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16节 (第2/4页)
的老实人就不习惯了,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事实上,继父贺三现在一天到晚除了摆弄自己那杆自制的毛竹筒水烟袋之外,不知道还能做什么,有时候早上起来,竟然稀里糊涂地扛着农具下田,走到一半,才反应过来,掉头往回走,而且还不敢抬着头走,生怕碰见人打招呼,笑话他。因此,贺曙光就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对这个家庭的责任。他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 关于买车的事情,贺曙光也不是完全自作主张,他曾经与母亲和继父商量过,说眼下我们虽然分了钱,但是不可能靠这些钱过一辈子,所以必须要为自己的未来谋划出路。 贺曙光在这样说的时候,继父贺三不吭声,吸烟,用自制的水烟袋吸烟。贺曙光不知道他是同意还是不同意。贺曙光的想法是得到他的同意。因为毕竟,继父贺三才是这个家的一家之主。 贺三虽然没说话,但是母亲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因为在贺曙光正式与他们商量之前,母亲已经把贺曙光的意思对贺三说了,贺三虽然没有表示反对,但他并不赞同买车,而是想先等一等,看一看,看看别人家做什么,特别是村长家做什么,做得怎么样,然后他们才决定做什么。贺三觉得反正现在有钱了,暂时什么也不做也有吃有喝,不如先看看。所以,当贺曙光正式征求他们的意见而贺三低头吸烟不说话的时候,母亲就知道贺三这是表示他不同意,她就把贺三把这个意思说了。 “那不行,”贺曙光说“怎么能看七叔公的?他们家哪个能开车?要是等七叔公家买车了我们再买,那么就等于决定不买了。” 母亲一听,马上就觉得贺曙光讲得对,在买车这个问题上,确实是不能以七叔公为标准,因为每个家实际情况不一样,而七叔公家更是情况特殊,这么能以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为标准呢? 母亲看着贺三,意思是:你看呢? 贺三抬眼看了母亲一下,然后重新低下头,继续吸烟。 贺曙光知道继父的思想还没有想通,于是就继续开导,说眼下家里虽然有钱了,但是物价上涨这么快,谁知道这些钱将来还到底能办什么事情? 贺三不仍然不说话。 贺曙光说:“mama,您还记得吧,父亲死的时候,矿上补助了三百块钱,在当时,这是一大笔钱,看了就让人眼红。为了这笔钱,您还跟爷爷奶奶闹过不愉快。” 赵兰香没想到贺曙光竟然还记得这些事情,当场就伤心地流下眼泪。 贺曙光继续说:“可是现在,三百块钱还是钱吗?” 贺三不吸烟了,怔在那里。赵兰香则继续流眼泪,还没有从过去的痛苦中走出来。 “你们再商量商量吧。”贺曙光没有逼着母亲和继父当场回答。 第二天,母亲传来话,说老头子说了,拿一半钱去买车,另外一半存银行。 就这样,继父贺三终于同意贺曙光买车了,所以,他们家才没有建房,才决定买车,并且在他的影响下,村里有那么多的人也考取了驾驶执照,准备跟他一起买车一起自谋职业的时候,但是,他们现在却手中攥着钞票买不了车,你说贺曙光急不急? 贺曙光决定豁出去,这次不光对他自己家负责,而且也是考虑对村里那么多信任他的村民负责,他决定硬着头皮找七叔公。 贺曙光是在下晚的时候找七叔公去的。选择的路线不是从村里往村外去,而是反过来,从村外往村里走,搞得仍然像前段时间他从外面回来经过七叔公家门口一样。 七叔公家的门仍然关着。 贺曙光还跟以前一样,没有敲门,而是打自行车铃。 没反应。 继续打。 他已经豁出去了。如果是戚福珍开门,当然最好,他可以再和戚福珍一起钻荔枝林,然后把要以村里名义买车的事情说出来。他相信,由戚福珍先跟她老豆说比他直接对七叔公说更好一些。如果开门的是七叔公,贺曙光也不怕,因为他这次找七叔公不是谈他个人的事情,更不是谈他个人和戚福珍的婚事,也不是他个人买车的事情,而是代表大家,代表村里所有想买车的人谈事情。七叔公没有理由骂他,更没有理由打他。他甚至做了进一步的设想,想着如果七叔公拒绝,那么贺曙光就要和他据理力争,说明自己的观点,说村里有义务为村民自谋职业提供方便。 但是,没有人出来。既没有戚福珍出来,也没有七叔公出来,就听见院子里有几声狗叫。 贺曙光想上前喊门,大声地喊门。可想了一下,并没有真这么做。他担心如果他这么做了,那么全村的人都听见了,不管里面是开门还是不开门,都会搞得满城风雨,事情反而会越闹越糟糕。 贺曙光犹豫了一下,决定先回去。现在他这样回去还不至于有什么大的影响,因为他并没有喊门,而只是“路过”七叔公家门口稍微停顿了片刻,并且打了几声自行车铃而已。这么想着,他又不禁为自己事先设计的路线而自鸣得意起来。 16 七叔公这些日子确实生气,生闷气。但是,他并不是生贺曙光的气,也不是生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