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6章青春middot;《青 (第1/4页)
第06章 青春·《青 洛杉矶最昂贵的住宅区——白坞里山的这所带木阳台的小楼中,陈冲想着:我是幸运的,无论如何。她翻开她曾写的散文《把回想留给未来》,其中有这样一段: 早上睡醒来,发现自己在一间充满阳光的苹果绿的小睡房里。窗外的远山对着万里晴空,不远处有一条小河在低声轻唱。我为自己在这世界上的存在而庆幸;我为自己能在这苹果绿的房里醒来而庆幸。 那是她在和柳青离婚后写下的。那天,她看着柳青开着载满他行李的吉普车“载着四年的记忆。当他的车消失在拥挤的街道上之后,我意识到也许这是最后一次告别了。…生活似乎中断了。 然而生活却从没有,从不会中断。她为此感到足够的庆幸。这时的陈冲面对整整一箱子有关她自己的资料,想,它们多少证实着这一点:生活延续着它自己,生活以残酷和友善催化着她的成熟。 陈冲拿出一张最新的相片,是她与彼得的婚礼照。上面的新娘幸福地垂着睫毛。彼得纯厚地微笑着。新娘很年轻,脸色是新鲜无暇的,没有一条褶皱,没有沧桑的阴影。陈冲想:多奇怪啊,我明明觉得自己挺过那么多危机,那么多艰辛的日子! 与柳青离异后,陈冲对自己能否胜任一个妻子从根上怀疑过。她不懂自己满心要做一个好妻子的愿望,到末了怎么会成为一场伤痛,一场对她和柳青都不忍回想的伤痛?然而“我们曾经有过那么多丰富多彩的希望与计划。…” 经历了三年多的单身女人生活,当朋友将她与彼得撮合时,她几乎不抱希望——这一次也会跟其他若干次介绍、约会一样:高高兴兴来了,轻轻松松走了,在俩人心里什么也不会留下。这样反而好,不幸福,至少不伤痛。就这副态度使她无任何心理负担地开始了与优秀的心脏外科医师许彼得的接触。 新婚不久她怀着那样的感动对朋友们说:“假如我们一直这样好下去,我就真的是个幸运的人。” 她从来避免拿彼得去对比柳青。这种比,对他俩人都不公道。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人。 然而她却避免不了回忆柳青。这个大纸箱,就无可回避地提示着柳青。里面大部分有关陈冲的报道文章都是柳青为她搜集、珍藏的。远到她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电影”的封底,小到一块不如巴掌大的文章。无俱无细,柳青不愿遗漏陈冲电影生涯的最微小一滴一点。 柳青与她冲突归冲突,散伙归散伙,但他毕竟给过她那么多保护。 像外婆曾经那样严实地保护她一样。 那是一九七七年。十五岁的陈冲被上影厂接收为表演训练班的学员。外婆一听便急了:“要住集体宿舍?!”那语气仿佛说:要离家出走? 陈冲回答:“军事化!” 外婆看着陈冲翻天覆地一般找东西,打行李,并不时大声嚷:外婆,怎么找不着这个、那个了!她什么都想带到训练班去:大堆的书,从小到大的笔记,集存的邮票、剪纸、糖纸,哥哥送的画,饼干筒,话梅罐。外婆不舍地看着她,充满担忧。这个外孙女虽然不是个娇惯了的嗲meimei,一贯来去生风,有个磕碰只叫一声:“哎哟哇!”可她毕竟一直在全家的保护下成长至今,从未出过远门,也很少单独睡过觉。外婆顿时想,她半夜踢被怎么办?做噩梦谁拍哄她?她真的要一个人出去了?才十五岁,虽然仍在一个城市,仍有许多人相伴,但毕竟不一样了。这一去,意味着她孩提时代的结束,也意味着她开始割舍她对外婆的种种依赖。 而陈冲却没有留意到外婆的怅然若失。这个年纪的孩子对生活中每一个变迁都兴奋无比。终于可以脱离家长的管束了:终于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支配钱,高兴吃什么就吃什么。拿着自己的钱买来的饭菜票,和年龄相仿的同伴敲着饭盒进食堂,陈冲觉得那才叫“开心”还有,她从此可以戴手表了;她是个和爸爸mama外婆一样的上班的人了。 外婆将十五岁的陈冲送到武康路。这是上海演员剧团的所在地。训练班的学员宿舍是一排旧平房。 外婆打量这所简陋的房舍,坚持要把陈冲直送进宿舍。往深里走,有块cao场,陈冲将和同伴们在这里早cao和排练。宿舍内的设施简单之极:四张床,全是双层铺。写字读书的椅子也列在一起,如此地清一色。 “你的床在哪里?”外婆问,心里指望千万别是张上层的铺。 “那上面。”陈冲笑嘻嘻指道。 “这么高!怎么可以?”外婆眉头拧起来。 “可以的!” “你睡觉翻跟斗一样!翻下来怎么办?” “不会的!”陈冲脸也涨红。她希望外婆不要讲下去;当着这么多同伴的面,她觉得挺难为情。谁的家长都没有这么多担忧。陈冲是训练班最年幼的学员,其他学员的平均年龄在十八九岁。越是年幼,她越希望别人拿她当回事,跟她建立平等的友谊。她希望去参加她们所有的话题,分享她们所有的乐趣、苦恼、秘密。她绝不愿谁对她说:“你小孩子一个,别听这些!” “你睡觉是不老实啊!这个床又这么窄,万一掉下来,会摔坏的!”外婆不懂陈冲的窘迫,继续说着:“晚上要上厕所怎么办?” “又不是我一个人要上厕所!…” “睡得糊里糊涂,老早忘掉床在半空中了!一脚踏空,那么好咧!…” 不容陈冲分说,外婆找来一卷布带子,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