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1/3页)
第六章 夜幕低垂,周围都安静下来。高原山脚下,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西藏游牧民族,都躲在帐子里享受独有的酥油茶或奶茶。 各地游客来来去去对他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在探究或好奇的目光中,依然以独特的方式生活着。 “你说的打尖之地,就是这里?”河聆霖无法掩饰自己的惊讶。 且不说他们下午在湖里虚惊一场,放着好好的酒店旅馆不住,竟然要露营? 天知道她自从高中郊游露营被同学恶作剧,在睡袋里放了一根湿绳子,晚上她钻进睡袋时吓得半死,以为是蛇!从此,她对此类危险睡觉地点敬谢不敏。 “这里很好啊!如果外出旅行时没和大自然亲密接触,那真是一大遗憾。”赵熹然边解释边搭帐篷,连睡袋也准备好了。“-露营过?” “当然。”她终于可以骄傲一次,只是往事不堪回首,所以坚决不告诉他,免得被笑。 “我没有,-就当陪我一次吧。”帐篷搭jianian,他进行最后视察。“放心好了,周围都是当地居民,不会有危险。” “这个帐篷结实吗?” “只要不发生大地震就可以。”他看了一圈,又在帐篷周围撒上石灰,防止毒虫和爬行动物的侵扰。 “那你怎么想到选择这里?”也太空旷点了吧,和其他游客一样,帐篷靠着帐篷会比较安全吧? “看见那条小溪了?”赵熹然指指前方。“野外露营时,我们要选择离水源近的地方。这样既保证做饭和饮用水无虞,还可以就地梳洗,不用早上起来蓬头垢面到处找水源。” “喔,原来如此。”没想到这里面还有学问,学生时期那次露营她好像没注意过哎。 “不过要小心,如果在深山密林中,最好不要选择接近水源地,因为可能会遇到野生动物。” “啊!那这里有没有、有没有?!”刚放下的心一下子又跳起来,她联想到在峭壁上号叫的野狼。 “放心,不远处就是当地居民驻扎地,不会有野兽出没的,否则哪还有人一直住?” “喔,知道了。”嘻嘻,他一定又是来之前看的资科!何聆霖心里甜孜孜的,像吃了蜜。 眼看一切打理妥当,她兴奋地钻进帐篷,重重躺上睡袋,让劳累一天的身体彻底放松。 啊,好舒服喔!小脸蛋摩擦着睡袋,她简直连动都不想动,身体仿佛漂浮在云端。 赵熹然进帐子后,就看到小懒猪睡懒觉的场面,忍住笑说:“-先享受一下,我马上回来。” “你到哪里去?”何聆霖闻言一下子坐起来,小手妪着睡袋可怜兮兮问,像被抛弃的小孩。 “放心,我还有个大责任要负,我可不敢潜逃。”他拿起背包。“早点休息,玩一天很累了。” “只是责任?”她的双眼如一泓秋水,于灯光下直视他。似责问又似玩笑的话轻轻飘散在空气中,有哀怨,也有失落。 被这双眼睛注视着,仿佛任何心思都难逃。他笑了,一如晚风轻抚般温柔。“不止是责任。” 吻,轻轻落在秀发上,未等她反应过来,便转身离开。 ******bbscn*** 不止是责任…还有吻… 何聆霖坐在睡袋上,久久不动。是不是…是不是他也有些心动?是不是,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时间忽然变得jianian漫长,她真想立刻飞奔到他面前,痛痛快快、清清楚楚问个彻底! 万般无聊之下,她打开包包,拿出在市集上买的西藏银饰细细欣赏。“这是月牙银牌。”她喃喃自语,把银牌放在睡袋上。门牙银牌象征着贞洁,而上面镶嵌的玛瑙宝石,则表示吉祥安康。 她看这个银牌非常漂亮,本想买来送给秦薇,结果被当地人告知含意时,不由出了一身冷汗。差点又做错事了! 秦薇如果了解了含意,还会以为自己是讽刺她。 “这个应该不错。”她拿起六字真言藏银护身符。 银白色的小巧白色圆盘散发柔和光彩,光滑表面被分成六个部分,上面刻有藏文,表示吉祥如意,佑人平安。 还有一个--她轻轻摸索着一只银白手镯。它不似一般手镯小巧细致,宽大而且并下密合。手镯上刻着双鱼,这代表爱情。 这时,一丝特殊香味飘进帐篷,让她从思绪中脱离。“你带什么回来?” “鼻子真尖。”高大挺拔的身影出现在帐篷口。“这是八宝青棵酒,西藏特有的饮料。” 赵熹然拎着两坛酒进来,顺手拉上门链。此时帐子已经全部封闭,隔绝了外面的风声和野味,里面只剩下温馨,还有酒香。 “当地人送的?”她迫不及待想尝尝。 “他们要送我也不能白拿啊。我把一些台湾特产给他们,表示心意。”互赠礼物是件很快乐的事。 接过他递来的瓶子,顿时酒香四溢,冲进鼻腔里。 何赊霖细细品味。“好奇妙的味道,用什么酿成的?”和她平时调酒接触的完全下一样。 “红糖、奶渣子、糌粑、核桃仁,也许还有其他食物。” “这和我们平时喝的酒完全不一样嘛!这也算酒?” “没有人规定酒非要是我们喝的那样吧。”赵熹然也喝了一口,到底不是本地人,稍微有些不习惯。 夜已深沉,帐篷内的酒香也渐渐淡去。也许是两人独处有些尴尬,也许是青棵酒暖和了身体,温度渐渐上升。 “出去吹吹风吧,憋久了有些难受。”何聆霖打破平静建议。 高原的风吹过耳边,在旷野里扬起回声。也许是海拔高度,也许是别样心情,天上的星星似乎格外明亮。 这种幕天席地,且心爱之人在身旁的感觉,何聆霖觉得自己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品着青棵酒,他们从理想谈到现实,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