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5:铁血文明_第八节秦王嬴政终于昂首阔步地踏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节秦王嬴政终于昂首阔步地踏进 (第3/4页)

下始终不知太后两子如何突然没了,便流传出秦王嬴政亲自摔死两个兄弟的奇闻。纵然恶名加身,嬴政也没有做任何形式的辩解。因为嬴政清醒地知道,无论如何辩解,这件事都与自己脱不开干系。此后,嬴政对赵高处置密事的干才很是赞赏。这次密杀郭开与赵国转胡太后,嬴政本来也可以派给蒙毅去做。年青的蒙毅缜密精悍,刚毅木讷,与其兄蒙恬之明锐聪颖多有不同。秦王入赵之前,李斯与王翦商议,特意将蒙毅的国尉丞职事交给了辎重大将马兴兼领,将蒙毅派到秦王身边总领行营事务。如此一来,李斯主行营政事,蒙毅主行营军事,秦王的巡视行营便是一座整肃高效的小行宫。然嬴政觉得教蒙毅做此等密杀事,一则大材小用,二则与蒙毅秉性不合,未必做得利落。当然,最要害的原因,还是嬴政对赵高的信任。这种信任,不是与大臣那般的心志相合而结成的信任,而是做事甚或主要是做那些不能为人道的密事琐事的信任。也就是说,嬴政从来没有将自幼阉身的赵高当做国臣,而只当做一个办事的亲信内侍。

    赵高的马队是与蒙毅的行营护军一起开进邯郸王城的。进入王城,赵高的马队便脱离了行营护军,悄然开进了湖畔一片胡杨林。在那里,马队换了装束,赵高又做了详细分派。赵高将马队分成了四支,各有一个熟悉赵国王城的间士领道:一支杀郭开韩仓,一支杀太后,一支搜救顿弱,一支随自己各方策应。赵高的部署命令是:“王城大殿火起之时,杀郭马队冲入大殿,无论郭开韩仓等如何醉态,一律割下首级交来,否则不算完功!起火之前,搜救顿弱马队先行搜索王城所有密地密室,起火同时救人!杀后马队先行围定太后宫,不许一狗一猫走脱,大殿起火,太后宫同时火攻杀之!”一骑士忐忑道:“太后宫何须火攻,一个老女子值么?”赵高声色俱厉道:“秦王最恨太后yin行,火杀全宫,一个不留!”

    对于杀郭开韩仓,李斯蒙毅是明确的,也是事先知道的。秦王对两人的叮嘱是:“宣书之后,但将郭开夜宴促成、天火降下,你等即可撤出王城,余事皆交赵高。”也就是说,李斯蒙毅在王城的使命只有两个:促成夜宴,发动天火烧殿。两人也都同样相信,赵高做事不会走样。为使这场大火变成“天谴yin政”的谶言,蒙毅事先谋划了秘密火箭齐射大殿的方略,秦王李斯欣然赞同。按照预定谋划,五更刁斗打起之时,隐藏在周边树林的机发连弩骤然齐射,包裹布头又渗透猛火油的胳膊粗的火箭骤然升空,又从天扑向大殿,随即便是一片烈焰飞腾的火海。

    与此同时,赵高马队四路飞驰,逢人便杀。其时,李斯蒙毅正在王城南门外登上云车瞭望。看得一时,两人均觉有异。蒙毅立即飞步下了云车,带着一支马队飞进了王城。及至李斯赶到太后寝宫前寻见蒙毅,赵高马队已经不知去向了。蒙毅找来一个为赵高领道的间士询问,间士禀报说,赵高说要为秦王太后复仇,领着马队去了太后故里。蒙毅一听大急,说声王城交给长史,便飞身上马带着马队追出了王城。李斯这才踏着累累尸体,在残火废墟中巡视了赵国王城。郭开、韩仓、转胡太后,自然都变成了无头尸身。顿弱也在转胡太后寝宫的地下密室中搜寻到了,只是已经被烟火熏呛得奄奄一息了。内侍、侍女十之八九被杀,尤其是曾经被赵迁百般yin虐的两百多名金发胡女,无一例外地全部被杀。尤令李斯痛心的是,赵高马队还全部杀死了与宴的赵国王族大臣与子弟,春平君尸身都被马队踩成了rou泥…

    “赵高赶赴太后故里,臣料又是一场杀戮。”

    “阉宦竖子!我剁了他狗头!”嬴政恶狠狠骂了一句。

    “王已一错,不可再错。”李斯肃然正色。

    “一错再错,长史所言何意?”

    “臣思此事,也是在赵高滥杀之后,君上姑妄听之。”

    “长史有话直说。”嬴政对李斯的小心谨慎有些不快。

    “诛杀郭开韩仓转胡太后,原本堂堂正正之举。本当在邯郸大举法场,将一班乱臣贼子并yin秽太后罪孽大白于天下,以法度刑杀之。不合君上拘泥于对大jianian郭开一书之信,欲图以天火谶言了结此jianian。然则,密事密杀之门一开,素来难以掌控。不如依法刑杀能做到有度除jianian。此为一错。”

    “再错如何?”

    “若再因此事起因而随意处死赵高,将是再错。”

    “赵高违令滥杀,不当死?”

    “纵死赵高,当依法勘审而后刑杀。君上一言杀之,如同赵政之乱也。”

    “岂有此理!杀一赵高便是乱政?”嬴政冷笑。

    “何谓乱政?愿君上三思而后断。”李斯说得沉重缓慢,却坚实得不可动摇“春秋之世,晋国屠岸贾欲杀赵盾,韩厥有言,‘妄诛谓之乱。’何谓妄诛?不经律法而一言滥杀也。赵氏立国,妄杀迭起,兵变频出,为山东乱政之首。赵迁即位,郭开当道,诸元老欲举兵变杀赵迁郭开,李牧庞煖从之,而赵迁郭开则同样欲图密杀对方;如此上下皆行滥杀,赵国密杀之风大起,先杀庞煖,再杀李牧,终致败亡。今赵高虽是小小侍臣,却因常随君上而为朝野皆知,若一言妄杀而不经法度,臣恐开乱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