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二十三 (第5/6页)
井初度。) 后汉永和四年七月壬午,荧惑入南斗,犯第三星。(《麟德》箕七度。《开元》斗一度。《乾元》斗十二度。) 魏嘉平三年十月癸未,荧惑犯亢南星。(《麟德》角六度。《开元》亢五度。《乾元》亢三度。) 晋永和七年五月乙未,荧惑犯轩辕大星。(《麟德》星七度。《开元》张二度。《乾元》张二度。) 后魏太常二年五月癸巳,荧惑犯右执法。(《麟德》翼六度。《开元》翼十二度。《乾元》翼十三度。) 陈天嘉四年八月甲午,荧惑犯轩辕大星。(《麟德》张二度。《开元》张五度。《乾元》张四度。) 后汉延光三年九月壬寅,镇星犯左执法。(《麟德》翼十九度。《开元》轸二度。《乾元》翼五度。) 晋永和十年正月癸酉,镇星掩钺星。(《麟德》参六度。《开元》参七度。《乾元》井三度。) 后魏神瑞二年三月己卯,镇星再犯舆鬼积尸。(《麟德》井二十八度。《开元》井三十度。《乾元》柳初度。) 齐永明九年七月庚戌,镇星逆在泣星东北。(《麟德》危二度。《开元》虚九度。《乾元》危四度。) 陈永定三年六月庚子,镇星入参。(《麟德》参七度。《开元》参八度。《乾元》井二度。) 后汉永初四年六月癸酉,太白入鬼。(《麟德》参五度。《开元》井三十度。《乾元》鬼初度。) 延光三年二月辛未,太白入昴。(《麟德》晨伏。《开元》昴六度。《乾元》昴一度。) 魏黄初三年闰六月丁丑,太白晨伏。(《麟德》丁亥晨伏,后十日。《开元》同,丁丑晨伏。《乾元》十月置闰,七月丁丑晨伏。) 晋咸康七年四月己丑,太白入舆鬼。(《麟德》柳三度。《开元》鬼一度。《乾元》柳一度。) 晋永和十一年九月己未,太白犯天江。(《麟德》尾四度。《开元》尾九度。《乾元》尾十二度。) 汉太始二年七月辛亥,辰星夕见。(《麟德》伏末见。《开元》夕见轸九度。《乾元》夕见轸九度。) 后汉元初五年五月庚午,辰星犯舆鬼。(《麟德》井二十七度。《开元》井二十八度。《乾元》井二十九度。) 汉安二年五月丁亥,辰星犯舆鬼。(《麟德》夕见井二十二度。《开元》夕见鬼二度。《乾元》夕见鬼一度。) 晋隆安三年五月辛未,辰星犯轩辕大星。(《麟德》夕见星五度。《开元》夕见星三度。《乾元》夕见星五度。) 后魏太和十五年六月丙子,辰星随太白于西方。(《麟德》张二度。《开元》星五度。《乾元》张初度。) 端拱二年四月己未,翰林祗候张玭夜直禁中,太宗手诏曰:"览《乾元历》细行,此夕荧惑当退轸宿乃顺行,今止到角宿即顺行,得非历差否?"奏曰:"今夕一鼓,占荧惑在轸末、角初,顺行也。据历法,今月甲寅至轸十六度,乙卯顺行,验天差二度。臣占荧惑明润轨道,兼前岁逆出太微垣,按历法差疾者八日,此皆上天祐德之应,非历法之可测也。"至道元年,昭晏又上言:"承诏考验司天监丞王睿雍熙四年所上历,以十八事按验,所得者六,所失者十二。"太宗嘉之,谓宰相曰:"昭晏历术用功,考验否臧,昭然无隐。"由是赐昭晏金紫,令兼知历算。二年,屯田员外郎吕奉天上言: "按经史年历,自汉、魏以降,虽有编联,周、秦以前,多无甲子。太史公司马迁虽言岁次,详求朔闰,则与经传都不符合,乃言周武王元年岁在乙酉。唐兵部尚书王起撰《五位图》,言周桓王十年,岁在甲子,四月八日佛生,常星不见;又言孔子生于周灵王庚戌之岁,卒于周悼王四十一年壬戌之岁,皆非是也。马迁乃古之良史,王起又近世名儒,后人因循,莫敢改易。臣窃以史氏凡编一年,则有一十二月,月有晦朔、气闰,则须与岁次合同,苟不合同,何名岁次?本朝文教聿兴,礼乐咸备,惟此一事,久未刊详。臣探索百家,用心十载,乃知唐尧即位之年,岁在丙子,迄太平兴国元年,亦在丙子,凡三千三百一年矣。虞、夏之间,未有甲子可证,成汤既没,太甲元年始有二月乙丑朔旦冬至,伊尹祀于先王,至武王伐商之年正月辛卯朔,二十有八日戊午,二月五日甲子昧爽。又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朏,王命作册毕。自尧即位年,距春秋鲁隐公元年,凡一千六百七年;从隐公元年,距今至道二年,凡一千七百一十五年;从太甲元年,距今至道二年,凡二千七百三十二年;从鲁庄公七年四月辛卯夜常星不见,距今至道二年,凡一千六百八十一年,从周灵王二十年孔子生,其年九月庚戌、十月庚辰两朔频食,距今至道二年,凡一千五百四十五年;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乙丑孔子卒,距今至道二年,凡一千四百七十二年。以上并据经传正文,用古历推校,无不符合,乃知《史记》及《五位图》所编之年,殊为阔略。诸如此事,触类甚多,若尽披陈,恐烦圣览。臣耽研既久,引证尤明,起商王小甲七年二月甲申朔旦冬至,自此之后,每七十六年一得朔旦冬至,此乃古历一蔀);每蔀积月九百四十、积日二万七千七百五十九,率以为常,直至《春秋》鲁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旦冬至,了无差爽。用此为法,以推经传,纵小有增减,抑又经传之误,皆可以发明也。古历到齐、梁以来,或差一日,更有近历校课,亦得符合。伏望圣慈,许臣撰集,不出百日,其书必成。傥有可观,愿藏秘府。" 诏许之。书终不就。 又司天冬官正杨文镒上言:"新历甲子,请以百二十年。"事下有司,以其无所依据,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