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回两个小偷 (第2/8页)
看看,右看看。他银子是见过,也拿过用过,但从来没拿过这么一锭完整的元宝。放在手上掂掂,真的有十两重,他一下又呆住了。他真不敢相信一个不显眼的农家小女孩,身上竟有十两银子。试想想,四钱银子就可以买一石七八斗粮食,足够一家三口吃一个多月。在街边专为人写信的秀才,一个月顶多才赚三两银子。打工者一天的所得,还不到五分银。小神女有一锭十两重的银子,对小三子来说,她已是一个大富翁了。十两银子,足够覃婆婆婆媳两人用上三年,不愁吃穿了。 小三子呆了半晌:“你这银子不是偷的吧?” 小神女一手拿过了银子“啐”了小三子一口:“你是小偷,我也是小偷吗?你去偷给我看。” “你真的想去那饭店吃饭?” “是呀!” “好!我陪你去,看那店小二敢不卖饭给你吃!” “你行吗?” “我怎么不行?” “你也大不了我多少,在那恶店小二眼里,也是一个小孩子。” “嘿!我高出你大半个脑袋,今年满十二岁了,是个大男孩,他敢欺负我?” “好呀!我们一起去吃饭,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管你吃个饱。吃完了,我们不但带些饭菜回来让覃婆婆吃,还在街上买些米呀,腊rou呀,熏rou呀回来。这样,她婆媳两人整个冬天就不愁没吃的了,好不好?” “这太好了。可是,这不花掉了你很多的银子?” “哎!我还有哩!” “好!我们走!”小三子刚走出厨房,突然说:“你等等,我得要改改容,不然,镇子上的人认得出来。” “你这些包子馒头是在饭店里偷的?” “我这是买的。” “那三个人干吗要追你?” 小三子低声说:“我这是从赌馆里偷了一串铜钱,去饭店买了那些包子馒头,在回来时,给赌馆的人认出来了,我只好往镇外逃跑。好了,你先去向覃婆婆说一声,我等一会就来。” “那你快来呀!” 小神女来到覃婆婆跟前,见覃婆婆已吃完了两个包子,正坐在那里,便问:“婆婆,你怎么不吃了?来,你再多吃两个包子。”小神女从竹篮里拿了一个包子放在她的手上。 覃婆婆忙说:“不不!我吃饱了!我瞎婆子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rou包子。小姑娘,你饿不饿?你饿,你吃呀!” “婆婆,我不饿。这包子既然这么好吃,你就多吃一个吧等会,我和小三子再去镇上一次,再给你买些吃的回来。” “不不!我有这些包子馒头已够了,你们不用再给我买了。” “婆婆,这些包子馒头,吃不了三天的。” “小姑娘,你太好心了。我可以掺些糠和野菜吃的,可以吃上十天半个月了。” 正说着,小三子似乎换了一个人似的出来了。小神女几乎认不出他来:破烂的棉衣反转穿,虽然有些脏,但不破烂处都叫补丁缝住了,一头乱发也梳过,脸也洗干净了。令小神女惊奇的是,小三子嘴唇上明明有一颗显眼的大黑痣,也不见了,总不会这颗黑痣也洗去了吧?小神女问:“咦!你嘴唇上的黑痣…” 小三子狡黠地眨眨眼:“我将它洗掉了!” “这能洗掉吗?” “这是我用一点点黑膏药沾上去的,怎么洗不掉?怎样?这下没人认出我来吧?” “不错!是没人认出来,你一下变得比以前好看多了!” “你跟覃婆婆说了没有?” “说啦!” “好!我们走!”小三子对覃婆婆说“覃婆婆,我跟小meimei出去一会再回来看你。” 覃婆婆激动地说:“小三子,我有这些包子馒头已心满意足了。我瞎婆子多谢你们的好心,你们不用再来看顾我了。” “覃婆婆,我要等到你媳妇回来,才能放心离开你。” 小三子说完,便和小神女双双出了门。路上小神女好奇地问:“你不是这小镇上的人吗?” “我是古州城里人。” “这覃婆婆是你的亲戚?你特意来这里看顾她的?” “我跟你一样,也是路过这里的。” “什么?你也是路过这里?” “是呀!我打算在这镇上找一些有钱的人家,弄一些东西走。” “弄一些东西走?” “也就是不问自取。” “你是一个小偷?” “是呀!小meimei,你是不是后悔跟我在一起了?” “我后悔什么了?我才不后悔哩!” “我是古州一带的小偷呀,你不害怕?也不鄙视我么?” “你不会连我身上的银子也想偷吧?” 小三子不屑地说:“我怎么想偷,也不会去偷一个小丫头的东西。我只向那些为富不仁、欺压乡亲的财主和那些横蛮霸道的恶人下手,绝不会偷贫苦人家的妇孺的东西,更不会去欺负弱小,像你这么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丫头。再说,你心地很好,我不但不想偷,还想保护你。” “那么说,你是一个侠义小偷了?” 小三子笑了笑:“侠义我不敢称,但我懂得一个‘义’字,什么人该偷,什么人不该偷,只要不弄出人命来就行了。” “你只是一个小偷,又不是持刀去抢,怎会弄出人命了?” “小meimei,你不知道,要是偷了穷苦人家的钱财,或一些急于救人的钱财,那就会害了人命,弄得他们会上吊寻死。所以师父传我偷技时,说有几种人千万不能去偷。” “哦?是哪几种人?”小神女好奇了。 “除了我讲过的几种人外,还有一种是出门干小本生意的商人不能去偷,一种在旅途上的人也不能去偷,要是偷去了他们的财钱,他们在旅途上求借无门,没钱吃饭住店,会投河自尽或上吊。他一死,他家中的老小不更可怜了。当然,一些大商富客,偷去了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