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3/6页)
理完东西,看见夏政颐还站在宿舍里没动,问他有什么事的时候,夏政颐回过神,转头对他说“没什么”走到桌边把课本收拾了一下装进书包。 以政颐mama为首,这个晚上烧了很多菜,满满一桌子。 夏先生的啤酒一瓶摆在桌上,还有一瓶放在椅边算是预备,这是政颐mama来到以后为了丈夫的健康而给出的控制标准,平常只有一瓶的,今天已经是破例了。 “哦呵呵,难得啊。”夏先生这么笑着对政颐说。 政颐没出声就朝他点点头。夏先生很知趣没有再深入说太多,就举着杯子说“来,庆贺一下,为祖国的生日嘛”这时夏圣轩身上某个地方冒出了音乐声,让他放在杯子边的手拿了下来,边掏口袋边说“接个电话” 夏先生就坐在椅子上笑着调侃说“死小子搅局” 也就没有碰杯成功。 为儿子夹过菜的政颐mama想起什么,问政颐:“你们学校没有禁止带手机这项吧?” “嗯?”说起来好象没有,反倒以前的初中是不许的“没吧。” “那你要不要也配一个?”正好挂了电话的夏圣轩走回来,政颐mama便问他“圣轩,最近什么手机比较好的,帮政颐推荐一下呀?” “诶?”有些一时没反应来,圣轩手上的翻盖机关到一半。直到政颐的声音阻断了他。 “我这两天自己去看就好了。” 夏圣轩朝不明究里的政颐mama笑笑,表示“既然这样”坐回了椅子上。 大人们随后就说起了自己的话题,政颐mama的眼光虽然还是长久地停留在自己孩子身上,但更多是许久未见后的欣赏和不停地夹菜盛汤,根本想不到其他什么地方。 长假第四天时夏圣轩就要回校开始提前上课,临走前他拿着在班里流传颇广的某个热门手机海报犹豫了一会,终于还是放在了饭桌最醒目的地方。 “可支持512M记忆卡”“带MP3播放功能”“100万像素摄像头”和“红外线”之类的要素,请加油。 加油。 十月八号上课这天,在去学校的路上夏政颐发现一个背着很大(应该说以她的身材而言很大)箱子的女孩,依靠校裙后面有块明显的褪色印记,帮助政颐立刻想了起来。 那个不知道有没有组社成功的摄影爱好者。 这么一想,在经过她身边时,忍不住低头瞄了一眼,看到了女生鼻梁上一个浅红色的OK绷。因为前一秒正巧想着“裙子上就跟贴了块OK绷似的”这让夏政颐一下笑出气。 女孩转过头望着他,目光里既困惑又含糊。 好在这时遇见了同样上学途中的蓝策,一边是他的高中同学,一边是他的初中同窗,中间有了这个衔接后气氛也就自然起来。 蓝策先是对政颐招呼到:“七天怎么样。” “没怎么样。你呢。” 托了托眼镜:“上网上得要变蜘蛛精了。”为了不让另一边的女生感觉尴尬,他又转向那边问:“百里,拖这么大个箱子?” 女生答过来:“今天要搬点器材去拍照。” 蓝策“哦是么”地回了一声,政颐也跟着明白了,刚要继续往前走,或许是觉得总有不妥的蓝策主动为他们俩作起了介绍:“那个,政颐,她就是我以前初中的同学,百里佟,(说到这补充了一下),百里是复姓,(政颐“啊”地颔了颔下巴)。百里,这是和我同班的夏政颐。” 两人绕着中间的蓝策对视了一下算是点头之礼。 不能克制地内心想了一想:“怪名字” 下午第三节课后夏政颐去到校外买面吃,刚在多是由容易腹饿的男生所组成的队伍后站下没多久,听见前面有人捅着另一个说: “诶诶快看那儿。”口气里满是不善意的笑。 政颐下意识地跟着转开眼睛。 正对着这里的校园cao场后坡,有个女生蹲在那里不知干什么,随后干脆趴下来,随着身体的幅度越来越下降,离裙子走光不过分毫的距离。 “白的?” “我说粉红的。” “那我说白的。” 耳朵里已经听到这样的内容了。 夏政颐扫一眼这连排被提醒后正等着看好戏的男生,举着钱包在脖子后敲着朝百里走过去。 隔着栏杆对她喊:“诶,你。” 女生听见回过头,夏政颐感到马路那边一排怒气的目光朝自己直刺而来。女生看看他,又看看马路对面的人影,立刻明白过来了,捂着裙角飞快地拉过一边的箱子从坡顶爬下来,落到政颐面前,一个很大的照相机(也是相对于她的身材来说很大)挂在胸前。 “白的还是粉红的?” “啊?” “他们讨论的话题。内裤。” 百里听明白了,拍了拍裙子上或许沾染到的土尘:“白的。” “诶?”夏政颐没有料想到她的回答,一时只反应出个简短的促音。 倒是女生先朝他点头说:“谢谢,我顾着取景,没想别的。” “她比我们大一岁。”蓝策摘下眼镜揉了揉两眼中间的xue位说“初三她读了两年。” “出什么事了?”看那样子应该不会是笨到不及格留的级吧。 “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一些,是真是假也不确定,”蓝策重又带上眼镜“好象有一年和她同桌的女孩自杀了,她大概受了不小的惊吓刺激,缺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课。” 政颐当时扳着凳子侧坐,听到“自杀”两个字时,完全露不出什么应该的表情,最后也只是含混地“哦”了一声。 “又来了”居然是那时的心里话。 尽量想要避免掉与生生死死有关的事。尽量避免。 因为自己的父亲仅仅是离家是生是死到现在也不确定——但倘若持久没消息的话,说明他还是在哪个地方活着的吧——所以十几年来,除了很小的时候爷爷去世,政颐的世界里没有经历过一些非常真实而自然的生离死别。即便它们天天在电视小说上演。 可据说仅仅是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一年下来平均到每天都有3人。在自己所处的城市,每一日医院里迎接来的新生儿已经快赶不上去世者的数量。 还是很近地靠着。如同隔着一层什么粘性的生物膜,也许就是皮肤。隔着,紧贴住所有有关“死亡”的世界。 而在去年夏天,大概是第一次真正的,有印象的,亲身经历。渗出那个隔离层后的“死亡”的事,宛如慢慢在脚下聚的水潭。 像这样两个高中生在秋日的某一天里说到“自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