:“糊涂的人,能充当川湘黔三省绿林道的总瓢把子么!” 朱诚越发不自在地笑道:“两位别向我脸上贴金了,其实,当一个强盗头儿,所对付的都是粗犷豪爽的铁铮汉子,根本用不着勾心斗角,所以在目前这环境中,我委实是糊涂得很。” 柏长青微笑接道:“这话倒颇有道理。” 季东平接问道:“主人,您看那老太婆是不是咱们自己人?” 柏长青沉思着道:“不会是咱们自己人,至少目前是如此?” 后面两骑商旅装束的快马越来越近,他们的谈话也就暂时中止。 正午还差一刻光景,柏长青等三人已到达龙门的潜溪寺前。 龙门,春秋时代称为阙塞山。 水经注载:“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如阙。伊水经其间北流,故谓之为伊阙。”句中所称之两山,即香山与龙门山,所谓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龙门石刻及龙门二十品又称魏碑,即在龙门山麓。 潜溪寺,为龙门三寺,寺中传统古迹甚多,如莲花池,珍珠泉,老龙窝等。 寺内有三大石龛,高皆数丈,其中最著名者为“虚舍那佛”佛座广达五十尺,高及六十尺,神工鬼斧,栩栩如生。 龙门石雕,为我国极富艺术价值之历史古迹,其莲花洞中之立佛,竟高达一百三十尺,其余大小佛像,或凸或凹,或内或外,千形万状,莫不精美。 据统计,全山佛像,凡十四万二千二百十九尊,造像记及题刻,凡三千六百八十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