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原创现实时空中的明代税收 (第2/2页)
地官府供地方财政使用 在会计帐簿上也仍然采用石予以结算 除了田税外,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各种税名 桑茶畜牧等也需要缴纳各种农业税 而田税之外最重要的税收则是盐税 盐税源于官方的食盐专卖,结税单位是人 因此往往也可作为估计人口的依据之一 通常盐税收入相当于明朝田税的10%左右 除以上收入外,明朝还可以通过种种合法抑或非法的途径获得几乎与盐税相当的收入 这不仅包括对手工业者的税收,还包括买卖官位等等 在西元1570-1580年间 明财政收入如下: 田税及其他农业税:折银2500万两 盐税:200万两 其他收入:3xx万两—— 合计:30xx万两 *** 相比之下,直到清康熙治下的最后十年(西元1712-1722年) 完全使用白银结算的满清财政收入才重新恢复到140年前明神宗万历年间的水平 同一时代,大陆彼端的英国,1714年财政收入为1000万英镑 以当时币值,一镑价值4盎司白银,约合中国旧制3两 因此恰好也是3000万两 考虑到两国人口上的巨大差异,税收轻重不辩自明 而拥有10万人口的典型商业国威尼斯,16世纪财政收入合黄金27万两 人均税收相当于明朝中后期的150倍 (以16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1:11计) *** 常有人认为,明万历初年,财政收入为320-330万两 后期崇祯通过征收“辽饷”和“剿饷”疯狂压榨,岁入一度达到2100万两 这大概是因为明代税收使用钱粮双制,而结算单位也不相同 考据者只考虑了帐簿上现金收入的缘故 实际上,万历年间,太仓府每年现金收支都在银800万两以上 太师张居正死后,北京粮仓中存粮可支用十载 太仓府与内库存银1000万两 这笔财政赢余成为了后来“万历三大征”的有力保障 如果明朝税收仅300余万 难道张居正可以将十年中财政收入总数的三分之一省下来存库备用? 尽管如此,由于明代最后70年(万历-崇祯)中 有多达1亿两白银通过贸易流入中国 使物价上涨了40%(实际上是白银贬值了30%) 考虑到这个因素,以及明末人口应该达到1。5亿左右(由盐税增加所知) 两项征税大体应在700-900万两左右 平均每人每年不到50文钱 (铜并没有贬值) 这明显不是所谓的饮鸠止渴 *** 那么,明朝的经济是如何崩溃的呢? 客观上的原因是明朝中期开始的亚冰河期 当时气候的急剧下降使北方的农业基础渐渐崩坏,北方边疆的屯田制度也无法有效实行,陕西山西的流民更铤而走险以致爆发李自成等起义 制度上的原因则是由于大部分的税收都摊到了贫民身上,造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地主不但偷逃田税,索取的地租更高出国家税收数倍。随着土地兼并的进行,自由民愈少佃户愈多,人民的负担也就愈重。 另外,明朝并没有完善的财政部门,各地应缴税额百年不变,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不良后果。崇祯末年美洲和日本白银流入量减少也是引起经济动荡的原因之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