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节泾水入田郑国渠震动天下 (第4/4页)
枯木而已,客卿何奇之有也!”寻常间永远皱着眉头的郑国一笑,一班臣工不禁人人大乐,一时满帐笑声。 午时末刻,查水查渠之各方汇聚渠情水情,结果是:全线无断无裂无渗无漏,所有支渠毛渠都顺利进水,无一县报来故障。郑国归总,点着探水铁尺硬邦邦撂下一句话:“泾水河渠四百六十三里,全线坚实通畅,入田顺当,泾水渠成!”郑国说完,连同嬴政在内,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长长松了一口气。李涣与几个经年奔波的老水工啧啧感叹不已,连说这郑国渠快得匪夷所思,好得匪夷所思,教人如在梦里一般。 嬴政叩着书案:“李涣,你报个大账,郑国渠究竟灌田几多?” 李涣掰着指头高声道:“郑国渠,直接受益者二十三县,间接受益者全部秦川;关中缺水旱地四百六十余万亩,可成旱涝保收之沃野良田!另有两百余万亩盐碱滩,三五年之后,也大体可变良田!若以盐碱滩地接纳山东移民,可容五六万户之多!如此,秦国腹地可增加人口五十余万。寻常年景之下,每亩可产粮一钟,每年国库至少可积粟三十万斛。五六年后,关中之富,甲于天下!” “老令,果真如此么?” “这是老臣最低谋算。” “旱涝保收,根基何在?” “君上,”郑国一拱手“关中从此旱涝保收,根基在于:泾水河渠不仅仅是一条干渠,而是三千多条支渠毛渠织成的水网。水网之力,在于将关中平川之大多数池陂河流连接沟通,旱天水源丰厚,渠不断水,涝天排水畅通,水无滞留。此所谓旱灌涝排之渠网也!秦法严整,若能再立得一套管水用水之法度,秦川无疑天府之国!” “还有上灌下排。”李斯插了一句。 “那是独对盐碱滩地之法,得另修排水沟。”李涣答了一句。 “好!”嬴政当即拍案“河渠管用法度,便由老令草拟。” “嗨!”郑国第一次学着老秦人的模样挺身应命,引得满帐一片笑声。 嬴政一拍大腿起身:“好!从塬下回咸阳,一路再看看盐碱滩。” 王绾一拱手:“河渠已成,君上回咸阳要紧,盐碱滩事各县自有切实禀报。” “不。”嬴政摇摇手“左右顺路,一次揣摩清楚,不能光听禀报。” “秦王明断!”举帐不约而同地喊了一句。 片刻之后,行营拔帐南下,一行车马辚辚下了洛水山塬。西行四十余里,进入下邽县地界,便见一条条支渠毛渠伸入到白茫茫盐碱滩,清清之水汩汩浇灌着一片片白森森的盐碱花。盐碱滩中散布着一群群农人,显然在紧急开挖通向南边渭水的排水毛渠。嬴政二话不说下了马,大走进了道边一片盐碱滩。 一条毛渠刚刚挖成,渠底已经渗出清亮亮的水流。一个赤膊壮汉满头大汗跳进渠中,笑着喊着:“都说盐碱滩水咸,我偏不信清亮亮的水老天能撒盐?尝尝!”俯身捧起渠底清水一口大喝,刚刚入口又噗地一口吐出,龇牙咧嘴地笑着叫着:“呀!咸!咸死人也!”渠边赤膊挥汗的农夫们一片大笑。一个白发老人道:“这渠不是那渠,那渠是泾水,这渠是盐碱汤。上冲下排,几年后这盐碱地就变肥田了,那时才有甜水喝,懂么?瓜(傻)娃子!”赤膊壮汉一边点头一边爬上渠来,紧跑几步伏身泾水毛渠中一阵牛饮,又跳起来大喊:“好甜水!不信赶紧喝!”众人一阵嚷嚷:“谁不信了,只你个瓜子不信!”于是一片大笑。 “老伯,”嬴政走过来一拱手“你说这盐碱滩果然能变成良田?” “能!”白发老人的铁耒噗地插进泥土“盐碱滩又不是天生的,长年积水排不走,地不病才怪!泾水最清,天生治地良药。上边灌药,下边排脓,两三年准保好地,不好才怪!” “那老伯说,这地官分,有人要么?” “不要才怪!老夫想要三百亩,官府给么?” “若是给山东移民,村人愿意么?” 一个光膀子后生凑近老人低声说了一句什么,老人顿时瞪大了老眼:“你,你是秦王?”嬴政呵呵一笑:“秦王也是秦人,一样说话。”老人猛然扑地拜倒,两手抓着湿乎乎的泥土又哭又笑:“天!赶水头老朽没赶上,在这见到秦王了!天啊天,老朽命大也!”嬴政连忙扶起老人,四野人众已经纷纷赶来,秦王万岁的呐喊又弥漫了茫茫盐碱滩。老人站起来摇摇手,身边人众便静了下来。老人对嬴政一拱手,转身对着四面人众高声道:“秦王问我,若是将这盐碱滩分给山东移民,我等老秦人是否愿意?都说,愿意不愿意?” “愿意——”四野黑黝黝光膀子们一片奋力呐喊。 “为甚愿意?”老人一吼。“种地靠人!打仗靠人!人多势大!” 老人慨然拱手:“老朽乃东白氏族长,老秦人决不欺负山东新人!” “对!老秦新秦都是秦!”四野一片奋然呼喝。 连同嬴政在内,所有后边赶来的臣工吏员们的眼睛都湿润了。尤其是李斯郑国以及那些近年入秦的山东士子们更是感奋有加,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大喊了一声:“秦国万岁!”一时之间,秦国万岁秦王万岁秦人万岁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夕阳下的原野又燃烧起来。 嬴政对着光膀子农夫们深深一躬,一句话没说便上马去了。大臣吏员们也是深深一躬,纷纷摇着手出了盐碱滩。行营人马在道边聚齐,嬴政凝望着田野中久久不散的黑黝黝人群,猛然回身一句:“换驷马王车,星夜赶回咸阳!” 在秦王万岁的呼喊中,马队王车辚辚启动,风驰电掣般向西而去。 行至栎阳城外官道,恰遇蒙恬飞马赶来。在宽大的王车中,蒙恬禀报了一则紧急消息:郑国渠成放水,山东六国倍感震撼,纷纷派出特使谴责韩国将如此赫赫水工派进秦国,直是蓄意资秦;韩国君臣倍感压力,已经拘押了郑国全族人口,声称郑国若不回韩谢罪,立即将郑氏全族处斩!蒙恬担心韩国已经派出刺客,怕郑国有失,是以连夜东来禀报。 “狗彘不食!”嬴政狠狠骂了一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