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2/9页)
张海洋一伙见袁军来势凶猛,纷纷躲闪,袁军高举着消防斧追逐着。 这时,两个身穿藏蓝色警服的警察骑着自行车从这儿路过,见此情景忙下车制止。 斗殴的双方一见警察来了,顿时做鸟兽散。两个警察大声吼叫着分头追去… 一个捷克产的老式电唱机中飘出了《山楂树》的歌声,钟跃民头上缠着纱布坐在客厅里的沙发上,他半合着眼在欣赏歌曲,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袁军、郑桐等人气喘吁吁地推门进来,他们一见钟跃民头上的纱布,便幸灾乐祸地笑起来。 郑桐说:“跃民,让人花啦?” 钟跃民摸摸脑袋,不在意地说:“没事,蹭破点儿皮,你不看看咱哥们儿的脑袋是什么材料做的,那拐棍儿都断成两截了,这可是正宗铁布衫功夫。” “你丫就吹吧。” 袁军笑道:“你丫怎么跑这么快?哥几个正跟人浴血奋战呢,再一找你,连他妈影儿都没了,不仗义,真不仗义。” 钟跃民不爱听了,他回骂道:“去你大爷的,你没瞧见那大个子警察一下车直奔我就来了,你说他眼神儿怎么这么好?上来就拿我当主犯,我不跑还等什么?” 袁军说:“你小子当然是主犯,反正要是警察逮住我们,哥几个立马儿一块儿揭发你,就说你是咱这流氓团伙的头儿,老教唆我们犯错误,本来我们都挺纯洁的,可钟跃民这孙子净教我们坏,我们属于受蒙蔽的,郑桐,你把党的政策给他交待一下。” 郑桐严肃地说:“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受蒙蔽无罪,反戈一击有功。” 大家附和着:“没错、没错,该毙了钟跃民这孙子。” 钟跃民一扭头,见郑桐的眼镜已经裂开了花,想起打架时似乎没见他的身影,便问道:“郑桐,刚才打架时你丫在哪儿呢?我怎么没看见你?” 郑桐有些不好意思:“有个大个子一巴掌把我眼镜打飞了,我当时就怒了,一板砖拍过去,觉着手感不对,闹了半天拍树上了,哥们儿赶紧找眼镜戴上,又拎起板砖照一个人准备拍,定眼一瞧,我cao,是他妈警察,吓得我把砖头一扔,没命地跑了。” 郑桐的父亲郑天宇是部里的高级工程师,是留过洋的知识分子,不象钟跃民、袁军等人的老爹,都有战争背景。郑天宇是个厌恶暴力的人,郑桐从小受此影响,从来不敢和别人打架,这些日子,在钟跃民和袁军等人的怂恿下,郑桐也学会了打架抄砖头,但他天生不是个打架的料,每次打架他只要发现对方比自己人多,总是先没了底气,笫一个逃跑。所以,这成了郑桐的短处,被袁军牢牢地捏着,动不动就把此事拎出来嘲笑郑桐,郑桐自己也认为这是件很丢脸的事,谁提这件事就跟谁急。 偏偏此时袁军又一脸不屑地说:“这孙子跟他爹一样,整个一臭知识分子。” 郑桐拉下脸:“知识分子怎么啦?” 袁军嘿嘿一乐∶”酸呗,一身的酸气。” 郑桐立刻反唇相讥:“你爹呢?斗大的字不识半升,在部队扫的盲吧?哥几个,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听不听?” 众人一听来了情绪,纷纷怂恿郑桐快讲。 “话说那年袁局长刚从部队转业,到机关后正赶上四清工作队下乡,于是袁局长又兼任工作队队长的职务,有一天工作队帮农民割麦子,袁局长忽然觉得尿急,便找个僻静处去方便,没一会儿袁局长捂着裆蹦着就回来了,你们猜怎么回事?” 钟跃民问:“是不是袁局长一屁股坐镰刀上啦?” 郑桐摇了摇头:“不对,你们这帮人太缺乏想象力,原来是有一截接水泵的电线绝缘皮破了,袁局长没注意,掏出来对着电线就尿,只听”咣”的一声,袁局长捂着老二就蹦了起来,只觉得裆下麻嗖嗖的,象是被净了身…” 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钟跃民从沙发上滚到地上,乐得直不起腰来,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这事儿要是发生在袁军出生之前就麻烦啦,把袁局长老二给电废了,还能有袁军么?” 袁军恼羞成怒,他不敢和钟跃民翻脸,却敢惹郑桐,他抄起桌上的烟灰缸∶”我花了你丫的。” 郑桐也不甘示弱地站起来∶”你敢!” 众人赶忙一拥而上把两人拉开。 钟跃民正色道:“哥几个,咱们聊点正事,我听说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要公演了,在天桥剧场,星期六开始卖票。” 大家一听都来了精神,这两年的娱乐少得可怜,从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别说芭蕾舞,连电影也没演过几个,除了《列宁在一九一八》,就是《列宁在十月》,大家都快把台词背下来了。 郑桐一听顿时就把刚才的事忘了∶”我cao,这机会可不能错过,咱们星期五晚上就去排队吧,等到了星期六早晨再去买票黄瓜菜都凉了” 袁军摩拳擦掌地说:“跃民,这回有热闹看了,我估计天桥剧场卖票那天,全城的玩主都得来,咱们得多去点儿人,还得带上家伙。” 钟跃民点点头:“我把李奎勇叫来,那小子打架是把好手。” 袁军说∶”又是那个李奎勇,你找他来也不觉着丢份儿?” 钟跃民有些不悦∶”袁军,论打架你差得远了,李奎勇从小就练摔跤,举石锁,出手又快又黑,要说单打独斗,咱们这里没人是他对手。” 袁军对钟跃民赞赏李奎勇颇不以为然,嘟哝着:“狗屁,会摔跤有什么用?他能扛住菜刀么?我倒要看看他有什么本事。” 钟跃民拉下脸∶”怎么着?要不你先跟我练练?” 袁军这才不吭声了。 当年钟跃民随父亲从南京调入北京工作,由于是半途插班,一些专收干部子弟的小学制度较严,无法安插,只好暂时把钟跃民安插到一所普通小学,在这里钟跃民认识了李奎勇,他俩在一个班里上了半个学期课,两人成了朋友。李奎勇的父亲是蹬三轮儿车的,他家的孩子多,家境贫寒。李奎勇从小就练摔跤,举石锁,在学校里打架不要命,没人敢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