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节天方艰难曰丧厥国 (第1/4页)
第五节 天方艰难 曰丧厥国 秋去冬来,赵国的情势渐渐变得诡异了。 郭开虽蛰伏不出,对各方动静却是分外清楚。韩仓奄奄一息回来,将诸般情形一说,郭开已经料定李牧要抛开庙堂独自抗秦了。郭开立即做了两步部署:其一,立即从柏人行宫接赵王迁回邯郸。其二,派心腹门客秘密混迹元老大臣与腹地赵军一班大将之间,竭力鼓噪兵变举事。郭开这两步棋的真实图谋是:一则将赵王这面旗帜紧紧握在手心,万一秦军攻破李牧防线或国中有变,立即挟持赵迁北逃与胡人结盟;二则引诱出举事轴心,设法趁其不备一网打尽。郭开直觉扑灭兵变是当下急务,反复思忖,决意使用韩仓与转胡太后两人为诱饵,铺排自己的密谋路数。 郭开秘密叮嘱韩仓,以太后卧病为由分别召春平君与王族将军赵葱入宫探视。春平君对入宫探视太后,已经是深知其味,闻韩仓来召,也不问情由便颠颠儿登车入宫,还不忘在车中摁着韩仓混迹一番。及至入宫,韩仓将春平君带入太后寝宫,两人没几句话便滚到了一处。韩仓喝退内侍侍女,也热腾腾混了进来。正在三人不亦乐乎之时,一脸严霜的郭开突然带着一队黑衣剑士黑衣剑士,赵国王室的国君护卫剑士,见《战国策·赵四》。开到,声称奉王命查究jianian宄不法事,喝令立即拿下春平君与韩仓。春平君瑟瑟颤抖作一团,烂泥般不能起身。韩仓抢先跪地,哀求郭开放过他与春平君,并发誓从此两人唯上卿马首是瞻。郭开冷冷一笑,此话得春平君自己说,否则,老夫得依法行事。春平君大为惊恐,在韩仓扶抱下半推半就地跪在了地上对郭开发了誓。郭开依旧冷面如铁,伸手从转胡后胯间扯出春平君那领污渍斑斑的锦袍,阴阴笑道:“君果欲做老夫同道者,春平君便得探察清楚兵变举事之谋。否则,这领锦袍便是物证,韩仓便是人证,老夫依法灭你三族,天公地道也!”说罢,郭开看也不看春平君,大步去了。 春平君被郭开轻易俘获,赵葱却迟迟不入罗网。 赵葱是年逾四十的王族公子,做巨鹿将军多年。李牧率边军南下抗秦之后,赵国腹地大军有二十万划归李牧统属,赵葱的巨鹿军是其中主力,赵葱本人则是这二十万大军的统领大将。也就是说,这二十万腹地大军,在李牧的抗秦大军中事实上是相对独立的——战事听从于李牧调遣,赏罚升黜乃至生杀处置等却得“共决”而行。之所以如此,一则在于赵军长期形成的边军与腹地大军分治分领的传统,二则在于战国之世的通行军制。从第一方面说,李牧自己的二十余万边军只南下了最为精锐的十余万主力飞骑,兵力尚不如归属自己的腹地大军;南下作战多为山地隘口之战,脱离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边军主力骑兵较之于腹地的步骑混编大军便不显明显优势;是故,目下归属李牧的腹地大军,几乎是与边军战力不相上下的同等主力。从第二方面说,战国之世的上将军大将军虽比后世名称不一的军队最高统帅的权力大了许多,然终究还是有诸多限制的。 看官留意,军权历来是君权的根基。是故,最高军权事实上都掌控在国君手中,大军的战时使用权与日常管理权则是分开于臣下的,此所谓军权分治。任何时代的军制,大约都脱离不开这个根基。军权分治,在战国之世的实际情形是:大军的总体所有权属于国家(君主),主要是三方面:其一为征发成军权,其二为军事统帅(上将军、大将军)与大军日常管理高官(大司马、国尉)的任命权,其三为总兵力配置权与对使用权的授予权。上将军、大将军虽是常设统帅,然在没有战事的时期,却是没有大军调遣权的。但有战事,国君决定出兵数量与出战统帅,以兵符的形式授权于出战统帅率领特定数量的大军作战。上将军若被定为出战统帅,则在统率大军作战期间享有相对完整的军权,其最高形式是君主明确赐予的生杀大权(对部属的处置权)与独立作战权(抗命权)。战事完毕,大军则交国尉系统实施日常管理,行使管理权的国尉系统没有大军调遣权。 明白如上军制,便明白了郭开要着力于赵葱的原因。 郭开要独掌赵国,其最大的威胁是两方:一是桀骜不驯的李牧,二是神秘莫测的兵变。俘获春平君的目的,是平息兵变。着力赵葱的目的,则是钳制李牧。春平君有yin秽老根,郭开马到成功。赵葱却是少入军旅的王族公子,与郭开少有往来,郭开难免没有顾忌。然则郭开有一长:但遇事端,只从自己获胜所需要的格局出发谋划方略,而不以既定格局为根基谋划方略。也就是说,做好这件事需要谁,郭开便攻克谁;而不是那种我能使用谁,我便相应施展的小器局。当年着力于李牧,目下着力于赵葱,尽皆如此。看官留意,郭开为千古大jianian而非寻常小人,其谋划之深沉,其心志之顽韧,高出常人许多。明乎此,郭开能掌控赵迁并搅乱赵国,始能见其真面目也。 当年“举荐”李牧,郭开埋下了一条引线:以赵迁王书之名,将归属李牧的二十万腹地大军统交赵葱统率。郭开所拟王书委婉地申明了理由:“胡患秦患,皆为赵国恒久之大患也!赵国不可无抗胡大将,亦不可无抗秦大将。将军赵葱所部统属李牧,若能锤炼战法而成腹地柱石,其后与李牧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