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43节 (第2/4页)
固守着自己家原来的宅基地不放弃,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加高,由于没有通过专业的规划设计,所以,楼房之间的间隔已经道路和管网布置存在许多不科学不合理不美观的地方,与政府投资建设的小区或政府有关部门监管到位的商品楼有明显的区别,从而造成了各大城市都普遍存在的城中村景象。但是,深圳的情况要更加特殊一些,主要是这里原来就不是一个城市,无所谓老城区和城市新区,当然也就没有所谓的郊区,这样,深圳的城中村就不是像其他城市那样只限于在城市的边缘或所谓的城市新区,而是遍地开花,到处都是,甚至连新建设的市中心旁边都不例外,这种情况是其他城市没有的,属于深圳特色。另外,深圳已经全面实现了城市化,没有农村了,所以,城中村的数量就比其他城市多,问题就比其他城市更加突出。如果你是外地人,乘车欣赏美丽的深圳街景,就常常会发现美丽的现代化城市中突然冒出一片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的奇怪建筑,这群建筑就是亲嘴楼。正当你为眼前的景象疑惑的时候,下一个城中村又及时出现了,让你目不暇接,这就是中国其他城市甚至全世界的大城市中所没有的独特景象。 罗沙现在就是一个城中村,但并不是以前整个罗沙村现在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城中村,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简单地说,就是原来村民住家的“村子”变成了城中村,而原来属于罗沙村的水田、坡地、荔枝园甚至是荒地并没有成为城中村,因为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已经在过去二三十年的历次征地活动中被征用了。有些是政府征用的,有些是在房地产开发高潮来临但国家关于土地的规划法规还没有建全的情况下由村里自己和开发商签定转让协议,最后通过补缴差价取得规划部门认可的,总之,除了原来的“村子”之外,周围的一切都变成漂亮的高尚住宅、宽阔的大马路或鲜花盛开的公园了,而只有原来村民居住的“村子”仍然属于原村民所有,他们自行规划,自行设计,自主施工,自己建设成了现在这个由亲嘴楼堆积成的独立王国。 独立王国自成体系,拥有自己的水电管网系统,甚至拥有自己的武装。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偌大一个城中村内的治安工作实际上是由村里自己的武装完成的,这个武装就是村治安办,负责人是村治保主任大佬张,如此,无论是从外观上还是从内部管理上,城中村就成了另类,而且由于周围环境变了,内部的结构和建筑也变了,所以,几乎已经看不出当年深圳河畔那个罗沙村的模样来了。据说当年贺曙光和戚福珍的老师诸葛文就回来过一次,但楞是没有找到过去的影子。当然,如果你执意要寻找当年的罗沙村的证据,也不难,至少可以从三个地方证明它的存在。第一是在这里突然拐了一个湾的深圳河,还在那里静静地流淌,只要你记得这条河,记得这条河在这里突然拐了一弯,就应该记得在这个弯的西面曾经有一个开满木棉花的村庄,这个村庄就是罗沙村。第二是城中村当中的那个继光祠,还顽强地盘踞在那里,尽管与周围密密麻麻的亲嘴楼显得那样的不协调,仿佛时刻要被亲嘴楼吞没的样子,但它现在已经有了正式的户口,被列为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估计即便将来周围的亲嘴楼被整个深圳现代化建设吞没了,被密密麻麻亲嘴楼包围着的这个继光祠仍然存在。只要你能找到它,就找到了当年的罗沙村了。还有一个标志最明显,但是也很做作,就是城中村门口那尊巨大的牌坊,牌坊上赫然书写着三个大字——罗沙村,准确无误地说明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村庄,一个叫做“罗沙村”的村庄,让你想忘记或想不承认都不行。 牌坊当然是现代建筑,但硬是被做成年代久远的模样,钢筋混凝土的外表披上了琉璃瓦,仿佛是古玩市场上的一些假冒品,特意用稀硫酸腐蚀一下,被做旧了一般。 牌坊所占据的位置,就是原先七叔公家屋山头那棵高大木棉树生长的地方,如今那棵大树早已经和它的那些同胞一样,被斩尽杀绝了,但是牌坊却被竖起来了,而且比当初的大树更加直观,更能准确无误地表明这里就是当年的罗沙村。 不用说,在这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中心,耸立这么个仿古的大牌坊肯定是不伦不类,自打建成的那天起,就不断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批评,甚至在它建设之初,还一度受到来自村民内部的批评,差点被拆了。 在牌坊建设之初,政府正好在村口建设一条大道,大道很宽,双向快车道,按照高速公路标准建设的。这条大道在建设的时候,村民们还很高兴,以为大道一建,村里人进出就更方便了,不过,建设完工之后,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首先,双向车道之间有隔离墩子,从村子里开出的车子,如果往右拐弯,向东行驶,当然没有问题,直接上快车道,确实是比以前更加方便了,但如果是往左拐,向西行驶,就不行了,因为汽车没长腿,不可能翻过隔离墩子,爬到西行道上,而必须先向东行,行驶到一个立交桥,绕一个大圈子,才能掉头,这样一折腾,反而比以前更麻烦了。第二个麻烦是这条大道正好把罗沙村和皇凤岗工业区隔开了,虽然政府专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