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45节 (第1/4页)
第44-45节 44 贺曙光确实有心思。而且是大心思。 工业区土地要征用当然是心思之一,但还不是他最大的心思,比这大的还有,比如城中村改造,比如儿子戚贺鹏不学好,比如当年逃港的那些人现在要争取村民的权利等等,哪一件都不比工业区土地征用更省心。 贺曙光此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但是他发现自己却越来越惑。他甚至对自己的人生定位产生了怀疑。他常常想,如果人生允许重新选择,或许他并不选择现在的这条道路,最好能走弟弟贺子强这条道,塌实,受尊敬,没那么多的烦恼,还不会得罪人。如果这条道走不了,那么就应该走郭辉的道,自己做企业,自己做老板,自己做主,不需要看上面的脸色,也不需要看下面的脸色,只需要看市场的脸色就行了,不像现在,表面上很威风,被大家举得那么高,有人羡慕有人嫉妒。羡慕他的人常常是想从他这里得好处,如果得不到好处,那么就由羡慕边嫉妒了。嫉妒他的人一天到晚等着看他的笑话,等着幸灾乐祸,如果等不到,他们就暗中使绊子,即使放不倒你,也让你难受一下。比如当年他翻建房子的时候,提前收了麦建新的租金,结果不知道被什么人写了匿名信,告到管理区,说他受贿,要不是管理区主任王寿桃对他还算了解,一封匿名信把他送进大牢也有可能的。还比如前年带娣jiejie的丈夫出车祸死了,二叔婆出面找他,说带娣现在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在宝安,实在可怜,想迁回村里来,因为迁回来就有保障了,求贺曙光高抬贵手,接受他们,你说贺曙光是接受还是不接受?接受了,这样的情况村里不是一个两个,口子一开,还得了?不接受,不仅情感上说不过去,还可能让人误解他小肚鸡肠,还在为他母亲的死记恨贺老二,结果可想而知,搞得贺曙光里外不是人,两头不落好,一肚子委屈和内疚还没地方说。如果他不是村里当家的,哪里有这么多的烦恼。 当然,这还都是过去的事情,眼下还有更烦恼的。 眼前最迫切的是政府要征用工业区土地的事情。其实这是早就料到的事情。当初建设这个皇凤岗工业区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这块土地早晚要被政府征用,他们还曾经算过一笔账,只要这个工业区能存在五年,他们就不亏了,如果存在十年,他们就赚了,现在实际情况是工业区已经存在十五年以上了,他们赚大了,但是,人心不足,既然赚大了,那么就还想更大,就更舍不得被征用,谁愿意自己家的摇钱树被征用呢?谁也不愿意,给再多的钱也不愿意。所以,难度反而加大了。 政府征用这块土地是必然的,因为这块土地本来就是当时的罗沙村先斩后奏擅自开发的,当时这里距市中心还比较远,所以他们开发也就开发了,开发成工业区总比保留一个乱坟岗要好,可是,现在情况变了,现在这里变成市中心了,难道真的在市中心的心脏地带保留一个工业区?所以,征用是必然的,宁可付出高昂的代价也要征用,征用过来做市民广场。 原著居民虽然心知肚明,知道工业区被征用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但是,他们仍然表现出据理力争的样子,找出很多拒绝征用的理由。说这块土地虽然当时是村里先斩后奏建设的,但是,建成之后,他们补办了手续,使本来不合法的开发变成合法的了,既然合法了,那么凭什么想征用就征用? 原著居民这样说并不是无知,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的土地征用,他们都已经成了这方面的内行,当然知道土地是国家的,无论他们当年补办了什么手续,现在因为国家建设需要,征用还是不可阻挡的,不过,他们仍然要这么闹,目的就是想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政府的出价已经达到两亿元人民币,一听就是天文数字了,但原著居民仍然不同意,说皇凤岗工业区确实是块风水宝地,现在每年的租金收入就达三千多万,如果政府要征用,起码要赔偿十年的租金,远远不止两亿。而政府按照相关的政策,按上限中的上限再加一个系数,怎么算也只能支付两个亿的征地费,再高了没有依据,也坏了规矩,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再让步。这就让贺曙光很为难,他不能太向着村民,因为他不仅是罗沙股份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也是罗沙居民委员会的党支部书记和主任,是党和政府最基层一级的领导干部,按照组织原则,他必须与上面保持一致,况且,他认为两个亿的开价已经不低了,就这个工业区本身产生的效益来说,已经远远超出当初开发时的期望了,人不能贪得无厌。所以,他希望村民能接受这个价格。但是,村民不卖他的账,并且警告他不要吃里扒外,不要出卖乡亲们的利益等等。现在的原著居民对城市人识大体、讲道理的东西没有学会,能说会道却学得很快,不明着骂他,但说出的话让他比挨了骂还难受。无奈之下,贺曙光还讨教过自己的岳父七叔公。七叔公退位之后老得快,现在看上去比贺三都老,或者是故意装老,说现在的原著居民不是当年的村民了,更不是当年的人民公社社员,他的话不好使了,还是你自己找王市长商量去吧。 王市长就是王寿桃,现在当市长了,副市长,正好分管城市建设,工业区征用的事情就是他亲自抓的。 不用贺曙光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