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No.179破事儿 (第1/2页)
No.179破事儿 启用毫无经验的于正雄为县辅,萧知县也是做了多番考量,并花了大力气的。萧知县不希望再来个像白县辅那样的老油条,把整个康溪镇治理得死气沉沉的,毫无变化不说,百姓依然挨饿受冻的多,吃饱穿暖的少。 萧知县希望于正雄这个刚刚步入官场的举人老爷能够以“初生之犊不畏虎”的精神做些事,打破常规,有所建树。他认为,也只有于正雄这样的,还没有被官场这个大染缸染黑的、又有抱负的人才会真正追随他,同他一条心地努力让百姓的日子过的更好。 萧知县一手把于正雄扶上县辅之位,满怀期待地注视着于正雄努力适应、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学会掌控、培养县辅威仪的过程。他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于正雄这个人,他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 看到手里握信的萧知县难掩喜色的模样,旁边的师爷说道“能让大人笑的信,定是于大人写的。” 萧知县不言语,收妥了信。 师爷见屋中没有别人,于是问道“大人,小人不懂,吴府让人砸了门匾,为何又忍气吞声地放走了古小姐?听捕快讲,先是吴府的管家报了官,可当捕快准备抓人的时候,吴府又以一句误会放走了古小姐,这又是为何?” 萧知县端起手边的茶碗,抿了一口热茶“换作是你,你也不敢轻易动古小姐,只能眼睁睁地把人放走。” 师爷更加疑惑“小人还是不懂。” 萧知县没有正面为师爷解惑“回去好好琢磨琢磨。” 第二日来当差,师爷趁萧知县不忙的时候走过去说话“大人,小人懂了,是信。”县城里有吴府杀死道士毁尸灭迹的传言时,有道童寻来,曾当众读过一封信,落款署名为吴镇江的信。虽然吴府曾极力辟谣,说信是假的,是有人恶意编造的。但有人言之凿凿地讲道童手中的信是真的,而且已经进了古小姐的手。若此事属实,古小姐手中就有了吴府的把柄。所以,无论古小姐做什么,吴府都得忍。 萧知县没有言语,不过笑了一下。 正这时,有衙役请了师爷出去,对师爷一阵耳语。 师爷诧异“没弄错?” 那衙役小声回道“小人打听过了,吴府今日确实有人坐了马车出了县城,往康溪镇的方向去了。” 师爷还是不信“那媒婆呢?” 那衙役答道“这事小的托人打听了,吴府马车刚出了县城,城东的李媒婆就跟在后头也出县城去了。” 师爷夸了这名衙役做的好,赶紧进了屋去禀报给萧知县知道。 萧知县听了,一下沉下脸“没有听错?” 师爷“大人,XXX刚来禀报,这事千真万确。传话出来的人,是他的远房亲戚。” 萧知县立刻拿笔,写下简短的一封信递给师爷“找个可靠的人立刻送到古府去。” 师爷答应着,把信封好,出去办萧知县交待的事情。 康溪镇,青舒花了两日的时间去看荒地和山头儿,基本没什么收获。荒地上都是枯草和树;山头儿上长满了灌木丛,山头儿的阴面有一个小小的泉眼。 即便没有多大的收获,青舒还是很高兴,并不觉得此行浪费了时间。因为她记住了一路上看到的七八个村子,大略地了解了一下各村土地情况及粮食亩产等看似琐碎、实则重要的信息。程牙人这个人很健谈,而且知道的事不少,青舒问的那些问题他基本都能答上来。 回到镇子上,程牙人回家,青舒带着自己人回府去。 青舒一进门,古管家一脸急切地表示有事禀报。青舒让青阳他们先回去,叫管家去书房说话。 因为青舒出门前没说什么时候回来,因此书房没有生火,很冷。她没有脱掉斗篷,也没坐,书房门一关,站着问话“什么事?” 古管家“昨日古二丰来过。” 青舒觉得奇怪,这种事没必要告诉她不是么“哦,找铃兰吗?” 古管家“不是的,小姐。古二丰是偷偷来送信儿的。他说,昨日大古家村突然来了一辆马车,直接去了他爷家,送了他爷家不少东西。他觉得奇怪,于是想进去看看,他奶连门都没让他进,直接把他撵走了。他觉得不对,找人打听,还哄了几个孩子去偷听屋里人说话。” 青舒立刻变得严肃“打听出什么了?” 古管家“吴府的婆子领着媒婆去他祖父家提亲了。” 青舒一下笑了“吓了我一跳,我还以为出了什么不得了的事呢!人家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