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节架构庙堂先谋栋梁 (第1/3页)
第四节 架构庙堂 先谋栋梁 大雪纷飞,一辆垂帘辎车辚辚出了幽静的驿馆。 从帘栊缝隙看着入冬第一场大雪,李斯莫名其妙地有些惆怅。泾水河渠完结已经半年,他还是虚任客卿,虽说没有一件国事不曾与闻,但毕竟没有实际职事,总是没处着落。别的不消说,单是一座像样的官邸便没有,只能住在驿馆。说起来都不是大事,李斯也相信秦王绝不会始终让他虚职。然则,李斯与别人不同,妻小家室远在楚国上蔡,离家多年无力照拂,家园已经是破败不堪,两个儿子已近十岁却连蒙馆也不能进入,因由便是交不起先生必须收的那几条干rou。凡此等等尴尬,说来似乎都不是大事,但对于庶民日月,却是实实在在的生计,一事磕绊,便要处处为难。这一切的改变,都等着李斯在秦国站稳根基。依着秦王对郑国的安置,李斯也明白,只要他说出实情,秦王对他的家室安置定然比他想得还要好。可是,李斯不能说。理由无他,只为走一条真正的如同商鞅那般的名士之路——功业之前,一切坎坷不论!李斯相信,只要进入秦国庙堂,他一定能趟出一条宽阔无比的功业之路,其时生计何愁。然则,这一步何时才能迈出,李斯目下似乎看不清了… “先生,秦王在书房。” 李斯这才恍然回身,对恭敬的驭手点头一笑,出车向王城书房而来。 硕大的雪花盘旋飞扬,王城的殿阁楼宇园林池陂陷入一片茫茫白纱,天地之间平添了三分清新。将过石桥,李斯张开两臂昂首向天,一个长长的吐纳,冰凉的雪花连绵贴上脸颊,猛然一个喷嚏,李斯顿时精神抖擞,大步过了刚刚开始积雪的小石桥。 “先生入座。”嬴政一指身旁座案“燎炉火小,不用宽衣。” “君上终是硬朗,偌大书房仅一只燎炉。”李斯入座,油然感喟。 “冷醒人,热昏人。”嬴政一笑“小高子,给先生新煮酽茶。” 不知哪个位置答应了一声,总归是嬴政话音落点,赵高已经到了案前,对着李斯恭敬轻柔地一笑:“堪堪煮好先生便到,又烫又酽先生暖和暖和。”面前大茶盅热气腾起,李斯未及说一声好,赵高身影已经没了。 “先生还记得太庙聚谈么?”嬴政叩着面前一卷竹简。 “臣启君上,太庙有聚无谈。”李斯淡淡一笑。 “先生好记性。”嬴政大笑“今日依然你我,续谈。” “但凭君上。” “小高子,知会王绾,今日任谁不见。” 待赵高答应一声走出,嬴政回头目光炯炯地看住了李斯:“今日与先生独会,欲计较一桩大事,嬴政务求先生口无虚言,据实说话。” “臣有虚心,向无虚言。”李斯慨然一句。 “好!先生以为,秦国目下头绪,何事为先?” “头绪虽繁,以架构庙堂为先。” “愿闻先生谋划。” “秦国庙堂之要,首在丞相、上将军、廷尉、长史四柱之选。” “四柱之说,先生发端,因由何在?”嬴政很感新鲜,不禁兴致勃勃。 “丞相总揽政务,上将军总领大军,廷尉总司执法,长史执掌中枢,此谓庙堂四柱。四柱定,庙堂安。四柱非人,庙堂晦冥。” “四柱之选,先生可否逐一到人?” “君上…遴选四柱,臣下向不置喙!”李斯大为惊愕。 “参酌谋划,有何不可?”嬴政淡淡一笑。 “如此,臣斗胆一言:丞相,王绾可也;上将军,王翦可也;廷尉须知法之臣,一时难选,可由国府与郡县法官中简拔,或由国正监改任;长史,唯蒙恬与君上默契相得,可堪大任。”李斯字斟句酌说完,额头已经是细汗涔涔了。 一阵默然,嬴政喟然一叹:“先生之言,岂无虚哉!” “君上,臣,何有虚言?”李斯擦拭着额头汗水,几乎要口吃起来。 嬴政面无喜怒平静如水:“先生如此摆布,将自己安在何处?” “臣,岂,岂敢为自己谋,谋官,谋,谋职?”李斯第一次结巴了。 “但以公心谋国,先生不当自外于庙堂。”年青的秦王有些不悦。 “臣…臣惭愧也!”突然,李斯挺身长跪,面红过耳。 “嬴政鲁莽,先生何出此言?快请入座。”秦王连忙扶住了李斯。 “君上,臣虽未自荐,然绝无自外庙堂之心!”李斯兀自满脸涨红。 “先生步步如履薄冰,他日安得披荆斩棘?”嬴政深浅莫测地一笑。 “臣…”李斯陡然觉察,任何话语都是多余了。 “先生只说,目下秦国,先生摆在何处最是妥当?” “以臣自料,”李斯突然神色晴朗“臣可任廷尉,可任长史。” “好!”嬴政拍案大笑“先生实言,终归感人也!”倏忽敛去笑容,嬴政离案站起,不胜感慨地转悠着“先生不世大才也!若非目下朝局多有微妙,先生本该为开府丞相总领国政。果真如此,国事有先生担纲,嬴政便可放开手脚盘整内外大局。奈何庙堂元老层层,先生又尚在淘洗之中,骤然总领国政,实则害了先生也。嬴政唯恐先生不解我心,又恐低职使先生自觉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