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_第46-4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47节 (第2/3页)

张的方案不可行,这时候他已经把眼睛睁开,冲着郭辉轻轻地一点头,表示愿意听他的想法。

    郭辉清了清嗓子,说:“我也是受大佬张的启发,临时想了个方案,不知道行不行。”

    “不管行不行,说出来听听。”大佬张听郭辉讲是受了他的启发,情绪好许多,鼓励郭辉快说出来。

    贺曙光虽然没有说话,但眼神中透露的意思和大佬张差不多。

    “我的意思和大佬张的差不多,”郭辉说“也是维持两亿补偿费不变,但另外要一些政策,并且是在王市长权限范围之内的政策。”

    “什么政策?”大佬张心急,赶紧问。

    郭辉稍微停顿一下,说:“由我们参与皇凤岗的拆建工作。”

    郭辉用最简略的语言说出最重要的意思,然后就停止了,不做任何进一步的说明。他相信,对于贺曙光来说,这一句就足够了,再多就是画蛇添足狗尾续貂。对于大佬张,只让他听这一句也足够了,他不知道详细cao作细节更好。

    郭辉认为,这个时候贺曙光也一定不会想谈得太多,如果他听明白了,肯定就不往下谈了,如果他没有完全明白,也不会这时候问,而是自己回去好好想一想,等想通了,再给他打电话,单独与他谈细节。

    果然,贺曙光听了眼睛一闪,定格片刻,又恢复平静。说:“今天先谈到这里吧。回去再想想,多想几个方案。原则就像你们刚才说的,维持两个亿的补偿费不变,另外再要政策。”

    大佬张显然是没有听过瘾,还想继续追问,郭辉却已经站起来,说他那边还有事情,先走一步。贺曙光说好,这件事情暂时不要声张,我们三个知道就行了。郭辉说好,就先告辞了。

    大佬张把郭辉送到门口,又回来,问贺曙光,郭辉刚才说的这个办法行不行。贺曙光平淡地说,理论上当然行,但是具体cao作起来肯定跟你刚才提的那个方案一样,也是问题一大堆。大佬张说那不会吧,这属于王市长权限范围之内的事情,应该难度不大。贺曙光说怎么难度不大,拆工业区没有多大的油水,关键是建设市民广场,但是像市民广场这样重大建设项目,工程肯定是要公开招标,不是王市长说想给我们就能给我们的。大佬张仍然不服,说当然要公开招标,但只要市长一句话,总归有办法。

    贺曙光显然不想跟大佬张继续这样的对话,他甚至认为今天大佬张的话太多了,但是他不好这么说,所以就打岔。

    “你可能还有其他事情要跟我谈吧?”贺曙光问。

    贺曙光这样问比较含蓄,或者说是比较含糊,可以理解为是想转移话题了,也可以理解为是间接地批评大佬张的话多了,甚至还可以理解成是“如果没有什么别的事情就回去吧”但是,大佬张没有想得那么复杂。他听贺曙光这样问,先是一愣,思想还没有来得及转弯,还在想着即便是招标,如果王市长想把工程给他们做,或者是想让他们参与市民广场的工程,那么还是有许多通融的办法的,比如转包或分包,甚至是跟长城公司联合投标等等,等愣过神来,明白贺曙光是问他是不是还有其他事情要谈,又立刻一惊,马上就想到戚贺鹏的事情了,随即,脑袋就大了起来。他知道这件事情早晚贺曙光要知道,而只要贺曙光一知道,肯定就暴跳如雷。他不想看贺曙光暴跳如雷,但是,大佬张想,与其让贺曙光从别的途径知道事情的真相,还不如我自己对他说。不过,他又实在不想说,所以,这几天一听贺曙光找他,头皮就发麻。头先接到贺曙光电话的时候,大佬张的头皮就很麻了一阵子,刚刚缓过来,现在又开始麻了。

    大佬张决定硬着头皮趁早对贺曙光谈清戚贺鹏的事情。

    47

    戚贺鹏似乎天生就不喜欢学习,为此,贺曙光曾经打过,但小时候的戚贺鹏特别爱哭,一打就哭,他一哭,七叔婆就陪了哭,戚福珍就跟贺曙光吵,七叔公倒是不哭也不吵,可脸色铁青,那意思戚贺鹏因为姓戚就不是贺曙光的亲生儿子了,在他这里受虐待了,搞得贺曙光恨不能向儿子赔礼道歉才好。大了之后自然不能打了,说教也没有效果。贺曙光尝试着采用经济手段,但是没用。贺曙光不给戚贺鹏钱,有人给,戚福珍可以给,七叔公和七叔婆可以给,贺三巴不得能给,况且,此时的罗沙村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小社会,里面什么都有,在这里,即便没有钱,戚贺鹏也照样吃香的喝辣的,谁敢不给他面子?如此,贺曙光对戚贺鹏就没有办法管了。本来按照贺曙光的意思,干脆把他送到国外去算了。不说指望他能获得个博士硕士,起码能锻炼一下独立生活能力。但全家反对,仿佛贺曙光送戚贺鹏出国就等于是送他坐牢,甚至比坐牢还要吃苦,还要危险,人还没走,戚福珍和七叔婆就哭得死去活来,哭得贺曙光都觉得不吉利,怀疑送出去之后真会有个三长两短,他就没办法交代了,作罢。现在倒好,戚贺鹏完全没有任何事情做,整天游手好闲,成了村里烂仔的头,几乎天天惹是生非。贺曙光因此对戚福珍有意见,说戚贺鹏能有今天这个样,全是戚福珍溺爱的结果。但是戚福珍不承认,她认为子不教父之过,贺曙光一天到晚忙股份公司的事,公司好象就是他的命,很少真正把心思放在儿子身上,即便是偶然想起来管教一下,也方法简单,毫无没有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所以,主要责任在贺曙光身上。贺曙光难得理她,觉得戚福珍年纪越大,越没有上进心。工业区刚刚开发的时候,她还想着出去工作,去体验工业化的节奏,还看一些管理方面的书,甚至还参加过海关办的学习班,拿到了报关证,做过一段时间的报关员,后来家里的出租屋多了,需要照应,她也就窝在家里,没出去,与外面的世界差距加大,变得越越来越不讲理了。特别是在戚贺鹏的问题上,由于两个人分歧大,谈不拢,又相互指责,闹得相互之间没情绪,基本上已经是背靠背了。

    不用说,贺曙光对戚贺鹏很失望。刚开始,他还期望戚贺鹏能像他叔叔贺子强一样凭自己的本事考上大学,最好是像同济这样的名牌大学。后来,他没有这种奢望了,想着名牌大学毕竟不是每个人想上就能上的,于是退而求其次,想着只要能上大学就行。现在,上大学也不敢指望了,贺曙光对儿子的要求已经低到极点,低到他只要不吸毒就行了。

    别说,戚贺鹏离这还真的不远了。大佬张一直想找贺曙光谈却又不敢谈的就是这件事。戚贺鹏虽然还没有吸毒,但已经开始服摇头丸。

    贺曙光对儿子失望的话对大佬张讲过。当然,那是在喝多了的时候讲的。当时贺曙光讲的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