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华之歌_第十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第2/3页)

插了话:"这太好啦,太好啦!往马官营方向走,正好离村二里地有一片松树林子紧靠在大道边。他们每回都走这条道--漫洼里湿漉漉的不好走。他们只有顺着这条道回岗楼。你们就在这树林子里埋伏吧,我这就回村报信去。"老者说着就要走。鸿远拉住他,叮嘱着:

    "大伯,也得告诉那些平沟的人赶紧跑开,这儿老百姓都快走远点,免得打起来伤着人。您回村去一定要沉着。"

    群众中的男女老少忽地呐喊起来:

    "你们打仗,俺们助威,用不着逃跑啦!"

    "我当八路军,我帮你们喊叫,'冲呀!杀呀!'行吧?"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高兴得眉飞色舞,做着拿枪冲锋的姿势。人群中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

    道静望着人群,兴奋地绽出了微笑。警卫员小冯也笑着。

    曹鸿远目送粮秣主任朝村里大步流星地走了,他和王永泰带着十几个战士也顺着道沟向赵各庄村里走去。走出几十步,王永泰带着六个战士迂回走向村北的一条道沟;曹鸿远和林道静带着六个战士加上他们的警卫员小郑和小冯,迅疾地走向村南。

    约莫过了二十多分钟,忽然,一阵嘹亮的冲锋号音震响在夏日碧绿的原野上。那号声清脆、洪亮,宛如裂帛、宛如洪钟,又似阵阵擂响的战鼓,轰隆隆碾过长空。

    当赵殿臣惊慌失措地跑到"大下巴"面前,报告他碰见八路军正朝这村子开来时,狡猾的敌人不相信,狠狠地打了粮秣主任一个大嘴巴。继续挨家挨户搜索可以平道沟的男人,同时也在寻找可供取乐的女人。可是,当冲锋号猛地响起,又听见村外响亮的呐喊声:

    "一连向西--二连向北--四连向东--彻底消灭赵各庄里的敌人!"

    不一会儿,三面的枪声冲着赵各庄响了起来。

    "大下巴"先是惊慌,接着冷笑一声,肥手指头指着两个日本兵、一个翻译官、十几个刚刚集合的伪军凶狠地吼道:

    "八路大大地胆小的--不敢向南--向马官营进攻的,走,快快地撤回马官营!"

    十几个伪军被"大下巴"拿枪逼着跑在前面;三个鬼子和一个中国翻译官跟在相距十多米的伪军后面跑。当伪军跑过村外的一片松树林子时,没有动静。眼看他们就要跑过去了,"大下巴"刚刚把提着的心放到腔子里--因为,他知道,这村外到马官营的路上有这个树林子,虽然不是很稠密,隐蔽一排人却没有问题。他听见后面的枪声不绝于耳,喊杀声也像澎湃的怒涛,可是,南面却寂然无声。

    他放心了。刚刚放下手中举着的张开了大小机头的手枪,忽然从树林子里蹿出了一束束奇怪的东西,一阵轰隆隆声和冲天的火光铺天盖地而来。前面的伪军不知怎么回事,急忙伏倒在地。"大下巴"也愣住了。当他意识到遭到伏击时,子弹立时雨点般向他和他的同伙身上射击过来。他不知自己是否受了伤。几个日本人猛然扑倒在地,同时举起手枪或步枪向林子里射击…

    曹鸿远、林道静和警卫员小郑、小冯都紧挨着藏在几棵粗大的松树后,放过了伪军,叫南面藏身的四个战士和民兵去狙击,他们四个人,还有两个战士,大小六支枪瞄准了跑在后面的日本军。敌人凭着路边还没平好的几条道沟的小土堆,和树林子里的八路军对射起来。

    鸿远和两个战士向地下卧倒,小郑背着他刻不离身的小号,伏在鸿远身边的树干下。道静和小冯看他们全伏身树干下,忽然想:都卧倒了,地势低,对敌人的情况看不清,我何不站在这树后观察敌人的动静,随时给老曹传递情况呢。身子纤细的林道静站在一棵粗大的松树后面,是可以隐蔽住的。但她必须不时探出头去,一面用不熟练的枪法射向几十米外的敌人,一面还得仔细观察敌人的动静。冯云霞没有战斗经验,道静站着,她也站着。道静射击,她端着马枪也射击。她们都看清有两个鬼子负了伤,斑斑血迹染红了土堆上的湿土。一刹那,兴奋压倒了惊惧。第一次参加战斗,第一次听到这么激烈的手榴弹的爆炸声,这么响亮吓人的枪声,道静心里有恐惧感,更有新鲜感。当她射完了一梭子子弹,从挂在腰上的子弹袋里掏出弹夹向枪膛内压子弹时,她心慌了,手有些哆嗦。她抿紧嘴唇,狠狠地命令自己--仿佛一个无形的神明在她头顶上发出神圣的声音:沉着--冷静--视死如归…于是,她冷静下来,心不怦跳了,反而有一种投身新奇的神话般的生活的喜悦感充溢全身。当身边的人都卧倒射击时,她不想卧倒。

    她举着卢嘉川送给她的手枪,一枪、两枪,把子弹射向不时抬头射击的敌人。忽然,一颗子弹从她耳边猛地掠过--她的头如果不是刚刚缩回一点,她就完了。这时已经几次向她示意卧倒的曹鸿远急了,一个就地滚,滚到她的脚下,一下子把她和小冯推倒在地,接着愤怒的低声刺向她们的耳边:

    "你们找死!?不听指挥立刻退出战场!"

    林道静伏在大树旁懵了。这是梦么,这是真的么?平生,自己长了二十四岁,除了小时候受过养母徐凤英的叱责打骂,大了,参加革命后,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